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
桡神经嵌压多发生在旋后肌腱弓处、但病人无外伤情况下,在腱弓近侧嵌压以致断裂,实属罕见,现将1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张知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应用蒙药胡日查-6、查格得日、巴特日-7为主方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3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为94%,并与西药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值得推广.
作者:刘金英;李红;金春子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因头痛、呕吐2d,于2001-05-07急诊入院.入院2d前周身不适、发冷畏寒,无明显发热.近2d头痛伴喷射样呕吐,为胃内容物及少许胆汁.当地医院查血压9.3/6.7kPa,曾用多巴胺等治疗,因病情重诊断不清而转来我院.
作者:陈海英;赵福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新生儿各脏器和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应予合理护理,才能预防疾病,保证健康成长.下面就有关新生儿护理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郑雅杰;田忠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难治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intraclable bacterial respiratory,IBRI),是指针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虽然使用了适宜的抗生素药物,仍不能达到疗效而言.而高龄患者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乃至有否基础疾病等个体差异也与IBRI密切相关.现就我院1999~2001年收治的高龄难治性呼吸道细菌感染12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虹;赵亚力;丁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院于2000-05~2001-12在以色列剖宫产术基础上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共34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军玉;程玉;张翠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过敏原的收集和过敏原提取物的制备,是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和脱敏治疗的关键.但是,由于过敏原品种繁多,性质又各不相同,所以过敏原的收集和制备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本文就蟑螂过敏原提取物的粗制法,进行探讨.
作者:张莉华;杨松;王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院2000-11~2001-04采用思凯通(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安闽玲;刘彤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的今天,随着耐药菌的产生及抗生素不断升级换代,一些广谱及超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为真菌感染创造了更大机会.我们调查了我院12个科宝从2000-01~2001-06住院的14 573人中,找出各科合并真菌感染的病例,系统分析,情况如下.
作者:魏娟;张立波;柳曦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临床根管治疗中,经常遇到经过多次常规方法处理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渗出情况,由于多次换药也相应增加了感染机会.对此,我们根据感染根管的微生物特点,采用先锋Ⅳ与甲醛甲酚联合根管换药方法,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芳;刘汉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胰腺假性囊肿多在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后发生.我科自1993-05~2000-05共收治胰腺假性囊肿1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朱晓爽;沈继伟;金政锡;阚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术后常见的、也是危险性很大的并发症,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特征,由于病人大量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容量严重不足,造成失血性休克,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因此加强此类病人的护理,对控制出血,挽救生命十分重要.
作者:范淑梅;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院近3年用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L)的患者静脉注射进行溶栓治疗27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军;李远军;刘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困难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999-03后,我们重视对胸管内壁培养监测,同时进行呼吸道痰的细菌培养和胸腔引流液的细菌培养,从而控制了感染的蔓延,对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结合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桂荣;张小华;程广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本文2000年对153例应用吡嗪酰胺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有51例出现毒副作用,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立新;张鹤敏;姜永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式,它具有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的特点.我们通过3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由于其心里素质、性格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敏感性和耐受性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预后的不同,我们做护理工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
作者:朱冬梅;张孟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院自1993年以来直视下吻合四肢主要动脉伤21例,就其手术及术后处理加以分析.
作者:付显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等.我院于1999-10~2001-10应用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上感8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清;程敏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随着老年牙髓病的发展,现多趋向于对老年患牙牙髓坏死和尖周病进行根管治疔术.由于老年人牙体解剖特殊性,操作有一定困难.近4年来对老年人尖周病进行空管药物疗法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杨保昌;陶世云;宋伟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川崎病(KD)小儿的早期心电图改变及其在提示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方法以76例川崎病小儿为研究对象,在发病早期(7d内)做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在亚急性期(病程10~20d)再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把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共33例;把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共43例.将2组患儿早期心电图改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76例KD患儿,在发病早期(7d内)超声心动图未见有冠状动脉损害,而心电图已发生明显异常,其异常率为96%(73/76),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常见,而以ST-T段改变为严重,其发生率为51%(39/76),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较少见.在亚急性期,伴有心电图异常的患儿中有45%(33/73)的病人相继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另外,本组76例患儿中心电图发生ST-T段改变的有39例,占心电图异常率的53%(39/73),在这39例中有29例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占74%(29/39).观察组中,心电图异常率为100%(33/33), ST-T段改变发生率高达88%(29/33).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也达到70%(30/43),但是ST-T段改变发生率仅为23%(10/43).2组比较,无论是心电图异常率还是ST-T段改变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心电图可以监测KD患儿心肌损害,同时ST-T段改变对提示冠状动脉损害有重要作用.
作者:严颖煦;王铁良;李隐纯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