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丽;丰建宇
目的:分析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合并甲亢危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抢救治疗水平.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住院的符合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合并甲亢危象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男2例,女5例,粒细胞计数:0.01~0.1×109/L,Burch甲亢危象定量评分:55~95分,所有病例停用甲巯咪唑,并予碘剂、心得安、广谱抗生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5例治愈,1例失访,1例死亡.结论:①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合并甲亢危象病情重,死亡率高,抢救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及时应用碘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控制感染及升白细胞治疗.②甲亢治疗初期应密切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作者:刘湘茹;胡德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激励理论的回顾性学习分析,将组织中的职工视为有机个体,针对个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以期达到充分调动合同护士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安全的目的,使组织效益产生大化.
作者:郭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原钒酸钠(Na3VO4)在正常灌流液条件下对离体大鼠心脏乳头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正常含钙和无钙灌流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原钒酸钠,观察离体大鼠心脏乳头肌张力的变化.结果:在正常含钙和无钙灌流液中,原钒酸钠都使乳头肌张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原钒酸钠可增加心脏乳头肌的张力.
作者:康传亮;王健敏;艾静;沈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高脂血症能够诱发和加重急性胰腺炎的胰腺损伤,其机制包括游离脂肪酸的毒性作用、加速胰蛋白酶原活化、加重胰腺微循环障碍、增加胰腺组织氧自由基生成和核因子-κB活性等,深入探索其确切机制,对于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葆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很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抗血小板、抗凝、降纤和脑保护剂等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重要,溶栓治疗是目前神经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是现有治疗方法中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溶栓治疗的溶通率为21%-93%[1],但由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过窄,以及引起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原因,能接受溶栓治疗者仅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Wang[2]的研究表明,只有21%的卒中患者实际接受了溶栓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溶栓治疗时间窗应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装置和TCD增强溶栓等.溶栓药物在传统溶栓药物广泛应用的同时,一些新的溶栓药物正在研究或已经用于临床.掌握好适应证,减少溶栓后并发症的发生,仍是溶栓治疗的关键.现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方法、药物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于秋晶;孙瑞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b期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卡铂AUC6,第2天静滴,3周为1个化疗周期.结果:35例患者中CR2例,PRl6例,SDll例,PD6例,总有效率(CR+PR)51.4%,1年生存率51.4%,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患者耐受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何忠杰;庄永志;冯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称为烧伤,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患者全身性反应等,在及时纠正休克,应早期切除,自异体皮移植,由于病人全身情况差,再加手术失血,失液,因此术后易再出现低血症或休克,头额部烧伤致组织肿胀,常限制病人张口和颈部活动的情况,导致手术麻醉困难,风险增大.手术结束仍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所以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监护与处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丽娟;杨士华;李春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近年中医药关于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从辨证分型、专病专方、单味中药及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谭忠德;王瑛;王铁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之后又发现了对乙酰水杨酸和异烟肼,有人单用药物和联合用药进行对比治疗,很多实例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70年代随着利福平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的重新认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这两大类药物,尤以后者更为突出.
作者:杨立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干预第三产程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干预第三产程100例即胎儿前肩娩出时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0毫升加缩宫素20单位,胎儿娩出后适当用力按摩子宫底,并适度牵脐带,胎盘10分钟未娩出者行胎盘徒手剥离术.与期待处理第三产程100例,即不使用宫缩剂,等待胎盘自然娩出作为对照.结果:积极处理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出血量也明显减少.结论:积极干预第三产程能有效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吕艳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枳术水煎液不同剂量对便秘小鼠胃排空肠推进作用的影响,探讨该方对便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测定法,观察比较枳术煎液的不同给药剂量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并选墨汁推进率作为检测指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枳术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枳术Ⅰ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且从枳术Ⅰ、Ⅱ、Ⅲ组的比较研究得知,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小肠推进功能明显增强.结论:枳术组方对胃肠功能起到了调整治疗作用,能促进便秘小鼠胃肠平滑肌的蠕动.从实验疗效上看,枳术煎液起效的小剂量不能低于0.4 g生药/kg体重.
作者:陈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医药行业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将在我国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面对我国中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产品集中度较高、产品生命周期短、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原因亟待解决,笔者有一管之见仅供探讨.
作者:王玉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此类病毒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感染宿主细胞,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病程呈自限性.对流感病毒的发病机理以及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免疫应答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了解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以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将就流感病毒的发病机理、天然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及体液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制阿昔洛韦软膏,并制定质量标准.方法:建立阿昔洛韦软膏的制备、质量控制等方法.结果:该制剂无毒、无刺激性,质量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试用后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治愈率高.结论:阿昔洛韦软膏组方合理、工艺较为先进、质量可控、疗效肯定、几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薛同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食管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使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放疗中或放疗后1-3个月出低热、刺激性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本科治疗的DKA 患者37 例,采取补液、小剂量的胰岛素应用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措施全面救治.结果:37 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加强病情观察,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重视健康教育,可确保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孔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利福霉素钠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加用聚山梨酯80的方法进行无菌检查.结果:本法能有效消除抑菌成分的干扰,各试验菌生长良好.结论:经过验证,本法适合于注射用利福霉素钠的无菌检查.
作者:于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扬州某三甲医院2009年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扬州某三甲医院2009年度收集到的3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经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有290例,占94.16%;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高,有270例,占87.66%;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为常见,有181例,占58.77%,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上报的ADR大部分为已知的、轻度的ADR,其中多数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结论:该院发生ADR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蔡萍;顾平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病情严重,为了提高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抢救、分析典型病例的基础上,总结外科全身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为急救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的专科处理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营救,稳定了患者心态,为提高救活率、降低并发症及伤残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陈静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通过对烧伤病人进行系统的抢救护理,提高护士对烧伤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使烧伤病人治愈率大大提高,提升这些病人治愈后的生活质量,使病人顺利康复并重返社会.
作者:李立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