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童玉琢;王延山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服务窗口的重要部门之一,是向社会展示医院形象,技术水平的窗口,但静脉输液人数多,家属也多,存在着较高的护理风险,输液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服务缺陷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安全及病人的满意度。我院自2012年起对门诊输液室实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经验。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指导、行为干预等综合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规范方式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屈萍;史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再植指术后加小切口放血治疗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8例(52指)再植指术后出现静脉栓塞及离断指指损伤严重,找不到适宜的静脉吻合,而采取吻合指动脉并于指端的侧方即非工作面侧小切口或拔除指甲甲划痕放血治疗,配合稀释肝素注射液湿敷小切口,严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结果:52指再植指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后采取小切口放血疗法,加肝素外用,加强护理,47指再植指成活。结论:再植指术后出现血管危象,采取小切口放血疗法,并加强护理,大大提高了再植指的成活。
作者:黎丕华;吕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盐酸赖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钾2.282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pH值至4.8后,加1.08g辛烷磺酸钠)-乙腈(895ml:105ml)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30℃。结果:盐酸赖氨酸在0.2435~1.9480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8%)。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盐酸赖氨酸的含量。
作者:杨杨;刘永成;刘利群;白政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艾条温和灸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条温和灸+中药疗法,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条温和灸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作者:欧阳龙妹;欧阳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凯时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凯时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兰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神经内科2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结果:24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人数15例,发生率为6.25%,其中呼吸道感染6例,泌尿道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3例,皮肤1例;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大,脑梗死次之;年龄≥65岁、住院时间≥15天、侵入性操作及糖尿病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需针对其危险因素给予综合管理,给予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樊彬;陈艾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进行小陷胸汤煎煮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对比研究。方法:对传统制法与现代分煎、合煎提取方法进行了实验考察,以出膏率、浸出物、总皂苷、总碱含量为指标。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现代分煎方法科学可行。
作者:尹蕊;韩瑞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脑卒中是临床多发病,瘫痪在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患者易产生痛苦、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心理现象。做好瘫痪病人的心理护理已成为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一个重要的环节。
作者:相爱香;杨虹秀;胡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音乐疗法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分娩初产妇15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音乐疗法,采用双耳机式耳机收听MP3音乐,对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第一产程中,观察组III级疼痛产妇比例为11.54%,≤II级疼痛产妇比例为88.46%,对照组III级疼痛产妇比例为44.87%,≤II级疼痛产妇比例为55.13%,两组患者在重度疼痛比较中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在第二产程中,观察组III级疼痛产妇比例为15.38%,≤II级疼痛产妇比例为84.62%,对照组III级疼痛产妇比例为42.31%,≤II级疼痛产妇比例为57.69%,两组患者在重度疼痛比较中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音乐疗法作为一项辅助分娩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它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等的限制,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在分娩中的疼痛程度,使产妇在分娩中得到更加优质和放松的服务。
作者:时风英;时兆芳;李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首次静注人丙种球蛋白(IVIG)不敏感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至2014年在我院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不敏感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36h后体温仍超过38℃或退热2-7d后再现发热并伴至少一项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首次治疗有效者为敏感组,首次治疗无效者为不敏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2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其中23例对首次IVIG无反应,发生率5.7%(23/402),与敏感组相比,不敏感组CRP、WBC、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冠脉病变(CAL)发生率明显增高;23例不敏感患儿,全部给予第二次IVIG治疗,有效11例,5例对二次IVIG治疗仍无反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另外7例直接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均热退。结论:本研究显示5.7%KD患儿对首次IVIG治疗不敏感,其特点为CRP、WBC、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冠脉病变(CAL)发生率增高。
作者:袁迎第;李鹏飞;孙军;魏春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皮内针对小儿遗尿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艾灸联合皮内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去氨加压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联合皮内针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患儿依从性好。
作者:王玲;李希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经尿道前列腺行电切术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血压均呈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行电切术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安全可靠,临床应用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纵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止痛敷贴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静脉穿刺患者100例,穿刺部位局部外敷止痛敷贴l块,30min后揭去,按正规无菌操作进行静脉穿刺。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法使用空白敷贴后静脉穿刺。穿刺结束后行视觉模拟评分并记录。对评分统计并比较。结果:使用止痛敷贴后穿刺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空白组。与使用空白敷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敷贴镇痛效果明显,能明显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疼痛,且制备方法简单,便于临床护理操作。
作者:房金芳;顾平荣;孙秀云;姚燕;杨燕;孙云;韦小翠;顾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直接灸防治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6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第一个化疗周期(非艾灸组)与第二个化疗周期(艾灸组)相比较。结果:直接艾灸组发生Ⅰ-Ⅳ度白细胞减少的例次均较非艾灸组明显减少。结论:直接灸可有效防治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
作者:王玲;李希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针对医学类院校物理实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以学生为主体的PPBL教学模式、及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模式,并给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操作。
作者:付纪松;王冬梅;谢国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双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双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2.7%、40.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14.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双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刘旭忠;刘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对某医院2012年10-12月收集的血液标本4015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15份血液标本中,检测不合格218份,百分比为5.43%;通过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可知,主要有样本量少、溶血、抗凝不全、容器不当、输液同侧采集、受检者准备不足、送检不及时及标本污染等方面。结论:为了使得临床检验血液标本更为合格,即保障检测准确性,就需要相应科室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且相关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及专业技能等,大化减少不合格的风险,促使检验更加准确。
作者:黄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月经初潮至绝经期任何年龄的女性,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而且给工作、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以无排卵性功血为为常见,本文就无排卵性功血的病因病理及及用药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作者:杨飞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是较常见的眼部急症,主要表现患眼视力骤降或丧失,瞳孔散大,早期眼底表现基本正常,病因多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下及暴力击伤。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常致永久性是功能丧失。随着交通事故等外伤的增多,本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作者:刘巧玲;刘旭忠;邱萌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