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吕雪莹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在本院发生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成功止血,母婴安全.结论:提前预防、做好监测,可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及时查找原因、展开有效施救工作,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母婴死亡的关键.
作者:关鑫;任重贤;王秀媛;由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乳腺癌从单细胞分裂繁殖到扩增为直径1.0cm大小肿块,倍增约30次,生长至少超过3年,给全身血行播散提供了足够时间.因此,目前乳腺癌的治疗观念已由原来对根治性手术的重视发展到对全身治疗的关注.全身治疗主要是指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而化疗又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复发转移后的解救治疗和完全缓解后的巩固治疗.研究显示,乳腺癌的术前和术后新辅助化疗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CTF联合治疗方案对于增加保乳术的应用率、降低术后复发率、选择辅助化疗的疗效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2].
作者:张吉文;高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为了促进恶性肿瘤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了解其放化疗期间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80例实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实行心理护理,对照组病人实行一般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化疗前后的体重变化,胃肠道反应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三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体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意义的减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增强肿瘤患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的健康.
作者:张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 05).2组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作者:吴树堂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熊胆救心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8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9例,口服熊胆救心丸治疗;对照组139例,用速效救心丸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熊胆救心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徐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开展校企合作是谋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推动企业与学校更深度合作,谋求更好更科学的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作者:刘春兰;宫莉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饮食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利用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5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和饮食干预.结果:经过干预两组营养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干预前后患者的营养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饮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作者:朱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本文就如何提高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从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课教学基本内容的整合与创新;研究型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实验课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供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开放平台等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及其在实践中的改革与尝试,旨在能够为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作者:张晶;孟令波;徐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性改变,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育龄妇女,并在已有过性生活的女性中发病率升高,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育、流产,影响性生活,成为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手术治疗等方法.物理治疗有激光、红外线、电熨法等,药物对重症患者疗效不佳,需住院手术治疗且费用昂贵.我科自引进利普LEEP刀以来,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病人无需住院,且治疗效果很好,具有接受性较高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现将有关护理状况做一介绍.
作者:宋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了早期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干预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胎传梅毒.
作者:马建丽;张立芳;杨清花;赵红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处于中重度活动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剂量为3mg·kg-1的英夫利昔单抗静脉滴注,每次静滴时间间隔2周.随访1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英夫利昔单抗较之甲氨蝶呤能更有效的缓解患者关节肿痛,缩短晨僵持续时间,降低血沉速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随访14周时,患者ACR50缓解率为56%,甲氨蝶呤ACR50为24%.结论:英夫利昔单抗可迅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适症状,阻断骨关节继续遭到破坏,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卞正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情景演练法对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效果.方法:根据医务部设计的应急演练总体方案,设计出护理相应演练方案.组织急诊科20名护士分场景进行模拟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结果:通过情景演练,急诊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应急能力,总体业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热情等均有显著提高.结论:情景演练有利于护士对应急流程的掌握,有利于护士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医护合作性的提高,有利于护理管理者组织能力提高.情景演练,确实是培养现代护理人才的科学模式.
作者:陆静芳;孟华;陆春华;黄琴;王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骨水泥已经广泛地在临床上使用.作为手术室护士应了解其性能及副反应,以便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使用骨水泥后循环的变化及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成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n=25),A组在使用骨水泥前20分钟快速预充血定安500ml,使用骨水泥前5分钟静脉滴注麻黄素5mg;B组做为对照组,只在循环变化后做对症处理.结果:使用骨水泥后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与使用骨水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出现下降,较使用骨水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水泥使用后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动过速,肺水肿,低氧血症毒性反应等.加强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术中必须严密监测,在灌注骨水泥前使用少量激素,充分吸氧,维持均衡的血容量,预防性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有效的预防骨水泥使用后导致的血压、心率的波动.
作者:宋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模型.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负荷型舒张性心衰模型,并通过十六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心肌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 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心肌舒张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压(LVEDP)、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 dp/dtmax)、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结果:腹主动脉内径减少40% ~50%的Wistar大鼠的以心肌收缩功能指标正常心肌舒张功能指标异常,LVEDP升高,T数值延长,且呈显著性差异,并且(P<0.01),说明手术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DHF,模型建立成功.
作者:柏胜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它与药物的剂量无关.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用药当时就发生,称为即发反应;另一种是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称为迟发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在门诊输液中经常出现程度不同的药物过敏现象,由于输液病人多,病情复杂,用药量大,品种广,新药性能不易掌握,临时输液病人天数短,周转率高,护理人员倒班制,对病情了解不够熟悉,易忽略对病人病情的观察[1].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突然发生的,多系统器官损伤的严重药物过敏反应,若诊治不及时,患者可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功能的严重障碍而迅速死亡,及时合理的处理将有效降低病人死亡率.护士往往是过敏性休克的早发现者和抢救者.如能及时发现、及时抢救,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则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现将我院输液室2007年6月-2010年12月21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杨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路径在高血压病人中的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图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两组比较健康教育成效.结果:观察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使健康教育更为科学、具体、实用,使病人良好生活习惯、治疗主动性有明显提高,服药依从性增强,加大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作者:刘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是一个未被完全认识的、重要的医学问题,通常指一次癫痫发作至少持续30 min以上不自行停止,或2次发作间歇期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者[1,2].文献报道[3],SE病死率为10% ~ 12%,残障率为5%~50%,是继脑卒中后第2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SE若不及时救治、可因高热、循环衰竭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随着对癫痫知识的普及教育,儿童SE的病死率明显降低[2].因此,临床上一旦发现SE应尽早启动治疗,救治患者.做好急性期的抢救与护理及稳定后的康复与预防极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癫痫持续状态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与护理经验.
作者:张绍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眼球摘除同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预防眼窝内陷结膜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62眼)常规行眼球摘除术后同时于眼球后肌椎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术后2-3周试戴薄形义眼片.结果:随访中所有患者均能自行熟练取戴义眼片,无眼座暴露及排斥,无上睑凹陷、结膜囊收缩粘连等并发症.结论:眼球摘除Ⅰ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手术易掌握,经济适用,整形美容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柳方华;李敏;刘乐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例肿瘤患者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TK1水平.结果:肿瘤病人TK1阳性率为47.50%,健康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为4%.不同组织类型阳性率分别为鳞癌TK1阳性率为25.0%,腺癌TK1阳性率为54.84%.其它肿瘤阳性率为52.31%.其中乳腺癌、胃癌、肝癌TK1阳性率较高,分别达66.67%、68.75%、71.43%.肺癌及宫颈癌的TK1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2.86%、22.22%.结论:血清TK1检测在腺癌的辅助诊断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53例住院患者均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57%.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孔菲;高亭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