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腹症患者临床急诊观察与护理分析

沙红光

关键词:急腹症, 临床观察, 急救,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临床观察及急诊护理措施.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急腹症患者67例,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严密观察和抢救护理.结果:本组67例患者中43例经紧急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后住院治疗,24例留观察室治疗好转回家,死亡2例.结论:急腹症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可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腹部贯通伤的院前生命支持治疗

    目的:分析研究胸腹部贯通伤患者的院前生命支持方法,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52例胸腹部贯通伤患者的院前治疗资料.通过对患者采取院前生命支持等综合性急救措施,包括畅通呼吸道、控制出血、改善体循环、骨折处理等,观察记录急救效果和生命体征等客观指标.结果:无一例患者现场死亡及转送死亡.并且经过及时、有效急救后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客观指标有所改善(P<0.05);送医院后经急诊科处理,全部住院治疗,急诊科死亡4例,入院后24h内死亡1例,均为合并其它器官损伤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率为9.62%.结论:胸腹部贯通伤患者伤情复杂,病程进展快,诊治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院前快速、正确、有效的现场急救对提高其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作者:陈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先心病患儿合并呼衰心衰应用CPAP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循环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循环衰竭患儿100例,按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 CPAP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0例,两组都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加用鼻塞式CPAP氧疗,对比观察氧合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Pa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2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塞式CPAP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早期使用CPAP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CMV)的使用,缩短呼衰和心衰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施肥种类对桔梗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对桔梗折干率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重量法测定折干率,药典方法测定总皂苷.结果:多施磷钾肥折干率和总皂苷含量都较高.

    作者:江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和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采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静脉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营养神经治疗、局部伤口换药,清除坏死组织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总治愈率78.6%.结论:采取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降低病后致残率.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防治进展

    支气管胸膜瘘(BPF)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残端愈合能力差、感染等因素造成,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咯血、咯脓痰、呼吸困难及发热等症状,多可通过注射亚甲蓝实验等方法确诊.目前BPF的治疗多种多样,首先以对症支持治疗为基础,采取包括冲洗引流法、封堵法及手术方式等治疗,其治疗原则是闭合瘘口,消灭脓腔.但BPF治疗困难,疗效不佳,因此预防至关重要.要重视与BPF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加强图术期治疗、观察及护理,以预防BPF的发生.

    作者:黄鑫;王金江;杜云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卵巢冠囊肿50例临床分析

    卵巢冠囊肿又称卵巢旁囊肿、阔韧带囊肿,为女性非生殖器官的囊性肿物中常见的一种.囊肿位于卵巢与输卵管之间,有带蒂囊肿与阔韧带内囊肿之分[1].其发生率尚未见报道.卵巢冠囊肿因临床多无症状,即使发现盆腔肿物也多考虑来自卵巢,所以容易与卵巢本身的囊性肿物相混淆.作者收集了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住院的卵巢冠囊肿患者50例.总结如下.

    作者:周莲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每日护患沟通记录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每日护患沟通记录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自行设计的护患沟通记录本,记录护患沟通过程中发现和患者反应的问题,比较2010年1月活动开展之前和2011年1月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跌倒、坠床、及投诉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跌倒、坠床、投诉例数比较(均P <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每日护患沟通记录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跌倒、坠床、及投诉,对优质护理服务有推进作用.

    作者:刘美玲;石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结核90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AIDS合并淋巴结结核的认识.方法:对广西龙潭医院2005年- 2009年90例AIDS合并淋巴结结核,但肺部病灶不典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病人初均未诊断为艾滋病和结核病;(2)90例病人淋巴结活检后病理检查诊断均为淋巴结结核;(3)T细胞亚群:平均CD4+细胞计数70土45/mm3,所有病例均合并有肺部感染或口腔霉菌等各种并发症.治疗:所有病例确诊后给予抗痨及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CD4+细胞计数明显提升,但肿大淋巴结无明显减小.结论:艾滋病合并淋巴结结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经过HAART治疗及抗结核治疗后症状能显著改善.

    作者:兰香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2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点滴,分别治疗14d.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为78.26%,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治疗作用.

    作者:张爱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强重点时段人力配置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目的:探讨针对内分泌科护理工作特点,实施护理工作繁忙时段(6:00 AM -20:00 PM)增加护理人员,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护、患满意度的目的.方法:通过实施重点时段增加岗位排班、重新修定护理岗位职责的一系列措施,然后对传统排班和重点时段增加岗位排班两组进行对比,比较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表扬人次情况及护理工作时间变化等指标.结果:实施重点时段增加岗位排班制后,加药及时率、拔针及时率、检查单发放落实率、正确执行医嘱率、护理安全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急救药械齐备率以及文书书写合格率几方面指标,考核结果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由90%提升到97%,护士满意度由91%提升到99%,医生满意度由90%提升到99%.结论:实施重点时段增加岗位排班制能够更好地发挥责任制护理的功能,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了安全隐患,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排班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率,构成良性循环.

    作者:王靖;邓开琴;沈静;张方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9月本社区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药物治疗相同,社区康复组加用家庭康复方案,包括针刺疗法、运动再学习方法和神经发育疗法综合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利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书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往往合并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中甲状旁腺激素(PTH)增高,可导致肾性骨病,周围神经改变、皮肤瘙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而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我科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2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娟;林初媛;龚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布洛芬颗粒的溶出度限量检查

    目的:对布洛芬颗粒的溶出度进行限量检查;方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C第一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7.2)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限量检查.结果:该方法在19.47 ~584.1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溶液稳定性试验RSD =0.4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宇;于广华;杜晓丹;单红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留置导尿的临床护理研究现状

    留置导尿是一项基本护理技术,用于尿潴留,手术前后及危重病人的尿置观察.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如尿道黏膜损伤、漏尿、泌尿系统感染、拔管后尿潴留等.如何通过我们的护理工作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临床工作中值得重视.现将其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倪兴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尿嘧啶替加氟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同时测定尿嘧啶替加氟片中替加氟和尿嘧啶的含量.方法:用不加离子对、不加内标的HPLC法.结果:以水做溶剂,选择替加氟的大吸收(270nm)作为检测波长,测定尿嘧啶的含量,优于国标采用氮测定法.结论: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赵宇;金大伟;尹燕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

    目的:观察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并发症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疑诊和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经皮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98%(98/10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局部轻微血肿2例(2%),桡动脉闭塞1例(1%).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且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通过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作者:刘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生物技术制药实验考核方式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人的各项潜能的发展,为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式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探讨了传统实验考核方式的弊端,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应用于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验考核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慧玲;程玉鹏;蒋倩倩;刘莉莉;高宁;王振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学中的应用

    DNA分子标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介绍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概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药用植物鉴别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作者:郭艳丽;鞠爱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ICC穿刺点两种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PICC穿刺点分别应用藻酸盐敷料和无菌纱布块两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穿刺针眼处用3.5cm×2cm无菌纱布块按压;实验组患者在穿刺针眼处用3.5cm×2cm藻酸盐敷料按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后平均出血持续时间和穿刺点渗血分级.结果: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为(14.4±4.15)h,实验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为(7.8±6.31)h;两组患者渗血持续时间和渗血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藻酸盐敷料按压PICC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优于无菌纱布块.

    作者: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腮腺肿瘤89例临床病理探讨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为腮腺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89例腮腺肿瘤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89例腮腺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0 - 82岁.良性肿瘤71例,占79.78%,恶性肿瘤18例,占20.22%.结论:腮腺肿瘤中以良性肿瘤居多,病史、影像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