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飞;张经宇;刘伟;黄先明;罗文政;张霞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直肠癌患者66例,全部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按照入院时间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组以及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混合组,每组22例.观察3组患者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同时记录在术中气腹后10 min和气腹后60 min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数据,以及术后发生恶心、肌肉松弛、躁动等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混合组的苏醒时间短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0 min后以及60 min后混合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内,混合组在肌肉松弛、躁动与恶心呕吐方面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用全身与硬膜外混合麻醉的方式,能够使患者及时苏醒,在术中保持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指标的平稳,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光荣;张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槐耳颗粒在三阴性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中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符合术后化疗标准,共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乳腺癌化疗方案,共30例;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增加槐耳颗粒口服,共31例.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的KPS评分,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毒副作用.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观察患者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化疗后,2组KPS评分均有所下降,对照组评分为(73.5±4.3),试验组为(83.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消化道反应比例基本一致,但试验组骨髓抑制明显较对照组少.随访结果表明对照组3年存活率为70.0%,试验组3年存活率达到74.2%,试验组略有升高;同时,试验组复发率为19.4%,较对照组(23.3%)有所下降.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能从槐耳颗粒治疗中获益.
作者:谈震东;杨文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80例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TURBT).对照组于术后行羟喜树碱膀胱灌注,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5年,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和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复发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是在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2组的进展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单纯采用羟喜树碱防治的近期效果相近,但是远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魏鑫;王玉霞;张建华;周娜娜;于西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盆腔淋巴结清扫)及B组(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性激素水平、复发转移率及1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A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手术前孕激素及雌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2组孕激素水平明显上升,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以B组变化幅度更为显著(P<0.05).A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1年生存率略高于A组,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有利于淋巴结全面清扫,可刺激性激素水平改善,能有效降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转移率,安全性尚可.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CD44、CD133耦连miR-425装载纳米脂质体对结直肠癌干细胞PDL-1表达的下调作用.方法选择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分选出CD44、CD133/1+细胞,进行miR-425装载纳米脂质体转染,分为对照组(转染con-trol载体)、实验组(转染miR-425慢病毒载体),空白组以纳米脂质体代替,测定干细胞生长状态,检测PDL-1表达水平.结果分选的CD 133/1+细胞呈圆形,12 h后开始贴壁生长,状态良好.qRT-PCR检测显示实验组的miR-425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82.44±22.19),对照组与空白组分别为(1.84±1.11)和(1.67±0.9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MTT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0.78±0.22)、对照组(0.81±0.17)比较,实验组(0.24±0.15)的HCT116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空白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48±0.14)与(0.51±0.18),都明显高于实验组的(0.30±0.11).Western blot检测分析显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的PDL-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13)、(0.76±0.21)和(0.82±0.1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结论CD44、CD133耦连miR-425装载纳米脂质体能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PDL-1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干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
作者:贾良勇;许娜;王兴宁;李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60例,给予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治疗,术后2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复发情况,并参照Mankin评定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术后2年,仅出现1例复发,手术效果的综合优良率为81.67%.结论 部分边缘外肿瘤切除联合病灶内刮除术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是有效的,其在清除肿瘤的基础上,大程度地保存了关节功能,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作者:马建国;阴彦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前列腺癌进行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并选择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及动态增强检查.观察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比较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值、表观扩散系数值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转运常数以及速率常数).结果 50例患者经穿刺病理活检或者手术诊断为前列腺增生24例,占48.00%;诊断为前列腺癌26例,占52.00%;正常前列腺组、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值以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前列腺组、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前列腺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转运常数以及速率常数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联合使用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病变,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丽;徐凯;汪秀玲;马红;陈高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TORC1相关蛋白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5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C1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分析mTORC1相关蛋白在不同分层患者中的表达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预后与mTORC1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mTOR1相关蛋白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阴性表达率远高于阳性率;病理学分级恶性程度高的标本mTOR1、Bcl-2、TSC2、PS6、SSR2、β-catenin的阴性率高,临床分期进展程度高的标本中,mTOR1、Bcl-2、TSC2、PS6、SSR2、β-catenin的阴性率高.Cox回归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mTORC1相关蛋白表达阴性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TORC1相关蛋白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低表达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差、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涛;乐静;李传静;刘爱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胸腹腔积液患者100例,经过穿刺法获取胸腹腔积液标本100 ml,病理检查,给予常规涂片和细胞块制片,均联合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相关蛋白阳性、阴性以及不确定性,计算细胞阳性率.结果 细胞块检测阳性率为48.0%,高于常规检测的34.0%,不确定性比例为0,低于常规的22.0%(P<0.05);两种方法对良性组织检测结果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A、E-cad均呈低表达,WT-1、Calretinin、CK5/6均呈高表达,恶性组织检测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A、E-cad均呈高表达,并且细胞块法阳性率均高于常规涂片法(P<0.05),WT-1、Calretinin、CK5/6均呈低表达;常规涂片对不确定组织检测结果:WT-1、Calretinin、CK5/6阳性率均较高,其他均为低阳性率,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在转移性恶性肿瘤中阳性率均较高,并且细胞块阳性率均高于相应的常规涂片法(P<0.05).结论 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各指标间联合可以判断肿瘤类型.
作者:龙兆博;唐晓梅;司婷婷;秦娟;王三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及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取进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其中42例患者纳入A组,术后接受PCIA;41例患者纳入B组,术后接受PCEA.对比2组患者PCA按压次数,疼痛、镇静、舒适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各时间点PCA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舒适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各项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A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B组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较PCIA具有更好的镇痛及镇静效果,有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华山;张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牛脾提取物对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金属蛋白酶(MMP)-2和糖蛋白抗原125(CA125)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取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1次/d,10 mL/次,连续8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血清中MMP-2及CA125水平.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8周疼痛、恶心呕吐、疲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8周,治疗组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牛脾提取物可明显改善恶性卵巢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抑制患者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作者:王军伟;张静;刘晓英;陈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0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均实施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按入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经左胸入路,观察组经右胸入路.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9.24±6.63)枚、肿瘤成功切除率(89.09%),均高于对照组[(11.24±4.63)枚、7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可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蔡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手术的6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照组35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对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除宫旁组织宽度及切除阴道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现象.术后6个月,2组患者EORTC QLQ-30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功能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作者:张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肺部局限性病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极大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但是目前对肺部病灶良恶性的鉴别,特别是肺癌和肺良性肿物病灶的鉴别诊断,一直都是难点. 影像学是检查肺局限性病灶的首选方法[1-3].CT灌注成像,尤其是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直观地反映病灶的形态、病灶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鉴别诊断肺部病灶、评价血管的生成等具有优势[4]. 本文探讨了肺癌、肺良性肿物的CT灌注特征及在其鉴别诊断里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卫霞;贾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采用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接受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16例,疾病恶化2例,疾病控制率为93.33%(28/30).吸烟、非腺癌、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低于不吸烟、腺癌、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个月.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患者、不吸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都优于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吸烟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皮疹的患者有7例,皮肤瘙痒的患者6例,进行针对性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腺癌、不吸烟、小病灶是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的有利因素.
作者:冯淑娟;杨文龙;张俊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iR-586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为该指标在诊断骨肉瘤的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的血清miR-586的检测结果;对比病例组患者骨肉瘤瘤体组织和周围正常骨组织的miR-586的检测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骨肉瘤瘤体组织中miR-586表达与血清miR-586表达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血清miR-586检测结果,评估血清miR-586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miR-586的检测结果为(1.43±0.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肉瘤瘤体组织miR-586的检测结果为(5.38±0.31),显著高于正常骨组织miR-586的检测结果(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肉瘤瘤体组织中miR-586表达与血清miR-586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912,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586诊断骨肉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0.952为佳筛查阳性界值,血清miR诊断骨肉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85%.结论 骨肉瘤患者血清以及瘤体组织的miR-586水平显著升高,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血清miR-586水平的检测对临床诊断骨肉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魏冀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EGFR、Ki67在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两者的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分析non-TNBC与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非生物素二步法检测76例乳腺癌标本里EGFR、Ki67的表达,对比两者在non-TNBC与TNBC中的区别.检测EGFR与Ki67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研究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和non-TNBC相比,TNBC多见于绝经前妇女,组织学分级较差,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远处转移,且出现较早.EGFR与Ki67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在non-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EGFR、Ki67的表达与TNBC肿块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EGFR与Ki67在TNBC中表达均升高.两者的表达与肿块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华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脑膜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3. 4%,仅次于胶质瘤,居第2位. 脑膜瘤多好发于矢状窦旁、鞍区、颅底等位置,原发性脑室脑膜瘤少见,其发生率占颅内脑膜瘤的0. 5% ~3%. 脑室内脑膜瘤(intraventricular meningioma,IVM)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80%),发生于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脑膜瘤则少见(20%) [1-3]. 根据IVM所处脑室的位置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侧脑室肿瘤患者会出现由于肿瘤占位继发的脑室受压症状,而第三或第四脑室内肿瘤者则表现为脑积水. IVM治疗包括显微手术切除、放射治疗[4-5]. 由于更深的肿瘤位置以及邻近于脑室重要结构,IVM 外科治疗仍存在很大难度.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十年用不同手术入路对脑室内脑膜瘤进行切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武兆久;尚士超;刘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雷替曲塞单药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RR)分别为13.8%和17.9%,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8.6%和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4.4个月和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恶心、呕吐及腹泻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单药方案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与FOLFIRI方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
作者:李翔;罗良平;万以叶;姜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CD34+前体造血细胞在细胞毒药物盐酸吉西他滨诱导下,发生细胞凋亡情况及DNA损伤修复信号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用盐酸吉西他滨(终末浓度为10μg/ml)诱导CD34+细胞凋亡,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提取细胞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药物诱导前后的CD34+细胞在DNA损伤修复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 80份骨髓样本CD34阳性率为(6.06±1.61)%;TNM分期不同的患者样本间CD34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磁珠法分选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的纯度为(88.63±7.29)%;CD34+细胞在经过盐酸吉西他滨诱导0 h、4 h、8 h、12 h后,凋亡率分别为(5±1.37)%、(18±4.76)%、(39±8.15)%、(56±9.64)%,各时间点细胞的凋亡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骨髓CD34+细胞在盐酸吉西他滨诱导凋亡0 h与诱导12 h后相比,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基因有13种,其中9种基因表达是升高的,4种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盐酸吉西他滨可以诱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前体CD34+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上升;DNA损伤修复系统中,部分基因表达水平出现变化.
作者:时洁;耿晓康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