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与考生在校考试成绩相关性研究——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毛磊焱;黄子豪;李小波

关键词: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分阶段考试, 成绩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与在校医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成绩与在校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总体来说,大一至大四在校考试成绩与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呈正相关.结论:在校医学教育是影响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当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三个抓手”教学理念,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改革试题结构,加快与第二代医学教育题库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强化临床技能模拟教学.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卫生统计学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以便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2014、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与女生对卫生统计学的认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07),2015级学生与2014级学生在师生沟通情况(t=-3.519,P=0.001)和知识掌握情况(t=-3.34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对卫生统计学的认识、学习态度、师生沟通情况、教学的课堂满意度这四个维度同卫生统计学知识掌握情况之间均有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师生沟通情况、学习态度、学科认识情况对知识掌握情况有显著影响.结论:加强师生沟通,丰富教学内容,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本学科的认识是提高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驰;贾鑫华;王琪;邱伟;罗江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以学科为载体构建名师工作室的实践——以赣南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平台为例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文献,本文提炼了国内现有名师工作室的本质特征,并结合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学科队伍建设现状,探索与总结以学科为载体的名师工作室研修模式,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模式.

    作者:黎晓;黄诚;黄志华;严宜明;肖海;刘志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2015~2017年江西省瑞金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瑞金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并与历史调查数据比较分析,对历年防治措施进行效果评估.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调查人群,对3周岁以上居民运用改良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虫卵,并对儿童(3~9岁)运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2015 ~2017年共筛查2 783人,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121人,总感染率为4.35%,较1988年下降94.84%,较2002年下降86.36%.2015 ~2017年检查出蛔虫、蛲虫两种虫卵,未检出鞭虫和钩虫虫卵,蛔虫阳性率0.22%,蛲虫感染率为18.27%.2015 ~2017年蛲虫感染率显著高于总感染率(x2=156.43,P<0.01),3年蛲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稍高于1988年和2002年调查数据.不同性别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井水、山泉水为水源的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高于以自来水为水源的居民感染率(x2 =24.09,P<0.01).结论:瑞金市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成效显著,蛲虫病是瑞金市目前主要的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是农村的儿童.

    作者:严娟;刘承焱;黄仁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赣州市章贡区市售腌制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赣州市章贡区市售腌制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为有关部门监测控制及市民选购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城市与乡村,超市与菜市场,包装与散装的分类分别对赣州市章贡区市售青菜、萝卜、豆角和榨菜4种腌制蔬菜进行随机采样,应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对128份样品进行亚硝酸盐检测.结果:97%样品含量在0~10 mg·kg-1范围内,只有1份腌制榨菜超过国家标准,其余样品均合格.4种腌制蔬菜中位数不等或不全相等(P<0.05),其中青菜和榨菜较高;城市与乡村的整体分布位置不同且城市的值小于乡村(P<0.05);超市与菜市场,袋装与散装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赣州市章贡区市售腌制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基本合格,市民可放心采购;有关部门需继续加强监测与宣传工作.

    作者:郭家平;刘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网袋成形术治疗A3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网袋成形术(vesselplasty,VP)治疗AO分型A3型骨折(单一终板骨折伴后壁破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我科2016年1~12月接受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BKP)及VP的病例资料,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网袋组14例,球囊组19例,记录术前、术后1天、末次随访的VAS、及术前、末次随访的ODI及侧位X-ray参数.结果:术后随访网袋组(13.1±3.5)月,球囊组(14.1±5.4)月.VP与BKP相比,VP组整体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BKP组(P<0.05),但椎管内渗漏、静脉丛渗漏率无显著差异,水泥注入量、邻近节段骨折率、术后1天及末次随访X-ray参数、疼痛、功能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及末次随访疼痛、功能障碍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组内比较X-ray参数在术后1天、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随访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BKP,VP可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治疗A3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中期疗效与BKP类似,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功能活动,改善椎体后凸畸形,恢复及维持椎体高度.

    作者:张顺聪;郭丹青;于淼;邓再冲;李永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与考生在校考试成绩相关性研究——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目的:研究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与在校医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成绩与在校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总体来说,大一至大四在校考试成绩与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呈正相关.结论:在校医学教育是影响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当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三个抓手”教学理念,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改革试题结构,加快与第二代医学教育题库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强化临床技能模拟教学.

    作者:毛磊焱;黄子豪;李小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双导师制的思考及初步探索

    目前我国全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多采用单一导师制,导师多由高级别医院的专科医生担任,难以满足对全科医师培养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提出,打破常规的单一导师模式,实施以培养临床能力和全科思维为主导的双导师负责制即由社区全科医生和高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共同担任导师,对全科住院医师进行引导和培养.

    作者:熊丽娇;李鹏;苏晓蓉;王立群;曾治平;康晓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热敏灸与红外线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红外线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9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成热敏灸组和红外线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其中热敏灸组46例,采用热敏灸加针刺疗法;红外线组46例,为红外线加针刺疗法.观察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疗效变化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时热敏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1.3%,红外线组为82.6%;疗程结束后8周热敏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7.8%,红外线组为91.3%;两组在两个时间段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疗程结束时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提高,治疗后在不同时间段热敏灸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高于红外线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与红外线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均有确切疗效,但热敏灸疗效优于红外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欧阳桂兰;朱海兵;赖燕蔚;钟善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结果,研究hs-CRP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联系.方法:随机筛选2014年至2017年我院确诊的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体检健康者56例为对照者,观察组和对照组都进行hs-CRP检测,对两组hs-CRP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中hs-CRP浓度比对照组普遍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复发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首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大型病灶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浓度均高于微小型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hs-CRP浓度明显比恢复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hs-CRP浓度和急性脑梗死相关,临床可根据hs-CRP的浓度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严重程度及病灶分型,并且也能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指标,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死亡率,提高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阳性检出率.

    作者:王建中;杜更胜;钟海平;贺春辉;郭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下农村订单定向本科临床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通过某医学院农村订单定向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体情况、学科平均成绩及学科掌握率与全国考生的比较,提出从树立健康全过程教学理念、贯通基础医学与临床专业知识、拓展职业素养教育路径、改革考核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个方面来深化农村订单定向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漆艳春;刘仰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三位一体”多维度师资培养模式

    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以“三级培训”为主轴,教学与科研多维度辅助参与的“三位一体”多维度师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综合实践效果.在该培训模式下教师专业外语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全英文授课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围绕来华留学教育的研究方向增多,多学科协同创新日益频繁,学生对本校教师的满意度持续提升,教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团队协作能力稳步提高.

    作者:周振环;钟富有;唐芳;刘巍;张盈盈;黄文星;黄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约200 bp,一般不能进行蛋白质编码的长链RNA,其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目前,有研究指出lncRNA参与了许多疾病的进程,但它们在骨关节炎(OA)中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骨关节炎中有很多特异性表达的lncRNA,并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国内外新研究为基础,对lncRNA在骨关节炎中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主要综合了lncRNA在骨关节炎中的新发现,尤其是与骨关节炎的密切联系的lncRNA,旨在为OA的预防和治疗及研究提供一个新方向.

    作者:张蕊;曾志伟;韩雪;陈沙沙;吴龙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网络信息行为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学习动机的现状,探讨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与学习动机的关系,运用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对6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存在多样化的趋势,部分大学生存在网络信息行为伦理意识不足的现象;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总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学业成绩中等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学业成绩较好和较差学生(P<0.01);(2)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本身,而非学习活动之外的报酬、奖励等;男生的学习动机总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学业成绩较好学生的学习动机总分显著高于学业成绩中等和较差学生(P<0.01),学业成绩中等学生的学习动机总分显著高于学业成绩较差学生(P<0.01);大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总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P<0.01);(3)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与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学习动机中的挑战性、热衷性等维度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移动网络平台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应用的初探

    目的: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构建和实施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方法:在“学习通”移动网络平台上构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以网络课程为基础,构建分段化、多样化考核的课前课中课后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综合性形成性评价体系,对2017级本科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结果:学生线上阶段性考试成绩优秀率达95.7%,不及格率为1.3%;97.1%的学生喜欢在线考试的考核方式;46.7%的学生喜欢每次上完课后布置作业,28.8%的学生喜欢一周一练;99.6%的学生认为学习通对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有帮助.结论: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罗晓婷;许春鹃;陈水亲;周娟;刘丽华;叶桂林;缪春华;范启兰;严宜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踝肱指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与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入住我院血管外科并行下肢动脉造影的113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共148条病变血管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狭窄和ABI数值分别将病变血管分为正常组、狭窄组及闭塞组.将ABI与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ABI与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C反应蛋白(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结果:ABI对血管病变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与血管造影并无明显差异(P>0.05);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均是其降低的重要因素(P<0.05),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均与ABI呈负相关(P<0.05).结论:ABI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无创性诊断的首选方案,同时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均能影响ABI水平.

    作者:谢满;黄满秀;阳书华;刘凤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清胱抑素C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足发病及介入手术术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糖尿病足组),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单纯组),健康体检者40例(正常组);术前抽血检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水平;糖尿病足组患者于术后第1、3、7天复查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水平及踝肱指数(ABI).结果:术前正常组、单纯组与糖尿病足组血清CysC和C-RP平均水平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糖尿病足患者成功开通闭塞血管.糖尿病足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CysC、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时间点两者水平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 3).术后随访24月中,前12个月再次返院治疗者13例,后12个月再次返院治疗者1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CysC水平,前者较后平均水平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可能是糖尿病足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的一项指标,可以作为糖尿病足介入手术疗效的评价指标.

    作者:刘凤恩;刘建平;肖骏琦;段青;徐贤赟;唐金红;叶荣;乐志标;方萃福;张人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搜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4月.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符合文献14篇,共71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显著性降低骨关节炎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总评分[MD=-12.04,95% CI=(-16.73,-7.34),P<0.000 01]及膝关节的Leuquesne指数评分[MD=-4.55,95% CI=(-6.60,-2.49),P<0.000 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有望成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谢保城;吴佳欢;吴巧玲;施伟梅;徐道华;吴龙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专业英语课程中“对分课堂”的实践应用研究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本次教学实践,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中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方法优势明显,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合作交流、搜集资料等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中,PAD课堂教学法对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邱晓晖;郑旋;周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骨关节炎骨赘形成的分子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与年龄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的退行性疾病.目前,OA尚无有效的临床治愈方案,以缓解症状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对OA的分子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根据分子信号通路网络的复杂性,在OA早期针对某一个信号通路进行干预,看似可以对OA软骨细胞某一个病变如分化终端肥大化进行治疗或预防,然而OA早期到晚期之间是否一定存在直线性进展,有待明确.肥胖、老年性退化、代谢性疾病、关节畸形或者外伤等疾病均可诱导OA,OA不能简单的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正常的软骨细胞在分化完成后会更注重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两极变化”,即分解性病变和肥大性病变,其中软骨细胞肥大性病变将诱导骨赘的形成.软骨内骨化是OA骨赘形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调控软骨内骨化过程的信号通路包括了Wnt/β-catenin、Ihh/PTHrP、TGF-β、MAPK、FGF、Notch、炎症及缺氧相关的信号通路.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施伟梅;徐波;曾越;吴龙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iRNA-59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评估miRNA-59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1年至2016年期间27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RT-PCR法检测miR-590在乳腺癌组中的表达量,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miR-590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271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1.7±9.8)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4.2个月,长随访时间为75.8个月;miR-590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绝经人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年龄、TNM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HER-2、PR和ER阳性比例以及各分子亚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miR-590高表达组的DFS和OS要显著低于miR690低表达组(P =0.000和P=0.015).Cox回归分析显示miR-590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DFS(HR=2.28,95% CI:1.54~3.14,P=0.000)和OS(HR =2.18,95%CI:1.47 ~ 3.48,P=0.000)的危险因素.结论:miR-590与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是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可能是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靶点.

    作者:颜仕鹏;吴雯琼;秦昂;吕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