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示剂追踪法在腹部CT增强动脉期显示的临床应用

吴颋;刘风;郭少华

关键词:腹部, CT增强, 动脉期, 示剂追踪
摘要:目的:运用示剂追踪法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动脉期触发扫描时间,为CT增强扫描准确把握动脉期影像给出合理建议.方法:收集224例临床疑诊腹部病变而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检查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112例使用浓度为300 mgI·mL-碘海醇注射液;B组112例使用浓度为350 mgI·mL-1碘海醇注射液.所有检查者均行常规腹部动态三期扫描,从肘正中静脉置入22 G留置针,以3mL·s-1速率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采用示剂追踪法完成,设置腹主动脉膈肌层面为兴趣区,触发扫描HU值为150 HU,自动触发扫描.结果:A组触发扫描时间为13~46 s,平均(22.75 ±4.79)s;B组触发扫描时间为12~41 s,平均(21.8±5.1)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同时测量腹主动脉CT值,两种不同浓度对比剂在注射速率相同情况下,两组CT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结论: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注射速率3mL·s-1,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00 mgI·mL-与350 mgI·mL-1时进行腹部增强扫描,示剂追踪法动脉期扫描触发均值时间在21~22 s,实际扫描均值时间27~ 28 s,与相关教科书提出的25~ 30 s扫描动脉期时间一致.但示剂追踪法实际扫描短18 s,长52 s,更符合个性化扫描要求,因此建议在带有示剂追踪扫描软件的CT扫描设备进行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时,采用示剂追踪法能更准确的抓住动脉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射频消融根治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1例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房颤终止后可出现窦房结功能抑制,表现为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为快-慢综合征[1],常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植入起搏器.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技术的进步,许多研究者[2-4]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在射频消融术后窦房结功能可得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窦房结功能甚至恢复正常而不需要再安装起搏器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在射频消融术后窦房结功能恢复正常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捡娣;谢龙;宋丽娟;谢东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我国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对我国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针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制定路径化的护理流程及标准、完善造口护理人才队伍、完善造口延续性护理等建议,为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作者:王小惠;丁梅;刘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术后踝关节活动度Johner-Wruhs评分等情况.结果: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Johner-Wruhs评分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P<0.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符合美学要求,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亚东;周娟;唐文;张飞;刘氜;魏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臭牡丹对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痛敏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BS)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所致机械痛敏及热痛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和给药组(30 g· kg-1 CBS组).术后第7天开始,SNI+ CBS组大鼠p.o 给予30 g·kg-的CBS,以0.5 mL·100 g-1为给药体积,连续灌胃28 d,Ctrl组、Sham组和SNI组大鼠均p.o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前1d和术后第7、14、21、28和35 d分别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WT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01);而PWL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予剂量30 g·kg-1 CBS干预后的第14、21、28和35 d,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上升(P<0.05,P<0.01);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g·kg-1 CBS灌胃给药可显著减轻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但对大鼠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作用效果不明显.

    作者:江茜;王英;黄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水胶体敷料在固定桡动脉导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固定桡动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8例需桡动脉置管并进行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9例,联合水胶体敷料固定桡动脉导管;对照组89例,常规使用透明贴固定桡动脉导管.比较两种方法桡动脉导管发生移位、非计划拔管和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桡动脉导管发生移位、非计划拔管、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水胶体敷料能更好的固定桡动脉导管,减少导管移位、非计划拔管及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作者:王芬;谢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显像在早中孕期胎儿手足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胎儿肢体畸形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胎儿畸形,其中手足畸形虽较为常见,但检出率相对较低.手足畸形儿的出生,不仅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不幸和负担,而且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产前检出手足畸形尤为重要.本文从各种手足畸形、产前筛查胎儿手足畸形的影像手段及检出孕周等方面对超声影像在胎儿手足畸形筛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茂淇;叶军;任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鸡尾酒”疗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鸡尾酒”疗法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43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2例,术中行“鸡尾酒”混合剂(氨甲环酸、帕瑞昔布、曲安奈德、庆大霉素、肾上腺素)注射;对照组21例,术中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血量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2 h、24 h、48 h、3d、7d静息痛评分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 h、24 h、48 h、3d、7d活动痛评分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Harris评分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出血量,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鸡尾酒”疗法,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出血量,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安全有效.

    作者:刘辉亮;黄敏强;丁焕文;苗秋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维生素D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维生索D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可对人类健康产生多种不利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临床多种疾病相关,维生素D缺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近期维生素D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敏;李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认知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认知现状及对造口知识教育的需求,为制定肠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选取10名肠造口患者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经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掌握不足、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的学习态度积极、肠造口患者应用造口知识困难、肠造口患者获取造口知识的途经受限、护士专业能力存在欠缺.结论:首先护士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健康教育能力,护士应重视评估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造口健康教育方式,提高造口患者的造口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效果.

    作者:刘玉珍;魏清风;谢志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鼻胃镜与麻醉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鼻胃镜与麻醉胃镜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分组,对鼻胃镜组172例及麻醉胃镜组113例记录检查前及检查中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反应并对比分析;术后对患者进行耐受性问卷调查.结果:鼻胃镜检查组患者检查中HR、SBP、DBP较检查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较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胃镜组患者检查中HR、SBP、DBP、SpO2均较检查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询问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麻醉胃镜相比,鼻胃镜检查更安全且可耐受,特别对于麻醉风险高的患者,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叶艳清;徐国峰;谢云;朱海燕;谢志军;谢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主要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启动肠道免疫系统及非免疫系统,终诱发肠道产生炎症反应.与正常人相比,IBD患者的肠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此文就肠道菌群在IB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谢华;何良梅;刘瑶;张自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减低合并心肌酶、肝酶升高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农民,因咳嗽、咳痰3月余,浮肿2月于2016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咳嗽、咳黄色脓痰,感胸闷、憋气,无胸痛,同时出现低热,热度与热型具体不详,感头晕,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浮肿、关节疼痛,初起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疼痛,后逐渐蔓延至膝关节、踝关节,感乏力加重.

    作者:熊丽娇;曾治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循环在小儿肾病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小儿肾病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管理模式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肾病患儿尿标本采集耗时久、标本不合格率较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PDCA管理3个月,小儿尿标本收集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标本采集时间缩短.结论:本应用可以提高小儿尿标本采集合格率,提高医疗质量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支点式会阴缝合法应用与研究

    目的:探讨支点式会阴缝合法在会阴裂伤、会阴侧切缝合中的应用及优点.方法:将阴道分娩的300例会阴Ⅱ度及以上裂伤或行侧切产妇,随机分为支点式会阴缝合组和非支点式会阴缝合组.支点式组在缝合前先分清解剖结构设立支点(黑白交界处皮肤、处女膜环、不规则裂口复位标志点、肛门括约肌、肛提肌等均可作为支点)可选择多个支点,缝合支点留线固定,不打结作为标志或牵引用,待阴道粘膜缝合、肌肉、皮下组织、皮肤缝合完毕后打结或拔除.对照组选用传统式或改良式会阴缝合.观察比较两组缝合时间、感染率、伤口解剖对合情况、疼痛程度、伤口愈合、产后住院时间及远期愈合情况.结果:采用支点式缝合法缝合时间明显缩短,切口对位良好,减轻了缝合困难,避免了缝合返工情况,减少伤口感染.产妇疼痛减轻.结论:支点式会阴缝合法很好的帮助年轻医师及助产师短期内掌握会阴缝合技术,有利于改善产科质量.

    作者:黄慧娟;危丽;黄贵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院内外的护理实践

    目的:总结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的院内外护理经验,探讨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护理流程,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对25例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提供手术前后一般护理、个性化心理疏导与支持、特殊的功能锻炼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结果:25例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通过提供手术前后一般护理、个性化心理疏导与支持、特殊的功能锻炼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对治疗护理效果较满意.结论:本护理流程的实施可以让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在院内外均可获得专业支持与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身心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梅月英;魏舵秀;龚湖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治未病应用在体检中对亚健康人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了解中医治未病应用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例参与常规体检的亚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西医体检后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对照组受检者给予一般健康指导,观察组受检者则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给予辩证干预,比较两组受检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干预前后的血脂指标、BMI指数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受检者干预前的血脂指标和BMI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干预后的观察组显著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对照组,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0%、61.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对体检中亚健康的人群进行辨证干预,可以实现有效健康管理,防患疾病于未然,改善其身心健康.

    作者:袁萍;郭兰;兰晓玲;赖玉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用药研究进展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产妇围术期的常见并发症,轻者导致子宫切除,重者直接导致产妇死亡.近些年来由于宫缩药物的不断问世,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围术期死亡率显著下降.但宫缩药物种类繁多,孕妇个体差异较大,国内外对宫缩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方法、使用剂量没有统一的标准,由宫缩药物滥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却有所增加.本文针对临床常用的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药物作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程传喜;柳兆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SOD、GSH-PX、MDA及hs-CRP水平在大鼠急性肾损害中的意义

    目的:寻找有效、易检测的标志物并联合运用,为诊断急性肾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双侧肾蒂阻断血流45 min构建RIRI模型.再灌注24 h后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CRE、BUN、SOD、MDA、hs-CRP及GSH-PX水平评价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程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再灌注24 h后RIRI组血清肾功能指标CRE、BUN及肾脏病理损害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001),HE染色结果显示肾小管及间质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同时RIRI组中大鼠血清SOD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而hs-CRP、MDA水平则明显升高.结论:联合检测SOD、GSH-PX、hs-CRP及MDA水平可帮助诊断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害.

    作者:丁小丽;夏宇;汪琪;许培华;甘钰;李涛;黄帝锡;胡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治疗早期异位妊娠中药方剂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50例因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患者,将单独使用甲氨蝶呤单次肌注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7例),将使用甲氨蝶呤单次肌注治疗同时加用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患者为观察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再次手术发生率、血清β-hCG下降、盆腔包块消失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宫外孕Ⅱ号方加味可以加快血β-hCG下降,缩短血β-hCG恢复到正常值的时间,缩短盆腔包块消失时间(P<0.05),降低了再次手术率;同时降低甲氨蝶呤(MTX)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与单用甲氨蝶呤相比,联合应用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持续性异位妊娠效果更优,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俐娟;黄晓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美沙拉嗪致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并学习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过程,以期为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患者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相关文献,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关检验明确诊断,停用致敏药物美沙拉嗪,并给予对症处理,患者好转出院.结论:美沙拉嗪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罕见,需仔细甄别,预后较好.

    作者:徐国峰;赵书锋;黄才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