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肾脏及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

王鹏;张文周;侯晓青

关键词:灯盏细辛, 中药注射液, 治疗, 肾脏, 免疫系统疾病, 脂质代谢紊乱, 外周血管阻力, 黄酮类化合物, 对羟基苯甲酸, 心血管疾病, 缺血性中风, 改善微循环, 组织灌注, 中风偏瘫, 植物, 肢体麻木, 瘀血阻滞,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血流
摘要:灯盏细辛注射液是从云南特有高原植物菊科短蒿飞蓬属植物灯盏细辛中提取出来的中药注射液,其有效成分为二咖啡奎宁酸、焦炔康酸、原二茶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及灯盏花素、芹菜素、高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主要为可扩张血管,增加动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组织灌注,降低血流粘稠度,增加红细胞与血小板解聚能力,改善微循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主要用于瘀血阻滞、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及胸痹心痛;缺血性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及见上述证候者.由于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除了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的一些疗效外,在肾脏及免疫系统疾病方面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疗效.现将该药在治疗肾脏及免疫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因芯片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已在2001年提前完成,目前已逐步进入了功能基因组时代.人类面临的更艰巨的任务是研究基因组功能,也就是说不仅要了解基因组的碱基序列,而且还要掌握其中所包含的时空信息.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使全面、综合分析某些生命现象成为可能.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通过基因芯片技术能确定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谱,可同时获得成千上万个基因活化的模式.目前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实际是多种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失常或许多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所致[1].

    作者:闫玉清;李新玲;赵辉;徐香玲;曲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妇科夜急诊患者的护理

    妇科急诊是医院急诊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妇科夜急诊的护理管理则更能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

    作者:陆金美;金晓红;肖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世界抗肥胖产品研究开发新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肥胖是大的全球成年人慢性疾病.肥胖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中明显地增长.而在不发达国家中目前增长的比率也很高,美国肥胖的流行比例高,有35%的人口确定为肥胖.至少有9700万美国人,为超重或肥胖,从1960年以来这个数字在持续增长,趋势不会减慢.在欧洲,在英国是肥胖增长率高的国家之一,为18%.

    作者:刘颖;任春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酊剂治疗斑秃80例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3年5月至2004年9月用自制复方生发酊剂治斑秃8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隋红艳;王明志;赵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儿烧伤高热惊厥的预防护理

    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加之烧伤早期创面处理不善引起感染、疼痛刺激等原因,小儿烧伤后极易发生高热惊厥.自2002年1月1日以来,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认真实施三级预防,在预防小儿烧伤后高热惊厥中起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有关措施与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侯育新;赵舒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积水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失败原因及处理

    脑积水临床常见,治疗目前以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为主.回顾性总结我们近年来经治的56例病例,其中分流术失败12例.现将引起分流失败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觉;赵卫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技术,以确保手术达到满意效果.方法:分析总结18例该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18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病人经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均获满意效果.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应熟知交锁髓内钉组成及特点,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和预防感染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林建玲;谢淑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钾盐残留溶媒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测定青霉素钾盐原料药中残留溶剂正丁醇、乙酸丁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正戊醇作内标物.结果:该方法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正丁醇99.90%,乙酸丁酯98.9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适用于青霉素钾盐残留溶剂的测定.

    作者:杨井兰;李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刺五加多糖研究进展

    刺五加多糖是从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根皮及果中提取分离的多糖.本文就刺五加多糖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跃民;孙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五大部分,即宣传教育、饮食调整、规律运动、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和或注射胰岛素)和胰岛移植.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目前世界各地都已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运动疗法适合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其次适合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和稳定的I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于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母调经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研究益母调经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芍药苷的含量在0.608~3.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8.82%,RSD(%)为1.28%(n=5).结论:本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作为该产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孟庆辉;郑伟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乙醇提取连翘苷的工艺研究

    介绍了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乙醇对连翘中连翘苷进行提取的工艺研究.探讨了提取连翘苷时提取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剂浓度对连翘提取物的收率和其中连翘苷含量的影响.优选出佳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胡光;姚志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氟罗沙星对照热淋清治疗尿路感染

    氟罗沙星是1992年首先在瑞士上市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商品名天方罗欣,此药口服吸收迅速完整,T1/2长达11小时,对金葡萄,G菌活性强[1],在2000年8月至2001年2月用国产氟罗沙星治疗尿路感染,并选用热淋清颗粒剂型作对照.

    作者:安鸿;张绍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维生素--不可超量服用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它是参与机体代谢不可少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之一,大多数维生素在物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消化功能正常、饮食均衡的情况下,人体一般可以摄入足够所需的维生素,但某些特定人群,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则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

    作者:蒋雯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金银花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诸因素对金银花各种提取工艺的影响,优选其提取工艺的佳条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条件下金银花的绿原酸的提出率,并以绿原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优化提取条件为:10倍量的75%的乙醇同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结论:该提取工艺产品纯度高,收率高,可实现工业化.

    作者:武达;关澍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青霉素钠结晶液过滤介质的筛选

    通过使用国产、进口的两种过滤布进行丁醇、乙酯溶出物实验及结晶液的抽滤试验,经筛选比较,单层进口聚酯滤布、双层国产尼龙滤布对结晶液过滤效果较好.过滤速度快,滤液澄清,效价低.可以在生产中试用.

    作者:李新华;杨井兰;李继晨;杨延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SPECT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心肌存活状况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判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判断心肌梗死病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区心肌存活的状况的报道不多,2002-2003年我科对此项目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娜;史瑞英;潘震华;杜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制剂的临床疗效综述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是从发育旺盛的健康小牛血清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含天然氨基酸、小分子肽、糖脂、核苷、碳水化合物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本品在临床应用及其广泛,现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宋洋;王喜莉;王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资料为经胃镜检查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共18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47-78岁,平均55.4岁,对照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45-82岁,平均56.8岁.

    作者:赵晓东;郭海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临床应用的青霉烯类抗生素

    1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特征: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菌与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毒性及耐药性低,抗绿脓杆菌活性强,对静止状态细菌亦有杀灭作用;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并有抑制作用.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产生菌、枸橼酸杆菌属、肠杆菌属等β内酰胺酶高度产生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

    作者:耿作舫;付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