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药品包装及其相关物鉴别药品真伪

张荣;杜艳芳

关键词:药品包装, 外观鉴别, 基本方法, 比较法, 特点
摘要:对药品包装及其相关物进行鉴别是药品外观鉴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运用比较法进行鉴别是其基本方法.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IIIb和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IIIb期和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例,紫杉醇,170mg/m2,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滴4~6h,第1天;顺铂30mg/ m2,第1、2、3天静滴.结果:37例患者中CR2例,PR17例,SD12例,PD6例,总有效率(CR+PR)51.3%,临床获益率(CR+PR+SD)83.7%,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肌肉酸痛,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副反应能够耐受,值得推广.

    作者:庄永志;冯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抗生素临床用药监控

    实行治疗药物监测(TDM),进行给药方案个体化,可使治疗指数小、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较大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在治疗器官功能减退的患者时,尤为重要.

    作者:赵琪;董鹏达;张特立;孙莉君;张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谈生物转化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和发展[1],生物转化在中药寻找新的药理活性成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生物转化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而该技术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修饰还处于初级阶段[2],但已有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中药活性化合物代谢研究的例子.生物转化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将成为21世纪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化的核心技术之一[3].本文重点探讨体外生物转化技术中的微生物转化和酶转化在中药制剂活性成分中应用.

    作者:张艳华;张大海;张洪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家庭过期药品回收中的市场失灵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医药企业对家庭过期药品进行回收处理是目前社会上重要的药品回收处理可行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回收处理工作投入较大、收益甚微使得医药企业动力不足,参与者屈指可数,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在总结目前医药企业回收药品现状的基础上,对该途径下药品回收中的市场失灵原因做了理论分析并针对药品回收存在正外部效应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肖增敏;罗凤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影响供应室灭菌质量的相关因素

    供应室是向临床提供无菌物品的科室,其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严把无菌物品质量关.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灭菌前物品清洁处理不彻底物品本身的复杂性,如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很难清洗,应将管腔和关节部位充分打开,用含酶洗涤剂浸泡后,手工再仔细刷洗.物品上残留的有机物也会影响灭菌结果,必须彻底去除.消毒液浓度和浸泡时间不够,也会影响灭菌质量,必须严格掌握.

    作者:宋玉波;王淑秋;唐艳华;周平;李凤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四例血液透析患者及家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能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获得佳治疗效果.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和愈后,效果显著.

    作者:崔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不同厂家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不同厂家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Hypersil C18柱(5μm,4.6mm×2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流速为1.0mL/min ,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丹皮酚线性范围为0.026416~0.079248μg,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25% ,RSD 为1.22%.结论:采用HPLC 以丹皮酚含量为指标比较牡丹皮饮片质量,该法简便易行.

    作者:张咏梅;刘晓燕;张月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90例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甲钴胺治疗组30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0例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组30例.分组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时间和止痛效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3周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86.67%,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66.67%,神经生长因子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60%,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在止痛效果上与甲钴胺治疗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相比较差异意义非常显著(P <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两种药物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一种药物.

    作者:周茵;刘英;郭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护理

    骨科老年病人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极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钱淑兰;孟芹;赵明芹;郭素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雷公藤的药理基础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雷公藤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基础和制剂学的研究概况,供药学工作者参考.方法:对近20 年国内外期刊中与雷公藤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了检索、综述.结果:雷公藤化学成分、药理基础和制剂学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结论:深入研究雷公藤活性成分及其药理机制,对于指导高效低毒的雷公藤新型制剂的研制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任春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熊胆粉的药效学研究

    探讨熊胆粉在临床上的药理作用,为熊胆粉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利依据,促进熊胆粉合理、安全、有效地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方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巍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妇科常见病.它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其病理基础是中枢-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失常,也可以是卵巢或子宫局部调控机制异常所致.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无排卵型及有排卵型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功血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50%患者发生于绝经前期,育龄期占30%,青春期占20%.

    作者:邱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1],又称产后沮丧.临床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对事物不感兴趣、内疚感、罪恶感、有体重的改变,社会退缩行为,重者可伤害婴儿或自残伤害行为.其发生率占产后妇女的3.3 %~3.5%[2],尤其是既往存在经前综合症的患者更为多见.近年来,国内外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比较重视,尤其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的研究更为深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高伟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了利巴韦林片的含量RP-HPLC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7 nm.结果:利巴韦林浓度在20.168~80.672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 0.86 %(n=9).结论:本法测定利巴韦林片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好,适用于利巴韦林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立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吗啡的体内代谢

    药物代谢反应,即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有机化学反应,生物转化的产物称为代谢物.与一般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相比,药物代谢的反应途径和反应产物有其特殊性.镇痛药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的减轻剧烈锐痛或钝痛的阿片样镇痛剂,吗啡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起镇痛作用)及胃肠道平滑肌(起镇咳作用).它是强镇痛药的代表,其镇痛作用具有高效性和选择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吗啡为镇痛药物,吗啡进入机体后,经循环系统分布于人体多数组织中,包括实质性器官、空腔器官及体液、皮肤、毛发,吗啡还可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组织.吗啡在机体内转化的部位为,肝、肾、脑、肺、肠和皮组织,经尿、胆汁、汗液、唾液、粪便及乳汁排泄.

    作者:刘亚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89例高尿酸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肾病患者高凝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美创MC-4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结果: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D-Dimer、vWF水平高于对照组,AT:A和PC:A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的vWF高于对照组(P<0.01),但低于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显著相关(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抗凝血、内皮系统出现异常改变,且其水平变化与尿酸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裴胜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排粪造影在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中的应用.方法:对126例排便障碍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5例X线无异常,121例有异常X线表现.其中直肠前突 73例,直肠粘膜脱垂、内套叠71例,会阴下降24例,盆底痉挛综合症11例,耻骨直肠肌综合症7例,内脏下垂36例,乙状结肠疝3例.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64例.结论: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许宜选;朱永强;袁冠芳;巫秀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木脂素为五味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对五味子木脂素的种类、含量分析方法等作了综述,为五味子木脂素今后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国宇;陈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LC-MS法测定中药制剂中违法添加的卡马西平

    目的:目的:建立中药制剂中非法掺入的卡马西平的专属性检测方法.方法:提取液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利用色谱保留时间、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3方面信息,对中药制剂中非法掺入的卡马西平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受试中药制剂中,有1种被检测到掺有卡马西平.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中药制剂中非法掺入卡马西平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王嘉翊;多凯;姜连阁;白政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5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或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0)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由于此病多发生在四肢手足末端,也有人称之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作者:赵郁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