学术投稿

胫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病因分析

邢传军;付琪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术后骨不连, 手术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手术, 治疗过程, 技术处理, 愈合率, 发生率, 复习, 病例
摘要:从1995年4月至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胫腓骨骨折216例,其中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92例,术后发生骨不连26例,发生率为20%.复习该组病例的治疗过程,有一些技术处理不当可总结,以提高胫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的骨愈合率.
哈尔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的探讨

    骨组织传统的病理制片方法是甲醛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此法经过脱钙、脱水、加温、浸蜡可使细胞严重收缩,且HE染色只有二种颜色,使各系统血细胞及其分化阶段的辩认十分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我们经反复试验,发现用塑料包埋切片染色,结果甚为满意.

    作者:薛苏华;朱明月;贡月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一组68例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和认真的护理,结果存活47例,死亡21例.结论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术前积极抗休克和术后及时预防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要点.

    作者:欧秋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于较难穿刺静脉的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是患者接受治疗常见的方法之一,也是临床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本人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几种较难穿刺静脉有一些处理心得.

    作者:尤银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癌急性穿孔16例诊治体会

    胃癌穿孔是胃癌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998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胃癌穿孔16例,占本院同期收治胃癌病人总数的4.1%.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苗俊革;胡荣生;范长青;亢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1],现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妇科手术.现将我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赵文芳;陆金美;曹文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46例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故本文对46例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原因加以分析,以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于绪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的护理

    洗胃是否及时和彻底,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品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我们两院自2004年3月~2005年3月,共为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玉红;张强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分析

    现将我院在2002~2004年间在我院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100只眼病历,进行分类整理.通过不同形式的随访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华东;李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期引产207例临床分析

    中期引产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通过对我院207例药物引产的患者临床观察及随访,对其术后观察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李艳春;车丽萍;陈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两种采集全血黏度标本方法的比较

    临床采集全血黏度标本,采血量要求达到5ml以上,采血量的不足将直接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延误诊断时机.传统方法是直接抽血,因采血管内压力不足,常常达不到要求采血量.

    作者:常琴;许晓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三维超声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堆超声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52例患者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进行二雏超声、三维超声成像,描述了膀胱内不同疾病的三维图像特征.图像采集方法为自由臂三维重建模式.结果三维超声成像所建图像逼真清晰、形态直观、立体感强、空间关系明确,并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其表面结果,尤其是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对膀胱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以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作者:郑大伟;郑蕾;郝凤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宫腔镜检查前应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的临床观察(附 60例报告)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前应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的价值.方法对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节育环异位等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术前3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200μg;另一组术前3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结果阴道后穹窿放置组扩张宫颈效果优于口服组.结论米索前列醇对非妊娠子宫有扩张宫颈作用,尤其阴道后穹窿放置效果好,应用宫腔镜检查方便、安全,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纪秀娟;杨宁;韩秋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针剂在输液配药时减少泡沫的方法探讨

    我院静脉输液数量居各种注射给药的首位,配药是静脉输液的重要环节,配药时除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外,还应掌握好配药的方法,相同的药物,用不同的方法配制,有时易产生较多的泡沫.

    作者:陈凤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膳食与肿瘤的关系

    合理膳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许多科学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的流行病学家Riehiard Dollt RichardPeto提出由于癌症引起的死亡中约35%与膳食有关.

    作者:刘琪;孙艳;勾忠杰;韩爱华;石燕;魏秦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枸杞子临证新用

    1药理药性枸杞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又名杞子、天精、地仙、祛老、枸杞豆等.<本草汇言>云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

    作者:任艳红;吕秀华;任启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的复苏(附31例报告)

    剖宫产术约占妇科手术的40%,且术中极易发生胎儿窒息,所以不仅要使麻醉完善,减少麻醉并发症,还要注意对新生儿的复苏.本组施行剖宫产术392例.共394例新生儿(双胎2例),行气管插管复苏的31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陈明;李艳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门诊输液服务质量的控制

    静脉输液是门诊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用药途径.为使患者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医院提供良好输液环境,要求护士在接待、药物配置、静脉穿刺、巡视和更换液体、拔针整个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优质服务.

    作者:刘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倍他洛尔治疗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86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β1受体阻滞剂倍他洛尔对严重充血性心血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286例并随访其中211例经充分抗心衰(强心剂、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并有持续心动过速的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服用β1受体阻滞剂倍他洛尔,首次剂量1mg,每日2次,3~5d后视心率、血压及病情可逐渐加量至2~5mg,每日2次.连续治疗第1、2周后分别评定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86例中除5例无效外,余281例心功能明显改善,第2周未心功能改善一级者80例,改善二级者201例;总有效率98.25%,其中显效率(心功能改善二级者)占70.28%.加用倍他洛尔前平均心室率为117士12.5次/min;加用倍他洛尔后,两周末平均心室率为64.3士8.5次/min,明显低于加用倍他洛尔前的平均心室率(P<0.01).结论加用倍他洛尔联合治疗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获良好临床效果.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中,持续联合应用小剂量倍他洛尔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团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出血患者经颅多普勒改变(附72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对脑出血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72例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动态TCD监测,并将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2例患者中,60例在发病第1天~7天,TCD表现两侧大脑中动脉低流速,患侧明显低,收缩峰高尖,舒张末期流速低,PI值高,表现高阻波形.发病第24日,血流速增高,舒张末期流速增高,PI值降低.3例在发病后第1日及第3日显示重度颅内压增高表现,并在1周内死亡.其余9例TCD动态改变不明显.结论应用TCD动态监测,可评估患者的脑灌注状态,反应颅内压的改变,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

    作者:尹运佳;张雪凤;朱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钠米技术与中药制剂的应用

    钠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科学领域的新技术.钠米材料是钠米科学的基础,正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目前在医学、药学、化工、电子、生物、机械等领域广泛的应用.

    作者:朱文志;朱莉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哈尔滨医药杂志

哈尔滨医药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