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恒霞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其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放血、敷贴、埋穴、外洗等方法,其能疏通经络、流通气血.笔者近年来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多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曾均;杨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相同专业的两个班级<天然药物学>实验课教学,观察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等各方面的影响.
作者:张杨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对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及如何才能更好控制中成药质量的方法.
作者:王金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中药学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临床中药学>教学要通过调整其教学内容,依据专业特点,合理构建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进一步充实临床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及运用中药基础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奇君;王春晖;于海食;孙志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α2b)与拉米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单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45例,序贯应用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8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及停药6个月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病毒学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及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s/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干扰素(IFN-α2b)与拉米夫定序贯疗法抗HBV及改善肝功能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
作者:梁宇锋;韦国麟;邓海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腺醇应用于瘢痕子宫人流术的效果.方法:56例瘢痕子宫受术者在行人工流产术前3小时明道纳入米索前列腺醇片,观察宫颈扩张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及人流综合症发生率的效果.结论:米索前列腺醇用于瘢痕子宫人流术能软化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人流综合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进行.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反跳的临床特点与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3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的抢救过程.结果:33例AOPP反跳患者例成功治愈30例,占93.75%;3例死亡.结论:对AOPP反跳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茂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将15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妇女分为两组,A1组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为阴道试产组;B1组为再次剖宫产组.选择同期无剖宫产史的分娩妇女179例,也分为两组,A2组为阴道试产组,B2组为剖宫产组.比较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在分娩方式、产时及产后情况、母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A1组与A2组在试产成功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1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等方面均高于B2组,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B2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稍高.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对符合试产条件者,应在严密监护下允许其阴道试产.
作者:蔡瑞芬;姚丽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药片剂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中药片剂生产操作技术性强,在生产过程巾易出现松片、裂片、崩解时限不合格、片重差异等诸多质量问题.
作者:刘莉;曲慧霞;鄂恒杰;史凤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考察3种灭菌方法在灭菌的过程中对蜈蚣有效成分及沙门氏菌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湿热、干热、<'60>Co-r辐射3种灭菌方法对蜈蚣生药粉进行灭菌处理,检测灭菌前后蜈蚣生药粉中的沙门氏菌;用薄层色谱法测定灭菌前后蜈蚣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60>Co-r辐射灭菌对蜈蚣有效成分影响较小,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对蜈蚣有效成分影响较大:3种灭菌方法对沙门氏菌均有杀灭效果.结论:综合沙门氏菌灭菌效果和蜈蚣有效成分的影响,蜈蚣生药粉的灭菌方法可选用<'60>Co-r辐射灭菌.
作者:刘滨思;白海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湖南粉葛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35:65),检测波长250m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葛根素在0.2~1.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0.41%(n=5).湖南粉葛中葛根素含量为0.63%.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作为湖南粉葛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邹翔;曲中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方法.方法:把患者分成两组对照,1组:给予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结合利多卡因鼻、咽喷雾(实验组);2组:给予2%利多卡因口、咽喷雾结合经鼻滴入利多卡因(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后,试验组的麻醉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结合利多卡因鼻、咽喷雾的麻醉方法效果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崔晓媛;赵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饮食对于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性.方法:结合86例临床资料,对饮食指导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饮食指导后,患者机体营养及免疫功能较前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项指标与指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科学的饮食对于改善维持性腹膜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衰、高钾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桂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雏地洛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和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疗程均4月.现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4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月后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增加(P<0.01).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雏地洛和芪参益气滴丸,能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余希文;吴宁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消耗健康资源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而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病程长而缓慢.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作者:龚霏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1]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反应性疾病,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重症哮喘(severe asthma)患儿在临床门急诊较为常见,由于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粘液过度分泌和气道炎症、水肿等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是临床急症之一.
作者:孙小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在门诊药房一线窗口扩大药学服务内涵.方法:开设药学服务专窗,进行五个方面的实践和总结.结果:药学服务窗口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了医患纠纷与矛盾,增加了药房窗口服务满意度.结论:药学服务窗口五个方面工作的开展,扩大了药学服务内涵,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
作者:茅渊;许建国;高小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胆固醇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病人入院后以及第3、7、14上午7.00抽空腹血2ml,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病人胆固醇的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胆固醇持续下降提示病人预后不良,与病人的病死率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徐增良;金延飞;张林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病人用药的观察与护理,应当是临床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院把高危药物临床应用观察与护理列入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标准和患者安全目标之一,开展了高危药物临床应用观察与护理.
作者:赵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设计口腔崩解片崩解时限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方法:采用自制的阿昔洛韦口腔崩解片,分别采用4种崩解时限的测定方法进行对比检测和方法学验证,考查自制装置的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采用设计的自制崩解时限检测装置测定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较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作者:高丽;孙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