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腹和腹腔镜在老年胃癌根治术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曾绍兵;李俊;毛常青

关键词:老年胃癌根治术, 开腹, 腹腔镜, 治疗效果,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胃癌根治术中开腹和腹腔镜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取自研究时段内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11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信封作为分组依据,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开腹手术应用于对照组中,腹腔镜应用于观察组中,分析术后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结果:术后指标、并发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低(P<0.05);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优(P<0.05).结论:在老年胃癌根治术中应用腹腔镜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对小儿阑尾炎疗效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对小儿阑尾炎(P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94例P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50),观察组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行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儿术后12h疼痛(东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及镇痛剂使用率,比较术前、术后3天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患儿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较对照组出血量少(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②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12hCHEOPS得分低(P<0.05)、镇痛剂使用率低(P<0.05);③术后3天,2组CRP、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增幅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于PA中有利于改善患儿围术期情况,在控制患儿术后炎性因子和疼痛方面效果更有优势.

    作者:徐永刚;王付胜;陈永亮;付闻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技术对T2DM患者心脏、血管相关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血管间的耦联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参数,并对有效动脉弹性(Ea)、左室舒张末期弹性(Ed)、左室收缩末期弹性(Ees)、心脏-血管耦联指数(VVI)等指标进行计算,同时对两组患者平静状态下肱动脉血压进行测量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Ea、Ed指标均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Ees、VVI指标比较则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a明显下降、E/e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对比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超声技术对T2DM患者进行诊断可无创检测患者心脏-血管耦联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抗苗勒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分泌特点和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在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非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机体中的表达特点以及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两组均接受抗苗勒管激素检查,分别对比研究组、对照组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以及研究组中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非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抗苗勒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由于配偶因素或输卵管因素等所致不孕者(P<0.05);研究组中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显著高于非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0.05).结论:对疑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给予抗苗勒管激素检查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可靠的疾病诊断、分型依据.

    作者:王亚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替罗非班桥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替罗非班桥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发病时间在4.5h之内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阿替普酶溶栓后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患者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统计学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统计学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统计学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以及死亡发生率之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桥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后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仅通过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采用躁狂症状量表(BRME)以及韦氏记忆量表(WMS)来分别评价患者的狂躁症状及认知能力;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通过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后BRME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患者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M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患者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患者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使病人病情好转,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NMES组与WP-NMES组,每组均为8例,传统NMES组应用传统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WP-NMES组应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电值变化、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性.结果:传统NMES组的康复率是75.0%,WP-NMES组是87.5%,WP-NMES组高于传统NMES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静态肌电值与收缩肌电值,WP-NMES组均高于传统NMES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WP-NMES组均高于传统NMES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维;袁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后采用抽签的方式分组,28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 ~1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28.5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上,选择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提升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者身体康复.同时,采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因此,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焱;李前龙;陈喜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探究

    目的:探讨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62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中线移位、出血量、脑室积血和脑疝等与显微外科手术预后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2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显微外科治疗后,预后良好38例,预后不良24例;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0岁、术前GCS评分<8分、血肿量<50ml、合并脑出血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其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脑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肺部感染等是导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方法,患者预后效果与其年龄大小、术前GCS评分、脑血肿量和术后肺部感染等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刘辉;王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7年04月 ~2018年04月收治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醛固酮(ALD)、皮质醇(COS)、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反应治疗变化幅度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缓解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素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嗜酸乳杆菌对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IL-8的影响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胃黏膜IL-8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复方嗜乳酸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黏膜IL-8表达、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p根除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降低其胃黏膜IL-8水平,提高对Hp的根除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疗效确切.

    作者:叶向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方法: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合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以单中心健康教育模式宣教,常规每个月复诊1次.试验组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以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宣教.常规每个月1次的医院复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1次的病友会,街道合作团队每季度1次的上门指导.两组均干预随访1年.观察患者终发生糖尿病足的人数,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级、踝肱指数.结果:终一共纳入合格患者174例,试验组115例,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和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随访,两组均无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并发症.根据Gavin'评分方法,对照组干预前低危足27例,中危足9例,高危足1例.经干预1年后随访,一共有11例等级下降(18.64%).试验组干预前低危足55例,中危足10例,高危足20例.一共有29例等级下降(25.22%),两组下降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右足背动脉、右胫后动脉、左足背动脉、左胫后动脉的踝肱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医院为中心的单中心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的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能更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分级,并对双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肱指数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黄少容;郭丽贞;高风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探究血清AMH、visfatin、irisin水平变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研究对象AMH、visfatin、irisin水平及HOMA-IR指数情况,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MH、visfatin、irisin及HOMA-IR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HOMA-IR指数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的血清AMH、visfatin、irisin均明显高于低水平HO-MA-IR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MH、visfatin、irisin水平变化可反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郭淑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因出现中风先兆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共70例,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应广泛推广.

    作者:吴亚利;何佳澄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对策.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收治60例单一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2h血糖(2hPG)、空腹C肽、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酸(UA)等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I、高血压、空腹C肽、TG、HDL-C和UA等均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疾病危险程度的降低,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邓华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对抢救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 ~2017年12月间,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后,急诊收治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结局,并与2016年1月 ~2016年12月间,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期间收治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结局进行对比.结果: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后,急诊时间和急救总时间显著缩短,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院内复发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中,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能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秀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PV感染对外耳道乳头状瘤发病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探究HPV感染对外耳道乳头状瘤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 ~2016年10月行PE-AC手术切除的45例患者病理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低危型和HPV高危型阳性率.结果:6例PEAC不伴挖空细胞中HPV低危型阳性率16.67%,HPV高危型阳性率0.00%;36例PEAC伴挖空细胞中HPV低危型阳性率80.56%,HPV高危型阳性率16.67%;3例PEAC伴挖空细胞异型增生中HPV低危型阳性率66.67%,HPV高危型阳性率6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494,P=0.0030;x2=6.2331,P=0.0440);45例PEAC中男性患者(75.56%)显著多于女性患者(24.41%);34例男性中HPV低危型阳性率79.41%,HPV高危型阳性率20.59%;11例女性中HPV低危型阳性率36.36%,HPV高危型阳性率20.59%.HPV低危型男性阳性率与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863,P=0.0073);HPV高危型男性阳性率与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15,P=0.3860).结论:HPV感染与外耳道乳头状瘤发病密切相关,积极开展抗HPV感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PEAC发病率,防止PEAC复发和癌变,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郭帅;孙静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穿刺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麻醉的对照

    目的:对不同穿刺方式开展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300例开展腰硬联合麻醉的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一点针内针穿刺、B组采用二点针内针穿刺、C组采用二点针外针穿刺,比较三种穿刺方式下患者麻醉效果、穿刺时间、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C组穿刺置管时间低于A组、B,C组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B组;C组麻醉药物用量低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腰部病例.结论:二点针外针穿刺能够提升患者穿刺成功率,同时能够减轻患者肌肉紧张度.

    作者:田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0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手术学特点及临床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宫腔镜电切术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5例,以手术过程所需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长、血红蛋白和血钠及并发症情况为指标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中,0和Ⅰ型黏膜下肌瘤均一次性切净,Ⅱ型瘤体较大者,有6列未能全部切除.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钠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组患者与术前相比,术后6-18个月平均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患者月经期的痛经、贫血等症状明显减轻,彩超提示宫内无异常回声,有效率100%.9患者例成功妊娠.结论:目前子宫粘膜下肌瘤首选的微创手术方式首选为宫腔镜电切术,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手术适应症的要求,规范操作并联合超声监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作者:仝玉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2例AIN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治疗组应用甲泼尼龙+EPO进行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BUN、Cr和SUA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少尿期消失时间、多尿期消失时间、蛋白尿和血尿消失时间以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显著提高(91.07%VS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BUN、Cr以及SUA等肾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BUN、Cr以及SUA等肾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少尿期消失时间、多尿期消失时间、蛋白尿和血尿消失时间以及肾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联合甲泼尼龙可以显著AIN患者的肾功能,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强;周晓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性骨折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骨折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我院98例予以大量输血的急性骨折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于输血前(T1)、输血后第1天(T2)、输血后第3天(T3)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纤溶系统功能、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浓度(HGB).结果:T1~T3时,急性骨折创伤患者APTT、PT、TT、TAT、FIB、PAI-1、D-D、HGB均于T2时上升、T3时回降,t-PA、PLT均于T2时降低、T3时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量输血在短期内对急性骨折创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存在较大影响,大量输血时应监测患者凝血状态,为提升输血成功率、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提供帮助.

    作者:谷寒;郝金中;袁玉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