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及预防

黄涛;钟文寿;缪辉

关键词:预防控制, 切口感染, 急诊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手术病人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及预防.方法:入选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00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进行抗感染、抗菌药物疗法+TDP灯照射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消毒清创疗法,比较两组切口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切口感染12例(12.0%),对照组的切口感染30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P<0.05);研究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7.6±1.3)天,对照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13.7±5.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1,P<0.05);研究组的切口愈合度一级愈合70例(70.0%),对照组的切口愈合度一级愈合50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P<0.05).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手术病人进行抗感染、抗菌药物疗法,愈合程度较佳,愈合迅速,临床效果确切,需加强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 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1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胃炎患者中选取9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9例小儿胃炎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9例小儿胃炎患者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进行治疗,探究98例小儿胃炎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89.8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3.2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2.04%)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8.16%)相比较,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低,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刘德强;卢敏君;邱文英;邹文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病例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疾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有2型糖尿病合并的乳腺癌患者128例进行选取,均为我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60)与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n=68)对预后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68例患者中,脑转移2例,肺转移1例,死于乳腺癌2例,无复发生存率为95.6%,临床总生存率为97.1%.对照组60例患者中,脑转移5例,肺转移3例,死于乳腺癌7例,临床无复发生存率为86.7%;临床总生存率为88.3%,无复发生存率和临床总生存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1,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提高无复发生存率和临床总生存率,延长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对保障患者获得良好的选期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 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2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开腹组(48例)和腹腔镜组(44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84.09%,与开腹组的79.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1.36%VS 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理想,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任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 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对照组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呕吐症状,未经治疗均得到缓解,经临床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永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β-受体阻滞剂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城西、蕉城社区征募的62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患者观察4个月后,对比两组观察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7%、89.68%,两组间的差异不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分别为15例、8例.各项血液生化指标两组前、后比较均有所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好,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此次招募的社区高血压患者中,两组的降压效果相当,安全性治疗组较对照组好.

    作者:梁伟峰;范发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正畸牵引拟减数牙对牙列拥挤伴 严重牙周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牙列拥挤伴严重牙周病采用正畸牵引拟减数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牙列拥挤伴严重牙周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48颗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牙列拥挤伴严重牙周病,并知情同意.对48例患者实施正畸牵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8例患者治疗后均牙齿排列整齐,牙列间隙关闭,龈缘整齐,牙齿松动度明显改善;实施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排入拔牙间隙的牙齿牙周附着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48/48):22例治愈,26例好转,0例无效.48例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满意度为100.0%.结论:在牙列拥挤伴严重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正畸牵引进行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促使患者局部牙槽骨高度提升,对其龈缘软组织外形进行改善,且能为后续邻牙排入牙列奠定良好的牙周基础,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关柏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损伤控制复苏在多发骨折合并出 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在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采用DCR治疗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24例资料,并与传统正压补液纠正休克患者30例临床资料相比较.通过比较入院后24小时内晶体和胶体的入量、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以及体温的变化,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输入液体晶体量、胶体量、红细胞以及血浆量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DIC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多发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可纠正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快速恢复体温,降低死亡率.

    作者:曾景;严远森;谷瑞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探究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进行手术病理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90例,术前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和CT检查,观察彩超与CT检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彩超与CT检测PCT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100例患者中病理证实有63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彩超提示有3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病理证实有10例L/S<2、14例淋巴门结果消失、10例点状钙化、5例囊性病变为淋巴结转移;CT提示有54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病理证实有14例钙化、11例囊性病变、29例淋巴结边缘出现明显强化为淋巴结转移.彩超检查的特异性61.00%高于CT的46.00%(P<0.05),但CT检查的准确率85.71%高于彩超的61.90%,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PCT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体征为L/S<2、淋巴门结构消失、点状钙化、囊性病变;CT检查PCT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为钙化,囊性病变,扫描增强时的淋巴结边缘的显著强化,二者联合检查能够互补,更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间歇蓝光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副作用比较

    目的:对比间歇蓝光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光照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冷光源蓝光组和传统蓝光组,每组各40例,根据照射方式不同将冷光源蓝光组分为冷光源持续蓝光照射组(A组,n=20)与冷光源间歇蓝光照射组(B组,n=20);传统蓝光组分为传统持续蓝光照射组(C组,n=20)与传统间歇蓝光照射组(D组,n=20).所有患儿均接受72h的蓝光照射,比较四组治疗有效率及副作用.结果:A、B两组治疗有效率高于C组和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和D组,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蓝光照射方式均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但间歇蓝光照射对患儿造成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高,更容易被患儿家属所接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黎良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 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记录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共有112例,将其记为微创组,其余88例患者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将其记为开颅组.对2组死亡率、恢复优良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微创组死亡率为16.96%,稍高于开颅组的1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开颅组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恢复优良率为31.25%,远高于开颅组的15.91%(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在降低死亡率方面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近,但前者更能提高恢复优良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万正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轻度胃肠炎合并婴幼儿良性 惊厥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合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患儿应用对症治疗,患儿给予水合氯醛、地西泮等治疗,药物治疗后7例病情缓解,平均住院时间(5.24±1.21)天,患儿均治愈后出院,随访患儿神经运动正常,生长发育正常,其中3例患儿复发.结论:轻度胃肠炎合并婴幼儿良性惊厥预后良好,不易反复发作,无神经系统后遗症,不需长期应用抗惊厥药物治疗.

    作者:肖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精子DNA损伤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16名到本院生殖科就诊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分别做精液常规检查和精子DNA碎片检查,运用染色质扩散试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test,SCD)检测精子DNA碎片并计算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将DNA碎片指数的结果分为<15%,15%-30%,>30%三组,分析三组DNA碎片指数结果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DFI的三个分组在年龄、精子总数、活动精子比例、不动精子比例、正常形态精子比例、头部缺陷、中段缺陷、尾部缺陷精子比例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DFI与年龄、不动精子比例、头部缺陷、中段缺陷、尾部缺陷精子比例具有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0.132,0.498,0.323,0.268和0.292),而与精子总数、活动精子比例和正常形态精子比例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6、-0.318、-0.296).结论:精子DNA损伤与精液常规参数之间存在低度或中度相关性,精液常规和精子DNA损伤同时检查能更全面的评估男性生育力,精子DNA损伤检测对男性不育的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俊;袁卓珺;秦国政;钟晓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卵巢囊肿对患者卵巢功能、疗效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卵巢囊肿对患者卵巢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囊肿切除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随访半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9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殖激素均有进步,实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囊肿切除治疗,生殖激素水平进步明显,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华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肌炎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 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心肌炎患儿采取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心肌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随机抽取红篮球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施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为实验组,于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CK水平、CK-MB水平、LDH水平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6.67%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CK水平、CK-MB水平、LDH水平分别为(144.52±80.05)U/L、(26.73±10.34)U/L、和(57.62±10.82)U/L,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10.98±2.45)天,低于对照组的(17.83±2.17)天,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肌炎患儿磷酸肌酸钠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改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煌星;胡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卵 巢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80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三名不知晓手术情况的医师对影像学检查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分别得出CT、MRI、CT和MRI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此外对术前分期作出评价.结果:在对侵犯包膜的病变部位应用CT检查诊断准确性为72.50%,MRI准确性为93.75%,CT和MRI检查准确性为93.75%,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肠系膜病变敏感性的检查过程中,CT敏感性为72.50%,MRI敏感性为11.25%,CT和MRI敏感性为8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其他检查项目无明显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应用CT、MRI、CT和MRI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中诊断准确分别73.75%、63.75%、73.75%,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作为卵巢癌分期的有效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有助于术前准确判断癌症分期.

    作者:龚敏;邱国华;梁飞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2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第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大呼气峰流速(PEF)及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哮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95.1%)明显优于对照组(73.2%),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哮喘发作患儿实施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加快治疗进程.

    作者:蒋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效果

    目的:研究甲状腺瘤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以及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甲乳外科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进行乳晕路径腔镜手术,47例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比较2组的护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乳晕路径腔镜手术组平均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乳晕路径腔镜手术组切口大小亦显著小于开放手术组.乳晕路径腔镜手术组有1例出现皮下气肿,0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0例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开放手术组有0例出现皮下气肿,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不影响患者的美观,护理人员掌握腔镜手术护理方法后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李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腺密度、性激素补充治疗与乳腺癌的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乳腺密度、性激素补充治疗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200例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35岁,通过基本检查(乳腺X线钼靶摄影、乳腺彩超)和病理诊断以确诊,分为经过激素补充治疗(试验组)和未经激素补充治疗(对照组)两组,对其进行乳腺X线钼靶摄影检查,回顾性对比两组患者的乳腺密度,并且分析围绕经期患者的乳腺密度,分析性激素补充治疗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各个等级(≤25%,26%-50%,51%-75%,>75%)乳腺密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0.00%,33.00%,40.00%,7.00%,与对照组各个等级的乳腺密度分布相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绝经后的乳腺密度与绝经前相比明显减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绝经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腺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腺密度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密度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在乳腺密度高于一定程度时,乳腺癌的发病率将大大增加.可根据乳腺密度和乳腺癌的关系寻找治疗乳腺癌更加有效的方法,提高乳腺癌的诊治率.研究发现性激素补充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复发风险增加.

    作者:陈白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修复Pilon骨折术后骨折愈合以 及踝关节功能的比较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修复Pilon骨折术后骨折复位、愈合以及踝关节功能的比较.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闭合Ruedi-AllgowerII、III型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一组选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列为锁定板组;另一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列为解剖板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以愈合的情况和术后3月、6月、12月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Burwell Chamley评分中解剖复位、复位可、复位差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锁定板组愈合时间平均为(7.98±2.31)周,解剖板组平均为(14.33±3.21)周,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踝关节Tornetta评分的比较: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踝关节Tornetta评分,锁定板组患者优、良、中、差的患者分别占50.00%、32.50%、7.50%和10.00%,解剖板组患者分别为27.50%、45.00%、15.00%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患者行踝关节Tornetta评分,锁定板组患者优、良、中、差的患者分别占62.50%、20.00%、10.00%和7.50%,解剖板组患者分别为45.00%、25.00%、20.00%和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踝关节Tornetta评分,锁定板组患者优、良、中、差的患者分别占82.50%、10.00%、5.00%和2.50%,解剖板组患者分别为77.50%、12.50%、7.50%和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中对于骨折的复位差异不大,但是使用锁定加压板更加利于骨折的愈合,可以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同时有利于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健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辅助短程放疗在治疗进展性直 肠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新辅助短程放疗在治疗进展性直肠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进展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前给予短程放疗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短程放疗在治疗进展性直肠癌中的疗效确切,能够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提高远期生存率,可作为目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崔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