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参药材标本的采收与鉴定研究

韩颂;任春晓;于喜水

关键词:苦参药材, 含量测定, 薄层色谱法, 性状鉴别, 显微鉴定
摘要:目的:对五个苦参主产地的药材进行考察对比,以考察其采摘季节及不同产地的成分和性状的差异.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苦参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药典方法进行了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定.结果:五个产地春、夏、秋三个季节采收的苦参总生物碱含量无显著差异;发现槐定碱呈现地区差异,山海关为分界线,东北地区(含内蒙的东北部)苦参药材不含槐定碱,黄河流域苦参药材含槐定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为共性成份,且相对含量一致,以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含量较高;性状及显微鉴定略有差异.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的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

    作者:姚美娟;许梅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清热祛湿冲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清热祛湿冲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Diamonsil 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水溶液(15:8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11.9μg/ml~95.2μg/ml,r=1.000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53%,RSD为2.07%.结论:本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和异物及其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操作因素、输液因素、输液器具、药物因素、pH值、输液溶媒选择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肺内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分析与防护

    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往往由于意识不强及患方诊疗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而伤及身心健康,职业感染几率高.

    作者:徐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罗布麻降压片中懈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罗布麻降压片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槲皮素在16.16μg/ml~48.48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值为1.13%).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罗布麻降压片中槲皮素的含量.

    作者:杨满辉;叶红洋;刘文亮;刘景国;李宏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获得优化的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通过考察注射液的性状、颜色、pH以及主药的降解情况,获得处方的组成以及生产工艺.结果: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优选的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结论:筛选得到的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杨杰;李贺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药房工作中预防差错事故的体会

    药房是医院药剂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使用的主要环节,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损坏医院形象,本文通过药剂调配工作中易发生差错的原因,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对策,以达到减少事故差错的目的.

    作者:毛丽珍;齐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86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根据胃管插入法的不同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法,实验组栗用专利产品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套件插入胃管.观察两组平均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咽喉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25.6±7.8)s及(78.9±16.3)s,一次王管成功例数分别为43例及31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缩短(t=7.01,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增加(χ2=13.95,P<0.01).结论:采用胃食道插管导引法能够显著减少置管时间,提高术中插胃管成功率,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刘学红;张艳峰;欧阳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异烟肼片中异烟肼含量

    目的:建立异烟肼片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5μm,4.6×250mm),以甲醇-水-冰醋酸(44:5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3nm,流速1.0ml/min.结果:异烟肼在0.032~0.160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 n=5):平均回收率为:97.07%,RSD=0.9%.结论:本法分离良好,结果准确.

    作者:任丽莉;冯振来;许世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五味子浸膏中三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五味子浸膏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的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G)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R)钻石C18柱(20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50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分别在0.732~5.612μg(r=0.9999)、0.171~1.311μg(r=0.9999)、0.354~2.714μg(r=0.9999)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五味子醇甲为99.86%,RsD值为1.76%;五味子甲素为99.53%,RSD值为0.85%;五味子乙素为99.61%,RSD值为0.96%.结论:本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五味子漫膏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

    作者:李宝;王春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在宫外孕休克病人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宫外孕是妇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可发生大量腹腔出血,使患者出现休克而危及生命.我们通过对36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病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谭飒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膜假性粘液瘤围手术期的护理6例

    腹膜假性粘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少见疾病,其特征为腹腔弥漫性胶冻样积液并伴腹膜表面和网膜上粘液种植.Rokitansky等认为PMP是一种肿瘤性疾病,大多数起源于阑尾粘液性肿瘤,常可继发性地播散到卵巢

    作者:闫冰;张蕊;张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压板框与超滤膜过滤发酵液的运行对比

    本文以某发酵液为例,主要对比了高压板框与超滤的使用在工艺流程、成分回收率、水量、残渣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别,从而证实与超滤膜相比,高压板框具有操作简单、用水量少、残渣容易处理的优点.

    作者:高峰;王春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醋酸地塞米松片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片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d C18色谱柱(5μm,4.6×150m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40nm,以峰面积计算.结果:线性范围4~24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2±3.2)%(n=15).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灵敏,可作为醋酸地塞米松片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铁钢;孙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清晰的步骤、恰当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

    目的:探讨清晰的步骤,恰当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1856例病例均按步骤,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处理.结果:1811例成功施行LC术,中转进腹45例,胆漏3例均经引流后治愈,无一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其余均治愈.结论:清晰的步骤,恰当的手术方法对进行LC手术是安全、有效,尤其是粘连重,calot三角解剖不清,尤为重要、可靠.

    作者:王兵;王东;赵新春;杨冬林;夏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肠外营养在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我院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白1993年12月建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应用于肠梗阻病人49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显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中药成份复杂、作用靶点不明确、重现性差,而基因芯片作为一种高通量、大规模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技术,能够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中医药治病的机制,在中药药理分析、新药研制开发、中药鉴定、毒理观察等中药现代研究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陶嫄;韩俊;于小丽;李景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Th17细胞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CD4+T细胞新亚型,并与银屑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Th17细胞主要通过IL-23/Th17细胞轴引起并加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慢性免疫性炎症,由Th17细胞产生的IL-22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Th17细胞是如何由外周组织迁移到真皮层?Th17细胞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加重有何关系?了解Th17细胞分化所需要的特殊转录因子、表面表达分子、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进一步认识银屑病免疫病理过程及发现潜在治疗靶点有很大帮助.

    作者:殷筱舒;冯永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返魂草的鉴别研究

    目的:对返魂草(Seheciocannabifolius less)药材进行鉴别研究.方法:应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为返魂草建立了药材鉴别方法.结果:返魂草的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明显.结论:特征可以作为返魂草的鉴别手段.

    作者:南敏伦;邢振发;赫玉芳;赵昱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头孢他啶活性硫酯的合成研究

    为提高头孢他啶活性硫酯的收率和质量,本文对头孢他啶活性硫酯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佳工艺参数.采用获得的工艺参数后收率提高到92.8%,成本降低25元/公斤.

    作者:王庆全;唐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