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丽
目的:分析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6例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利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化疗4个周期,对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经过4个周期的化疗后,总体有效率为85.7%,其中18例完全缓解,30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发生Ⅰ~Ⅱ级不良反应有36例(64.3%),Ⅲ~Ⅳ级严重不良反应有4例,其中骨髓抑制为主要严重的不良反应,皮肤毒性为普遍不良反应。结论:利用脂质体为阿霉素的载体可使阿霉素在癌细胞处聚集,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可提高患者的化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文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与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对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探析。方法:选取本中心2013年~2016年接受心肺复苏术的185例心搏骤停患者使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和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比较。结果:按照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成功率明显大于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结论:有效、规范的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能够提高心搏骤停的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卞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针对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后情况、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中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为8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发生,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高丹;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标本组织6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与组织标本的肿瘤直径、包膜、肝硬化、分化程度以及门脉(血管?)癌栓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两年内出现肝癌转移复发的患者MVD表达水平和VEGF阳性率均高于术后两年内未出现肝癌转移复发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肿瘤分化程度越高,MVD表达水平与VEGF的阳性率越低;存在门脉癌栓的患者MVD表达水平与VEGF的阳性率高于无门脉癌栓的患者(P<0.05)。结论:MVD与VEGF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评价指标。
作者:杨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我科住院且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治疗组(42例),对照组仅实施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实施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措施,随后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的早晚、住院时间、患者自我感觉康复状况及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的早晚、住院时间、患者自我感觉康复状况及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P均<0.05),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措施,效果十分显著,明显提高患者康复进度和医务工作者工作效率。
作者:万杰;丁晖;刘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患者通过X线鼻窦摄片、鼻窦CT扫描和鼻窦MRI检查,确定病因。结果: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治疗后果。
作者:梅波;陈卫华;张齐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使用单极电凝和氩气刀止血对近期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患者78组,同时行阴道超声测定患者卵巢窦卵泡数目。结果:单极电凝组患者E2水平术后明显呈下降趋势,LH、FSH水平则呈明显上升趋势,氩气刀组患者术后E2、LH、FSH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波动。氩气刀组患者术后1个月(165.8±14.5) pmol/L 3个月E2(163.3±14.8)pmol/L水平显著高于单极电凝组水平(153.6±15.2)pmol/L、(155.9±12.7)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中采用氩气刀止血较单极电凝止血更能有效保护卵巢储备功能,避免卵巢早衰。
作者:李凯音;刘佳;王晓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门诊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总结护理对策。方法:以80例门诊外科换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和观察患者的行为等方式的判断患者的存在的心理问题,再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1(13.75%)例患者心理状态良好,69(86.2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38(47.5%)、恐惧(37.5%)和悲观(43.75%)问题。焦虑情绪主要由功能残缺、形象受损和经济负担引起,恐惧情绪由疼痛、看见伤口和血、换药设备声音引起,悲观情绪由伤口久不愈合引起。结论:门诊外科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恐惧和悲观的情绪,且不同导致情绪产生的原因不同。护理中应根据不良请产生的具体原因,再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才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曲广新;于克玲;丛圆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放射治疗前后宫颈癌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40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行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进行临床分期,31例患者放疗后行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复查。利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对患者肿瘤大小、形态及信号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低场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宫颈癌T2WI信号均匀,或呈软组织肿块不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相等或较低。放疗后肿瘤组织纤维化,T2WI呈低信号。结论: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宫颈癌分期可靠性较高,能够准确、清楚地显示宫颈癌,在放疗效果、预后情况中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娟;丁怀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液中活性氧(ROS)及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82名纳入者均采用IVF-ET助孕,研究组PCOS患者42例,同期单纯输卵管因素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两组患者卵泡液中ROS、TAC的浓度与IVF-ET结局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卵泡液中ROS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AC含量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COS组成熟卵率与受精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卵泡液中ROS水平与成熟卵率、受精率呈负相关趋势;而TAC水平与成熟卵率、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趋势。结论:PCOS患者卵泡微环境中存在氧化应激状态,可能影响卵子质量,从而影响IVF-ET结局。
作者:孙林;王海燕;邵小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组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对患者进行了脱水治疗、改善患者的脑功能、低分子肝素及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运动功能训练康复治疗。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6.32%,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愈率为57.89%,总有效率84.2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um)是一类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能作定向运动并在体内形成磁性纳米颗粒-磁小体(Magnetosome)的细菌。磁小体表面有生物膜包被,且具有纳米级磁性颗粒的特性,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生物磁性纳米材料——磁小体的基本特征,提纯方法,并对磁小体在医学成像、药物传递、肿瘤热疗等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国龙;韩颂;邱东旭;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预行胃肠镜诊疗的患者20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0例,实验组行无痛胃肠镜,对照组行普通胃肠镜。结果:实验组显效810例,有效189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99.9%;对照组显效258例,有效648例,94例无效,总有效率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诊疗效果好,整个操作过程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珊;姜敏;赵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本文对近十五年来国内外关于蒿属药用植物青蒿中精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青蒿精油的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药理试验表明其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杀虫,驱蚊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有助于阐明青蒿精油作为抗惊厥,清热,解毒,抗炎,消暑等临床应用的物质基础,对青蒿精油的深度研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康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多种维生素的含量。方法:利用迪马C18色谱柱(250mm*4.6mm),以乙腈-甲醇-水(16:4:80)为流动相测定软胶囊药物中多种维生素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药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玉花;王俊峰;常洋;刁大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秦皮乙素对活性氧、膜电位、Ca2+以及Smac、Survivin蛋白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提供帮助。方法:MTT法检测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Ca2+以及膜电位变化情况;westenblot法测定对Surviving、Smac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秦皮乙素可显著提高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升高活性氧和细胞内Ca2+浓度,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Smac蛋白含量,降低Surviving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秦皮乙素可通过调控活性氧和细胞内Ca2+浓度,以及线粒体膜电位来启动线粒体凋亡通路,进而释放Smac蛋白,并与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g蛋白结合,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邵天宇;李素梅;许冉达;贾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肝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APN、TGF-β含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油红O染色可见实验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呈现较大的红色脂滴沉积;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结构正常。(2)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实验组大鼠血清IL-6及TNF-α水平增加了29.86和48.82%,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血清APN及TGF-β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脂饮食会导致肝组织脂肪贮积,NAFLD与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渐进性发展,APN、TGF-β的表达可能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
作者:刘其礼;张贵锋;吴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4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吸氧、抗血小板聚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观察组双倍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两组连续用药16周。入院后及治疗16周后对所有患者各抽取一次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血清铁蛋白(SF)、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接近,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照比入院时检测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果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无明显改变,照比入院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铁蛋白、血脂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效果优于常规剂量,且无其他不良反应,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未受影响,安全可靠。
作者:苑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对胃癌手术术中及术后早期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组,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10 min、术中60 min、术毕即刻及拔管后30min取末梢血,测定血糖。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全麻组血糖水平自插管后10min开始升高,直至拔管后30 min (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组于手术60 min时段开始升高;单纯全麻组自插管后10min至拔管后30 min四个时段血糖水平均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病人术中及术后早期血糖水平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作者:莫朴;陈海林;利鸿胜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