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

张涛;郭庆林

关键词:七氟醚, 丙泊酚麻醉,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苏醒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均行PMOD术,实验组A选择0.5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选择1.0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选择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拔管即刻(T0)、拔管5 min后(T1)和拔管15 min后(T2)的SPO2、HR、MAP和OAA/S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T0和T1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实验组A患者(P<0.05);T0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M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丙泊酚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2.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6±12.5)min(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OAA/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呈七氟醚依赖性加强.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提高PMOD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及安全性,且1.0 MAC七氟醚效果更佳.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雷替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雷替曲塞单药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RR)分别为13.8%和17.9%,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8.6%和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4.4个月和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恶心、呕吐及腹泻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单药方案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与FOLFIRI方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

    作者:李翔;罗良平;万以叶;姜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对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60例,给予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治疗,术后2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复发情况,并参照Mankin评定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术后2年,仅出现1例复发,手术效果的综合优良率为81.67%.结论 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是有效的,其在清除肿瘤的基础上,大程度地保存了关节功能,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作者:马建国;阴彦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对肝炎性假瘤与小肝癌的鉴别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用于鉴别诊断肝炎性假瘤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就诊的患者122例,均在行常规腹部超声时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经病理确诊.常规先用二维超声对肝脏进行多切面扫查,发现病灶即记录病灶大小、回声、形态、部位等.然后利用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能量多普勒(CDE)观察肿块血流情况,检测肝动脉及肿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其峰值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结果 36例肝炎性假瘤患者肝脏大小和形态轮廓均未出现明显改变,形状以类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病变位于汇管区22例(61.1%).86例小肝癌患者中肝脏增大15例(17.4%),病灶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69例(80.2%)有声晕,后方回声轻度增强.小肝癌患者中低回声比例高于肝炎性假瘤,高回声和混合回声比例低于肝炎性假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内部及周边CDFI和CDE的血流显示率高于肝炎性假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内部及周边PSV和RI高于肝炎性假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肝动脉PSV低于肝炎性假瘤,RI高于肝炎性假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鉴别诊断肝炎性假瘤与小肝癌可从肝脏形态、病灶回声、声晕和血流情况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丽娜;肖秋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高危因素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皮肌炎(DM)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以及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20例和作为对照组的单纯皮肌炎患者2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皮肌炎与恶性肿瘤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DM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3.76%,恶性肿瘤种类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鼻咽癌、胃癌、卵巢癌.DM伴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男性患者、发病年龄>40岁、恶性红斑、剧烈瘙痒、吞咽困难、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等.结论 皮肌炎患者受发病年龄>40岁、男性患者、恶性红斑、剧烈瘙痒、吞咽困难、乳酸脱氢酶升高等高危因素影响常伴发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

    作者:杨林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卵巢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后测定患者外周血和腹腔积液中的VEGF蛋白浓度,评估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和腹腔积液中VE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24,P=0.007&t=21.470,P=0.00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t=4.585,P=0.032);观察组总有效改善率为77.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改善率48.39%(t=4.729,P=0.03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能显著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显著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包久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RTE)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患者66枚淋巴结进行RTE和常规超声检查,检出的66枚淋巴结进行活检或细胞学穿刺.用超声诊断仪自带的测量软件测出各个淋巴结的应变率值.结果 RTE诊断恶性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5.31%、80.00%、84.50%.结论RTE对浅表淋巴结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结合常规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作者:管湘霞;孙捷;付志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80例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TURBT).对照组于术后行羟喜树碱膀胱灌注,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5年,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和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复发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是在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2组的进展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单纯采用羟喜树碱防治的近期效果相近,但是远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魏鑫;王玉霞;张建华;周娜娜;于西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佳诊断临界点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用于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癌的佳诊断临界点,并将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分别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肿块的患者80例,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HT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68.9%,准确度为75.2%,特异度为77.9%.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应变率比值法测得的HT合并良性结节的应变率比值远低于HT合并恶性结节比值,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显示HT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75.9%,准确度为81.4%,特异度为83.8%.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诊断HT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91.7%,准确度为85.5%,特异度为81.6%.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12±0.051),根据约登指数大的切点值,确定3.875为佳诊断临界点.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佳诊断临界点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琼;王兴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TPS1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使用TPS1新辅助化疗的ORR及不良反应,探讨TPS1替代TPF新辅助化疗的可能性.方法 对2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使用TPS1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行同步放化疗.结果 TPS1新辅助化疗后BMI(体重指数)变化中位数0.34(0~1.1),总体放化疗后BMI(体重指数)变化中位数1.1(0.73~2.11).新辅助化疗后鼻咽部即时疗效评价:CR 4例(13.8%),PR 24例(82.8%),SD 1例(3.4%),ORR 96.6%.总体放化疗后鼻咽部即时疗效评价:CR 22例(75.9%),PR 7例(24.1%),ORR 100.0%.TPS1新辅助化疗后全组无4级不良反应,罕见3级不良反应,大多为0~1级不良反应,2级反应主要为恶心(48.0%),呕吐(21.0%),白细胞减少(24.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4.0%).整体放化疗结束后全组无4级不良反应,少见3级不良反应(口腔黏膜炎除外).主要急性毒副作用表现为血液毒性,放射性皮炎,口腔黏膜炎,口干,脱发和呕吐.结论 对局部晚期鼻咽癌使用TPS1新辅助化疗有很好的近期疗效及较低的毒副反应,TPS1有替代TPF方案的可能.

    作者:韩亚骞;何倩;刘林;刘峰;张琳;罗乐;马宏志;李云;席许平;肖锋;吴湘玮;王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甲状腺癌患者131Ⅰ治疗前后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进行131Ⅰ治疗对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131Ⅰ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90例,对比131Ⅰ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变化.根据病理类型,将纳入患者分为乳头状癌组(64例)和滤泡状癌组(26例);根据131I治疗剂量,将纳入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00 mCi,58例)和高剂量组(150 mCi,32例).结果 治疗后10天,乳头状癌组和滤泡状癌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乳头状癌组和滤泡状癌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单核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未明显改变.治疗后10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单核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未明显改变.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 131Ⅰ治疗老年甲状腺癌,短期内会导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粒细胞水平上升,淋巴细胞水平下降,单核细胞水平基本无改变,这一改变为一过性,不受甲状腺癌病理类型、131Ⅰ治疗剂量的影响.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作者:郭佳;黄际远;戴庆靖;宋文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分割放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大分割放疗的基础上每日加服1次替莫唑胺150 mg/m2,连续口服28天即1个放疗周期结束后,每个放疗周期的前5天给予每天1次口服替莫唑胺200 mg/m2辅助治疗.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1年随访记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9%(P<0.05).实验组患者半年及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有放射性脑水肿、放射性脑坏死、脑神经损伤、恶心呕吐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临床还表现出骨髓抑制及贫血等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 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临床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安全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手术的6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照组35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对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除宫旁组织宽度及切除阴道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现象.术后6个月,2组患者EORTC QLQ-30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功能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作者:张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HER-2、GH/GHR在胃癌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GHR)在胃癌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2例胃癌患者的血标本、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同时收集同期50例健康者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ER-2、GH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GHR的表达.结果 HER-2、GH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HER-2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GH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HER-2与GH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GH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P<0.05);HER-2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一定的关系(P<0.05),而GHR与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HER-2与GH/GHR在胃癌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紧密联系,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作者:李峥;成军;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肠造口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为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控制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时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不大,但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Ⅱ期手术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分期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 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相对于结肠造口术来说有较大的优势,利于老年患者康复,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宝平;张海亮;常卫;郭初阳;代晓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胃肠内分泌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分析其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前超声显示肿瘤内均有血流信号,治疗后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P<0.05);有2例出现发热,5例进针处出现疼痛,对症治疗后消失,不良反应轻微(P<0.05);有40例死亡,50例存活,分化程度、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复发转移均是影响胃肠神经内分泌肿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患者的生存情况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数目、肿瘤大小、复发转移有关.

    作者:刘婕;贺海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胃癌术后PCIA与PCEA的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及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取进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其中42例患者纳入A组,术后接受PCIA;41例患者纳入B组,术后接受PCEA.对比2组患者PCA按压次数,疼痛、镇静、舒适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各时间点PCA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舒适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各项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A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B组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较PCIA具有更好的镇痛及镇静效果,有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华山;张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放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放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经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并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但还未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体重指数(BMI)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SBP、DBP、TC、TG、LDL-C和FP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MI差异不明显(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以及糖尿病的患病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后例数均略多于放疗前.结论 放疗会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CVD危险因素水平,CVD危险因素水平的监测可为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VD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张如楠;武莉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胸腹腔积液患者100例,经过穿刺法获取胸腹腔积液标本100 ml,病理检查,给予常规涂片和细胞块制片,均联合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相关蛋白阳性、阴性以及不确定性,计算细胞阳性率.结果 细胞块检测阳性率为48.0%,高于常规检测的34.0%,不确定性比例为0,低于常规的22.0%(P<0.05);两种方法对良性组织检测结果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A、E-cad均呈低表达,WT-1、Calretinin、CK5/6均呈高表达,恶性组织检测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A、E-cad均呈高表达,并且细胞块法阳性率均高于常规涂片法(P<0.05),WT-1、Calretinin、CK5/6均呈低表达;常规涂片对不确定组织检测结果:WT-1、Calretinin、CK5/6阳性率均较高,其他均为低阳性率,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在转移性恶性肿瘤中阳性率均较高,并且细胞块阳性率均高于相应的常规涂片法(P<0.05).结论 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各指标间联合可以判断肿瘤类型.

    作者:龙兆博;唐晓梅;司婷婷;秦娟;王三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 EHE) 亦称为组织细胞样血管内皮瘤,多见于成年女性,可发生于肝脏、皮肤、肺、淋巴结等全身多部位. 肿瘤由排列成巢的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内皮细胞构成,具有特殊的玻璃样或软骨样间质成分. EHE是1种以血管为中心的中间型肿瘤,具有转移潜能[1]. 因此我们搜集4 例 EH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同讨论EHE临床表现预后及病理组织学特点.

    作者:詹媛;江锦良;蔡勇;黄传生;罗庆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治疗前后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目的 比较治疗前后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 选择8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肿瘤65例,恶性肿瘤15例.分析比较良性和恶性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比(PC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治疗前后2种性质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PLT、PCT和MPV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DW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血小板尤其是PLT、PCT和MPV参数以及VEGF水平可为口腔颌面肿瘤及其性质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可为判断口腔颌面肿瘤治疗时机提供部分依据.但血小板和VEGF对口腔颌面肿瘤的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一帆;孙烨;王雯文;李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