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体会

陈静宜

关键词:多发伤, 急救, 护理
摘要: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病情严重,为了提高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抢救、分析典型病例的基础上,总结外科全身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为急救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的专科处理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营救,稳定了患者心态,为提高救活率、降低并发症及伤残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07~2009年度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对2007~2009年度外科择期手术病人30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填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用药合理性.结果:296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前0.5~2.0h使用抗菌药物占70.27%,术前>2h使用抗菌药物占26.35%,其中,预防性用药258例,治疗性用药38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60例.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应当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作者:成明建;陈少仪;薛建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妇癌灵贴片马钱子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妇癌灵贴剂中马钱子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 (34 )正交实验法,以士的宁为指标成分,利用高效液相测定每一种提取工艺所得士的宁的含量以确定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条件为A2B3C2D3.结论:70%乙醇,10倍量溶媒,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2小时为马钱子提取的佳工艺.

    作者:李莹莹;曲明;杨金丽;许贵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神经节苷脂GM1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 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巴曲酶组,每组各30例.联合组给予GM1 100mg每日静脉滴注,连用14天;同时在第1、3、5天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BU、5BU、5BU.巴曲酶组则单用巴曲酶治疗,用法同联合组.2组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Barthel Index, B I指数)评分,并进行凝血指标检查.结果:2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NIHSS评分及BI指数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而治疗14d、30d时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血小板计数、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对其神经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臧召霞;刘志强;魏广宽;魏亚芬;徐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建立穿琥宁注射液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建立一种穿琥宁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用于生产和市场监督.方法:以Dikma C18 5 μm 250mm×4.6mm为色谱柱;以0.05%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2.5)-甲醇(6:13)为流动相;以外标法计算峰面积.结果:该法回收率为99.76%,表明该法用于穿琥宁注射液含量测定是可行的.结论:该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用于穿琥宁注射液含量测定.

    作者:张巍;黄涵琦;张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体会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病情严重,为了提高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抢救、分析典型病例的基础上,总结外科全身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为急救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的专科处理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营救,稳定了患者心态,为提高救活率、降低并发症及伤残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陈静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析白附子与白附片的区别

    白附子与白附片,在临床应用中,因为二者饮片名字很相似,但的确又是两种不同的饮片,白附片是附子的不同炮制品属温理药,白附子属化痰药,所以给书写处方、调配处方时带了不便.下面就几方面对二者加以区分.

    作者:刘春梅;王越;张艳梅;董大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TNF-a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kg/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TNF-a、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TNF-a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TNF-a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TNF-a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作者:周茵;刘英;宋雷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通脉颗粒中葛根素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目的:建立通脉颗粒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三个批号的通脉颗粒中葛根素及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葛根素的含量分别为7.36±0.70%,9.68±0.27%,8.45±0.56%,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5.41±1.14%,20.23±0.94%,18.75±0.72%.结论:通脉颗粒中葛根素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捷,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金银花提取工艺研究

    金银花是我厂双黄连片的主要成份之一,其主要有效成份绿原酸在一般制备过程中不易被提出来,严重影响了双黄连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了提高双黄连片的质量,使金银花的提取工艺更具科学性,本文采用L9(34)、 L4(23)等正交表设计实验,对金银花的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动态温浸法、超声提取法、乙醇渗漉法等各种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比较,优选其提取工艺的佳条件.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条件下绿原酸的的提出率,并以绿原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佳方案为用10倍量的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许哲;朱国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社区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心理疗法及药物治疗,同时加用运动疗法,观察运动前后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运动治疗1个月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其疗效明显.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合理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经济、安全的方法之一,不但减少了降糖药物的用量,缩短了疗程,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一定重要意义,积极提倡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作者:宋淑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发放射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

    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食管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使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放疗中或放疗后1-3个月出低热、刺激性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丹佛胃尔康颗粒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对丹佛胃尔康颗粒的抗胃溃疡及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作出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皮下注射消炎痛及浆膜下注射冰乙酸等方法致大鼠胃溃疡,无水乙醇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观察丹佛胃尔康颗粒的抗胃溃疡及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结果:丹佛胃尔康颗粒对幽门结扎法、皮下注射消炎痛及浆膜下注射冰乙酸等法引起的胃溃疡和无水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丹佛胃尔康颗粒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作者:王博妍;刘志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酪胺含量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测定酪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安捷伦HPLC1200系统,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填料(250mm×4.6mm,5 μm),流动相:0.02mol/L磷酸氢二钠-乙腈(85:15)用10%磷酸调节pH值为8.3,流速:1.0ml/min;在225nm波长处检测.结果:酪胺在8.0~160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

    作者:王威;任永辉;司春庄;宋立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09年度扬州某三甲医院308例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目的:总结扬州某三甲医院2009年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扬州某三甲医院2009年度收集到的3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经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有290例,占94.16%;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高,有270例,占87.66%;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为常见,有181例,占58.77%,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上报的ADR大部分为已知的、轻度的ADR,其中多数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结论:该院发生ADR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蔡萍;顾平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山楂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目的:确定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山楂总黄酮的工艺.方法:以其中金丝桃苷的含量为参照,采用HPLC法测定山楂中金丝桃苷的含量,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并对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流速、水洗体积、解吸所用乙醇浓度及用量进行了筛选,从而得到了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山楂总黄酮的工艺.结果:采用HZ-818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湿法装柱,取定量的山楂浓缩液以0.5BV/h的速度进行上样,上样后再以1.0BV/h的流速,进行水洗,水洗6倍柱体积,后以1.5BV/h的流速,用9倍柱体积的30%乙醇进行洗脱.结论:本实验为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山楂总黄酮工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并为向产业化生产过渡建立了依据.

    作者:康毅华;王维龙;孟凡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口腔门诊护士的人性化服务

    目的: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给予病人人文关怀.方法:从不同岗位开展富有口腔科门诊特色的人性化服务,营造充满爱心的服务氛围.结果:明显缓解了病人就诊时焦虑,恐惧心理,加强了医患的沟通,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搞活了护理管理机制,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体会

    现代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急救复苏、疼痛诊疗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麻醉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与术中安全的必要前提,要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除麻醉医生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需要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共同协作[1].麻醉中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张克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开塞露在子宫肌瘤术后腹胀中的应用

    回顾分析我科自2007.01.01-2009.12.31共收治子宫肌瘤病人250余例,其中手术切除210例,联合子宫颈切除110例,保留子宫颈切除100例,所有病人均经术后病理确证为子宫肌瘤,术后发生腹胀150例,其中联合子宫颈切除发生腹胀80例,保留子宫颈切除发生腹胀7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开塞露纳肛处理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促进肠蠕动70例.

    作者:马桂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进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很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抗血小板、抗凝、降纤和脑保护剂等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重要,溶栓治疗是目前神经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是现有治疗方法中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溶栓治疗的溶通率为21%-93%[1],但由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过窄,以及引起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原因,能接受溶栓治疗者仅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Wang[2]的研究表明,只有21%的卒中患者实际接受了溶栓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溶栓治疗时间窗应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装置和TCD增强溶栓等.溶栓药物在传统溶栓药物广泛应用的同时,一些新的溶栓药物正在研究或已经用于临床.掌握好适应证,减少溶栓后并发症的发生,仍是溶栓治疗的关键.现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方法、药物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于秋晶;孙瑞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醒脑静联用丹红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6例,均予高压氧及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和丹红注射液,20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病情好转时间及迟发型脑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80.4%)高于对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13.1±2.6)h短于对照组(23.4±5.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天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治疗组(6.4%)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和丹红合用可以明显缩短ACOP患者意识障碍时间,显著提高效率,有效地减少迟发性脑病.

    作者:安丽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