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相HPLC法测定盐酸氟桂嗪胶囊在人体中的相对利用度

王立敏;艾秀梅;李强

关键词:生物利用度, 盐酸氟桂胶囊, 反相高效液相紫外法
摘要:用相反HPLC-紫外法时国产3种盐酸氟桂胶囊进行了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9名健康志愿者采用交叉,平行,对照法口服3种盐酸氟桂胶囊,测定8.5小时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18%.94.10%h和96.42%,各项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茵陈蒿汤浅析及加味运用

    茵陈蒿汤由茵陈蒿20g、栀子10g、大黄7g组成.其茵陈清利湿热、退黄疸为君药,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为臣药,佐以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根据《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资料介绍:茵陈蒿:性味苦,微寒.功效清热,利水,发汗,为治肝胆、脾胃湿热之专药.

    作者:张琨;刘春梅;孙莉君;吕焕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上消化道造影与内镜检查诊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检出对比分析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常因重视不够而漏诊.近年来,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受到广泛重视而成为研究热点,现将我院通过上消化造影及内镜检查从中诊断出滑疝100例报告如下.

    作者:于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黄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对中药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手段对黄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分别是berberine(1),coptisin(2),palmatine(3).

    作者:杨异卉;甘春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十年来治疗的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4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和异物及其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操作因素、输液因素、输液器具、药物因素、pH值、输液溶媒选择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肺内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注射用肌氨肽苷质量研究

    注射用肌氨肽苷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健康家兔肌肉和心肌中提取多肽、氨基酸、核苷及核苷酸等活性物质,加适量赋形剂经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针剂,药理及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1],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障碍,活化心脑细胞胞[2],促进机体代谢等作用.

    作者:于可鑫;梁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肠外营养在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我院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白1993年12月建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应用于肠梗阻病人49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显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自控镇痛泵用于腹部手术后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一次性自控镇痛泵(PCA)是一种有效的、简便的新型镇痛方法,其特点是病人自行控制给药,镇痛血药浓度稳定持续效果好、给药准确、迅速而镇静程度轻.传统间断肌肉注射阿片类药物用于手术后疼痛,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术后疼痛处理不当,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上、心理上的伤害和体力消耗,还可延迟术后恢复;惧怕疼痛引起的制动,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从2005年9月开始使用PCA,普外科用于腹部手术后共145例,效果良好.现将观察与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李海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肠广泛切除18例,残存肠道的代偿

    目的:探讨小肠广泛切除术后,剩余肠道长度对功能代偿的影响.方法:将1998-2009.4我院行18例小肠广泛切除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8例小肠广泛切除术的病人经适当营养支持,均可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半年后完全摆脱TPN,无死亡.结论:小肠广泛切除术的病人在保留了全结肠回盲部,残余肠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剩余50-100cm小肠经适当的营养支持,可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作者:陈先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压板框与超滤膜过滤发酵液的运行对比

    本文以某发酵液为例,主要对比了高压板框与超滤的使用在工艺流程、成分回收率、水量、残渣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别,从而证实与超滤膜相比,高压板框具有操作简单、用水量少、残渣容易处理的优点.

    作者:高峰;王春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清晰的步骤、恰当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

    目的:探讨清晰的步骤,恰当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1856例病例均按步骤,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处理.结果:1811例成功施行LC术,中转进腹45例,胆漏3例均经引流后治愈,无一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其余均治愈.结论:清晰的步骤,恰当的手术方法对进行LC手术是安全、有效,尤其是粘连重,calot三角解剖不清,尤为重要、可靠.

    作者:王兵;王东;赵新春;杨冬林;夏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溶媒残留对阿奇霉素胶囊溶出度的影响

    目的:考察阿奇霉素原料中的溶媒残留对阿奇霉素胶囊的体外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方法(附录XC,第二法),对不同溶媒残留的阿奇霉素胶囊样品进行的溶出度的测定,对比其溶出效果.结果:阿奇霉素原料丙酮残留高对阿奇霉素胶囊溶出度的影响较大,阿奇霉素原料丙酮残留低对阿奇霉素胶囊溶出度影响小,阿奇霉素原料丙酮残留的高低是影响阿奇霉素胶囊溶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可通过生产工艺控制阿奇霉素原料中丙酮的残留,进而使阿奇霉素胶囊的溶出度得以控制.

    作者:李奇;于代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密度测定

    密度是确定药用塑料不可缺少的物理参数之一,它对材料配方的控制有一定作用,它既可为科研及产品加工提供基本性能指标,又可作为药用塑料特别是晶态聚合物产品鉴别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洪波;王一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实验研究天南星抗惊厥作用

    目的:研究天南星在不同温度下的抗惊厥作用.方法:以对抗士的宁引起小鼠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指标,比较研究了天南星不同温度提取的水溶液的抗惊厥作用.结果:发现天南星冷水浸出物对士的宁引起小鼠谅厥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可明显降低惊厥的死亡率.

    作者:陈小英;成明建;叶志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肌氨肽苷引起热原样反应1例

    1 病例男,54岁.因车祸至脑震荡及软组织伤入院,主要以药物作抗感染和脑组织恢复治疗:注射用头孢咪诺(苏州中化药品有限公司,批号:18008010)1.5g,溶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湖南科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A070724G)250ml,iv.gtt,2小时后用肌氨肽苷注射液(长春长庆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5ml/支,批号:20080701)10ml加入5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来源同上)iv.gtt.

    作者:孙先元;李承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48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严重并发症率高、病死率高[1].为了总结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诊治经验,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4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就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曹伟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门诊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剖析人的心理、社会、生态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内在的关联,无一不影响着人的健康.当患者处于陌生、恐怖、抑郁、痛苦、焦虑之时,护士的一个音调、用词、表情都会引出不同的反响.

    作者:汪淑英;李昕;赵忠华;张喜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洛赛克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26例

    急性胃粘膜病变传统方法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仍有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且术后复发率达17%.我们用洛赛克(Losec)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铁军;韩耘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西药的联合配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且占据了临床用药的主导地位,但是只有合理并正确的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否则只能降低疗效增加毒性,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想发挥其联合预想的作用,必须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药性才能有的放矢的合理的联合应用.

    作者:王海英;李悦;李延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86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根据胃管插入法的不同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法,实验组栗用专利产品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套件插入胃管.观察两组平均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咽喉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25.6±7.8)s及(78.9±16.3)s,一次王管成功例数分别为43例及31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缩短(t=7.01,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增加(χ2=13.95,P<0.01).结论:采用胃食道插管导引法能够显著减少置管时间,提高术中插胃管成功率,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刘学红;张艳峰;欧阳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