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金阳;吴佳兴

关键词:社区, 健康教育, 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以及医疗体制的改变,开展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区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全体居民为对象的健康教育活动.落实社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现对具体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策略和措施,作如下分析.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6例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对2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积极实施一系列生命救护措施,包括现场急救、安全转运及途中救护等.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对降低失血性休克病人病死率,制订后续抢救和治疗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丽娟;李春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在浆膜浸润胃癌(T3)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EGF(表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在浆膜浸润胃癌(T3)中的表达,及其与浆膜浸润胃癌(T3)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浆膜浸润胃癌(T3)组织中EGF、VEGF和CD34(以MVD值表示)的表达,对检测结果与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浆膜浸润胃癌(T3)组织中EGF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1%和53.8%;EGF阴性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15.3%,而EGF阳性表达中VEGF阳性表达率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值与EGF和VEGF的表达呈显著相关(P<0.01);EGF、VEGF的表达和MVD值与淋巴结转移、Borrman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相关(P<0.05).EGF阴性和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月数分别为55.1和27.8个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阴性和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月数分别为51.8和27.1个月,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 1).对进入COX回归模型的因素(包括EGF、VEGF、MVD值、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方式)进行分析,表明:VEGF表达、MVD值和肿瘤生长方式为浆膜浸润胃癌(T3)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浆膜浸润胃癌(T3)中EGF和VEGF两者呈正相关;E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王玲玲;程兴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 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以探讨青年AMI发病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青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中,30例冠状动脉有病变,均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结论 、青年人急性AMI多发病突然,症状典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单支病变比例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韩澎湃;杨久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性肾衰血液透析的护理

    肾衰病人需长期透析治疗.因此,应建立相应的治疗、护理支持系统,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高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胸腔内灌注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索癌性胸腔积液热疗加腔内化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文对癌性胸腔积液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采用腔内化疗联合体外热疗方法;对照组21例行单纯腔内化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体能状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体能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副作用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化疗合并深部热疗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及体能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腔内化疗,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树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nm23-H1、PC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nm23-H1、PC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宫颈癌中nm23-H1、PCNA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宫颈癌中nm23-H1、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51.06%和65.96%.其中,nm23-H1在鳞癌中的阳性率43.3%(13/30)、腺癌64.70%(11/17).在鳞癌中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62.5%(10/16),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为21.42%(3/14),差异有显著性(P<0.001),nm23-H1表达与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PCNA表达中,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82.6%(19/23)、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为54.16%(13/24)(P<0.001),同时低分化癌的阳性率为88.88%(8/9)明显高于高分化癌的43.75%(7/16)(P<0.001).结论 nm23-H1、PCNA的表达,对宫颈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作者:罗志莲;任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管道系统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心脏直视手术需在体外循环((]PB)下进行,CPB期间气栓、血细胞与术野清晰度紧密联系.本文就管道系统或装置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对气栓、血细胞与术野清晰度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易红;唐翠明;冯小梅;练敏;李献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健康教育

    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是一种帮助缓慢型心律失常恢复心律和心率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我国每年有上万例病人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此类病人病情较复杂,对术前及术后长期的自我护理方法、注意事项及起搏器的性能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因此,普及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相关知识,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作者:于海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小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小鼠颅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分离培养扩增小鼠MSCs,并在其同窝小鼠颅骨上造约5.0 mm圆形缺损,分别植入煅烧骨+藻酸钙(载体组)和MSCs细胞+煅烧骨+藻酸钠(实验组)及空白组,4个月后,取出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空白组未见骨组织形成;载体组仅见有少量骨组织形成;实验组有较多的新生骨组织形成,并且新生骨和宿主骨有连接.结论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能促进骨组织形成,具有修复骨缺损的潜能.

    作者:马泽云;翟德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和对照组,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主要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而对照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分析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作者:肖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浅谈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以及医疗体制的改变,开展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区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全体居民为对象的健康教育活动.落实社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现对具体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策略和措施,作如下分析.

    作者:金阳;吴佳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肺内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讨论.结果 23例中,穿刺成功率和准确率达100%,穿刺后出现的并发症为气胸及咯血,其中咯血者1例,气胸2例,发生率为13%.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崔晓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目的 调查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防止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医务人员及住院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可能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有:服务观念滞后;服务态度生硬;执行制度不严;技术水平不高;医疗费用过高;法律意识淡薄等.结论 可能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应积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以防止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邬艳玲;陈莉;董云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凯时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

    目的 探讨凯时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糖尿病伴末梢神经炎的患者,分为凯时组和维生素B族对照组.结果 凯时组治疗前后比较,症状改善显著;维生素B族组治疗前后比较症状改善不显著.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凯时对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亚砷酸注射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亚砷酸注射剂主要成分为As2Q3,早是从传统中药砒石中提炼而来.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亚砷酸注射液抗肿瘤的作用,取得了进一步的拓展.现就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作者:王丽丽;张宝华;寇筱囡;王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09-10间,收治的3l例产后大出血病历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我们应注重各项生命指标及产程指标的监测和急救护理配合.同时,还应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作者:陈梅修;纪晓华;孙玉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UPA和MIF在慢性肝炎和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UPA和MIF在慢性肝炎及HC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27例慢性肝炎组织和19例HCC组织,来自黑龙江省医院病理科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46例石蜡切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27例慢性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的空泡变性和点状坏死,脂肪变及淋巴细胞浸润,个别病例伴有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19例HCC的组织学类型为小梁型、腺泡型、巨细胞型和透明细胞型;②UPA在慢性肝炎组织中的表达,阳性20例,阴性7例;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16例,阴性3例;MIF在乙型肝炎组织中的表达,阳性18例,阴性9例;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12例,阴性7例;③UPA和MIF在慢性肝炎中的表达均高于HCC,两者间无显著差异.UPA在慢性肝炎和HCC组织中的表达略高于MIF在慢性肝炎和HC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UPA和MIF在慢性肝炎和HCC组织中都有较高的表达,随着病变的进展及病变性质的改变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提示UPA和MIF可作为预测慢性肝炎进展和癌变的可能性以及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可能性的指标.

    作者:李旻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2~3个疗程,并与药物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效47.5%;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显效3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及时做好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王芳;李爱杰;范胜岐;伊昕昕;李春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临床护理教学是帮助护生将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到临床的一个实践过程,是培养护生护理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因此,分析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从而明确带教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王薇薇;王莉;曲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心肌钙蛋白(cTn I)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对60例AMI组血清cTn I水平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AMI组的cTn I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cTn I水平检测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病情检测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周新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