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断指再植术病人的临床护理分析

宁宁

关键词:断指再植, 临床护理
摘要:断指再植术,是挽回患者终身残缺的一项细致的综合性创伤外科手术,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多,而且病情易反复.手指缺损因影响外形和功能丧失而需要手术治疗,而足趾的结构、质地、外形与手指为相似,移植足趾再造手指不仅外形逼真,而且耐磨、耐压能力接近正常,具有良好的感觉功能,通过锻炼可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此项手术精细而复杂,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十分关键.我科2009~2011年间,进行断肢再植术190例,通过加强对术后的治疗和细致观察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是将具有荧光特性的造影剂快速注入受检者静脉内,经血循环至眼底的血管中,在特定的波长光(蓝光)的激发下而产生的黄绿色荧光.同时,用高速眼底摄影机,连续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以及荧光素在组织中扩散的形态和部位,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1].

    作者:张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体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育做为辅助教育技术,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诸多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完成视听教学,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创设一种形象逼真、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重刺激,激发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也为解剖学教学开创了一种新局面.

    作者:高云强;计雁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PCR-DNA探针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核糖核酸

    目的 探讨PCR-DNA探针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核糖核酸的应用.方法 采用PCR-DNA探针杂交法对138例HCVAb阳性者和100例经干扰素治疗的HCVAb阳性者及80例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38例未经治疗的HCVAb阳性者检测一致率为94.2%,100例经干扰素治疗的HCVAb阳性者一致率为95%和80例正常对照测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PCR-DNA探针杂交法,敏感性高,准确性好,结果易于判定,是较理想的HCV-RNA的检验方法.

    作者:李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筒互通脑功能装置及其应用

    本文介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三筒互通脑功能装置,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脑功能的装置比较,其特点是:分别具有单筒、穿梭箱和迷宫等的功能,可在相同时间和条件下对3组动物的脑功能进行研究;公共区可对不同动物在相同条件下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其他脑功能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由于三筒可以同时旋转,可研究不同处理后动物的前庭器官和脑功能的变化.本装置为比较不同处理后动物感觉和运动以及其他复杂行为能力的变化提供新型的研究平台.

    作者:廖珏;冯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长期服用利血平高血压患者术中发生顽固性低血压1例护理体会

    术中发生顽固性低血压,是严重的麻醉并发症之一.笔者遇到1例因长期服用利血平术中发生顽固性低血压,因处理及时、准确,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处理过程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传染病病人转运管理册的设计与应用

    传染病病人转运管理册的设计由两部分组成,即前面的理论指导和后面的法律记录.从传染病病人转运管理册的设计理念、内容、使用和管理方法 几方面入手,做到规范医务人员转运流程的管理,提供举证倒置的法律依据和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达到科学规范管理传染病病人的转运工作.

    作者:王靖;苏冰玉;赵应兰;杨爱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卤米松乳膏联合复方白芷酊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白芷酊联合卤米松乳膏及NB-UVB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寻常型白癜风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自制复方白芷酊每日上午外擦,卤米松乳膏每天晚上外擦,NB-UVB隔日1次照射;对照组31例,采用8-MOP,每日上午外擦,每晚外擦卤米松乳膏,NB-UVB隔日1次照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6.79%,对照组有效率64.52%.经χ2检验,P﹤0.05.结论复方白芷酊联合卤米松乳膏及NB-UVB治疗寻常型白癜风,安全有效.

    作者:卢海刚;陈建设;洪美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高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其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2005-03~2008-06间,对4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14例给予植骨,12例术后用掌侧石膏托支持.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7°;尺偏角平均21.3°;桡骨短缩≥2.0 mm 4例,其余为<2.0 mm;关节面移位均<1.0 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32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杨锴;朱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确诊后,采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凝血酶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结果 17例假性动脉瘤均一次性治疗成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医源性假性动脉的首选方法,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凝血酶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简便、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张广俊;游蕴仪;梁照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合酶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关系

    目的 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合酶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关系.方法 选取COPD 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A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0例(B组)、COPD 肺动脉压正常患者30例(C组)、健康对照者 30例(D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PAF,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NOS活力.结果 A组、B组的PAF、iNOS水平明显高于C组、D组.A组、B组的cNOS水平明显低于C组、D组,同时A组明显高于B组,相关性分析表明,cNOS与A组和B组的肺动脉压存在显著地负性相关关系.结论 PAF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肺动脉压并不随着PAF水平的提高而增加.cNOS水平与肺动脉压存在显著的负性相关关系,cNOS水平降低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且其对COPD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程度不同.

    作者:林祥晓;张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59眼的临床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9~2007-06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59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59眼中,0.05~0.1者2眼(3.39%);0.1~0.3者9眼(15.25%);0.3~0.5者20眼(33.40%);0.5~0.8者26眼(44.06%),其中:>1.0者2眼(3.39%);术后平均眼压稳定在(12.35±1.65)mmHg;术后出现角膜水肿7眼,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膜5眼,后囊膜混浊2眼,经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结论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虽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及时处理并发症后,仍可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邴寒;张继超;李淼;王素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过敏疗法治疗双硫仑样反应5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抗过敏疗法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我院急诊发病的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人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常规治疗组:给予保肝、醒酒、纳洛酮、大量补液等对症治疗;抗过敏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抗过敏药物治疗,主要有:非那根、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结果 抗过敏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抗过敏疗法治疗双硫仑样反应效果显著,抢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对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7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硝酸酯制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后,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而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的治疗具有更满意的临床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鲁长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 和结果.结果 全部病例均采用钻单孔血肿腔冲洗加引流术,患者颅内高压、脑受压的症状、体征,均在术后24 h内明显好转.术后未有气颅、再出血、感染、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只要明确诊断,选择钻单孔冲洗引流血肿液,置换入生理盐水,可以有效地避免复发、气颅、颅内出血、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一般均能取得良好预后.钻单孔冲洗引流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张平;陶冶飞;陈建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断指再植术病人的临床护理分析

    断指再植术,是挽回患者终身残缺的一项细致的综合性创伤外科手术,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多,而且病情易反复.手指缺损因影响外形和功能丧失而需要手术治疗,而足趾的结构、质地、外形与手指为相似,移植足趾再造手指不仅外形逼真,而且耐磨、耐压能力接近正常,具有良好的感觉功能,通过锻炼可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此项手术精细而复杂,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十分关键.我科2009~2011年间,进行断肢再植术190例,通过加强对术后的治疗和细致观察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提高的研究与实践

    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必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轻学,学生被动学习,效率低、能力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探究式学习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运用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质疑,交流评判,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研究采用学生行为表现现场观测、课堂教学录像分析与认知测验、调查问卷及小测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初步探索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并评估其对学生素质的提高.

    作者:姜哲;姜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采用宙斯麻醉机自动控制系统全紧闭麻醉七氟醚的消耗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采用宙斯(ZEUS)麻醉机自动控制系统全紧闭麻醉七氟醚的消耗.方法 腹部外科手术病人60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实验组接宙斯(ZEUS)麻醉机全紧闭麻醉模式,设置呼出七氟醚浓度为1.5,通过调整,控制1.3MAC;对照组接Fabius GS麻醉机,氧流量2.0 L/min,3%七氟醚吸入,达到1.3MAC时,氧流量减至1.0 L/min,减小挥发灌刻度,控制在1.3MAC.分别记录吸入期(0~4 min)和维持期(4~64 min)两组七氟醚消耗量.结果 实验组在吸入期七氟醚的消耗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在维持期七氟醚的消耗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采用宙斯麻醉机自动控制系统全紧闭麻醉能使七氟醚的消耗大幅减少.

    作者:于天超;林万春;孙启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议在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越来越多的解剖教师感觉到: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与日俱增.这是由于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其内容繁杂,名词术语众多,偏重于记忆,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记起来非常困难,记忆效果差,导致一些学生不爱学,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在解剖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是摆在我们解剖学教师面前的难题.

    作者:孙威;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丹心泰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泰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泰滴丸,每次10粒,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P<0.05),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 银丹心泰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有明显改善血液动力学作用.

    作者:陈小剑;周进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麻醉护士在麻醉科的作用

    麻醉护理是近年来适应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而建立的一项护理内容.麻醉护士不同于传统的手术配合护士[1].在手术中,麻醉护士主要负责麻醉、复苏等护理工作,使麻醉医生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采用专职麻醉护士后,药品和消耗品的损耗率明显降低,贵重消耗品的损耗率则基本为0.

    作者:胡同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