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腺肌病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陈莉婷;陈向东;汪洪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子宫动脉栓塞术,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性功能
摘要:目的:通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前后性功能的评价,比较经阴道金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因子宫腺肌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5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子宫动脉栓塞术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组各25例,应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对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性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前3组患者的性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子宫动脉栓塞组的性功能评分高于全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病灶切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子宫动脉栓塞术组的性功能评分高于全子宫切除组和病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较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性功能有保护性的作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月诊治的18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将行黄体酮治疗的设为对照组(84例),将行地屈孕酮治疗的设为研究组(98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前后有效性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7.92±1.07)d显著短于对照组(7.15±1.46)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10例患者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但可耐受,且更换部位之后,予以对症治疗疼痛减轻.结论:早期先兆流产行地屈孕酮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可有效提高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孕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硫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甲亢性突眼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性突眼患者利用甲硫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治疗后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66例甲亢性突眼患者,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的眼球突出度≥18mm,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硫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突眼度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甲亢性突眼患者治疗有效率96.97%,对照组的甲亢性突眼患者治疗有效率69.7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突眼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1%,对照组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甲亢性突眼患者在甲硫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的治疗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突眼度得到了有效的缩小,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具有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唐宇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安颗粒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安颗粒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脑安颗粒,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间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偏低;试验组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体内血脂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安颗粒,不但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还能降低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调节体内血脂水平,因此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中.

    作者:陆志飞;李维智;黄承智;范章辉;周少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Miles手术后行永久性造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来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和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率为54.76%较对照组患者的35.71%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仅为76.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健康教育中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亚雪;林燕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舒芬太尼对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68例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给药组(D组)各34例.两组都在B超引导下完成臂丛阻滞麻醉.D组在臂丛阻滞前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臂丛阻滞完成后立即静脉注射Dex:负荷量0.8μg/kg,之后输注速度设定在0.5μg/(kg*h),手术结束时停药.C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泵注.记录静注舒芬太尼前(T0)、静注舒芬太尼30min(T1)、静注舒芬太尼60min(T2)和术毕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两组在静注舒芬太尼前(术前)及松止带血后10min(术毕后),抽取术侧肘部动脉血测乳酸值(aLac);术毕时同时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D组T1、T2、T3的HR和MAP比T0比较明显降低的(P<0.05);与C组比较,D组T,、T2和T3的MAP、HR明显降低的(P<0.05).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术毕时的cLac值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的术毕时的cLac值是降低的(P<0.05),同时D组的VAS也比C组低(P<0.05).结论:Dex联合舒芬太尼能降低上肢手术使用止血带引起的不良反应,使血压和心率更平稳、安全;同时显著改善止血带引起的组织缺氧,可减轻止血带所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觉.

    作者:方楚贞;李美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论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2例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组:28例Ⅰ期结肠次全切除术为A组,24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术为B组,20例分期手术为C组,比较三组的临床预后.结果: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显著高于A组的7.14%及C组的10.00% (P<0.05),A、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的1年生存率依次为100.00%、91.67%、95.0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Ⅰ期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是安全可行的,以结肠次全切除术的临床预后优于左半结肠切除术,但病情严重者仍以分期手术为首选.

    作者:任应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索不同手术治疗时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出4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时机分成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为发病6h内行手术治疗,B组患者为发病后6-24h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14d的GOS评分明显高于B组,且治疗3个月后的ADL评分明显低于B组,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给予手术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金涛;刘明发;徐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方法: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80例出院后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中耐力锻炼时间较长(115.32±51.56)min/周,体能锻炼(32.15±22.43)min/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1.16±0.78)、与医生的交流(1.84±0.97)得分较低.健康教育效果得分(69.28±7.34),健康教育效果好的患者在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与医生的交流方面得分均比健康教育效果差或一般的患者高.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在出院后需要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水平中等偏下,且对自我管理有一定影响,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招彩玲;梁瑞霞;黄沛明;林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护理方案时将行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41例),将行护理干预的设为研究组(41例),比较两组促醒效果与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GCS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但研究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但研究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促进患者尽早苏醒,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李小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的疗效及对患者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措施的疗效,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进行观察,以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从中判断所产生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施以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临床疗效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裴迎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辅助诊断宫腔粘连的研究

    目的:探索及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疑似宫腔粘连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与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在宫颈粘连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0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共有55例宫腔粘连,占91.67%,其中重度患者13例,中度患者18例,轻度患者24例.经二者联合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的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经阴道检查在中重度宫腔粘连中的检出率(100.0%)明显高于轻度粘连(87.5%),(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辅助诊断宫腔粘连较常规的经阴道二维超声能更全面、直观、准确、提供诊断信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秋妹;杨思光;卢清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意义评价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术中以PTH检测值为指导,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患者PTH、血磷、血钙及手术效率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血清PTH、血钙、血磷值相较于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患者手术成功率高达90%以上.结论: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指导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效果显著,可科学用于指导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的临床实践中,为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云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氢氧化钙在感染根管RCT中诊间封药疼痛的观察

    根管治疗术(RCT)在感染根管治疗中,大多需要经过诊间封药过程,以往诊间封药有多种,本文在RCT中采用诊间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糊剂,观察诊间封药后患牙疼痛情况决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至2014年我们门诊诊断为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炎病例92例(107颗牙).选择标准:(1)患牙根管通畅;(2)X线片显示根尖低密度区直径<5mm;(3)经患者同意.排除标准:(1)牙周全身疾病不配合治疗;(2)重度牙周炎(Ⅱ度以上松动);(3)根折.

    作者:朱立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出3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6例采用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观察组14例患者则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且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胃肠障碍消失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与持续血浆滤过技术的联合使用效果确切,能规避持续血浆滤过技术单一治疗的缺陷,迅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再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采用传统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前、术后JOA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患者显著缩短,出血量较A组患者显著降低,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JOA功能评分较A组患者显著提高,术后第1、3、7、14、30天患者VAS评分较A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较传统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更为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降低疼痛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汤秋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尿NAG、尿mALB检测在泌尿系结石早期肾损害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尿NAG、尿mALB检测在泌尿系结石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肾结石患者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110例健康志愿者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采取新鲜尿液进行尿NAG、尿mALB检测,对比两组NAG/Cr、mALB/Cr水平,并观察研究组NAG/Cr、mALB/Gr水平升高情况.结果:研究组NAG/Cr(1.43±1.15)U/mol、mALB/Cr(22.98±20.14)mg/mo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7±0.67)U/mol、(5.37±4.35)mg/mol,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研究组10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NAG/Cr单纯升高率38.68%显著高于mALB/Cr单纯升高19.81%(P< 0.05),但是与NAG/Cr、mALB/Cr联合升高率33.9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NAG、尿mALB检测在泌尿系结石早期肾损害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泌尿系结石患者早期肾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杨守东;张卫星;卢浩彬;朱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斑蝥胶囊对肝癌晚期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斑蝥胶囊对肝癌晚期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40例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肝癌晚期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患者进行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7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斑蝥胶囊,另设70例正常人群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三组不同的T细胞、NK细胞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D3+T细胞及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0天及30天,研究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0天及30天后,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可以增强肝癌晚期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患者免疫能力,遏制肿瘤细胞的扩散.

    作者:王大荣;罗红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女性闭经患者血清FSH、LH、PRL检验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女性闭经患者血清FSH、LH、PRL等性激素检验的临床方法及规律,为女性闭经患者身心保健提供了理论支持.方法:选取40例闭经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健康体检月经正常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血清FSH、LH、PRL、E2、P、T水平检验,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对象血清FSH、LH、PRL检验结果水平的数值可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2检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T检测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性激素水平检测可以有效反映女性闭经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可作为临床诊治参考.

    作者:石婷婷;陈海天;吴桂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喹诺酮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喹诺酮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6例老年SCAP患者依据入组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78例.治疗1组给予β-内酰胺类3、4代抗生素,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给予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临床稳定时间、治疗失败率、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并对不良反应加以监测.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60.26%,治疗2组总有效率85.90%;两组患者比较,临床稳定时间(t=9.71,P<0.05)、治疗失致率(X2=13.03,P<0.05)、ICU住院时间(t=3.35,P<0.05)及病死率(X2=17.13,P<0.0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喹诺酮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较单纯使用β-内酰胺类疗效显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的临床研究

    根据WHO的相关预测,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死亡的首要原因必将是心血管疾病,而在心脏疾病中,心力衰竭是终阶段.急性左心衰竭的概念为,左心室排血量因为急性心脏病变而急剧、明显减少,引发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以及肺的急性淤血的一类综合征.从临床实践来看,急性左心衰竭非常常见,且属于危急重症,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大汗、发绀、咯痰以及呼吸窘迫等,甚至病情快速进展而引发心源性昏迷及休克甚至死亡.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院前有效急救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病情的缓解、抢救成功率的提升以及致残率、致死率的降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对院前急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结论,现进行详细报道.

    作者:路晔;张辰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