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晶;梁伟;李晓巍
日常临床工作中,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贫血比较常见,达到需要透析治疗的标准时,病情复杂危重、并发症增多,需及时、恰当、有效地治疗.本文总结多年来,透析、应用益比奥(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EPO)、缺铁患者加用益源生等综合治疗肾衰竭合并贫血的资料.
作者:王利然;裴君华;杨蜜;孟昭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 NDDS)是指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鼻腔给药历史悠久,但过去大多用于治疗鼻炎、鼻塞等局部疾病,起局部消炎、收敛、杀菌等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辅料和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者:刘凤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肺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心律失常+老年肺心病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为掌握这类心律失常的特点,合理治疗,降低死亡率,本文对近年来收治的647例老年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318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曹丽华;胡海燕;吴宝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TS)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导致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同时静脉缓慢注射远志皂苷,测定其对损伤大鼠血清中CPK及心肌组织中SOD和NO生成的影响,并测定心肌梗死的重量.结果:TS可以抑制大鼠血清CPK的升高和心肌组织中NO的形成,提高SOD的活力,减少大鼠心肌梗死的范围.结论:TS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机制可能和抗氧自由基及NO自由基的形成有关.
作者:郭健龙;沈志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紫草油微型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复凝聚法,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囊材,制备紫草油微型胶囊.结果:佳工艺为:阿拉伯胶5g,溶于100m160℃蒸馏水中,加入紫草油5g,捣碎后转入烧杯中,加5%明胶溶液100ml,不停搅拌(转速为1500转/min),用10%醋酸调pH3.9~4.2,加入40℃400ml蒸馏水,取出烧杯,温度降到32~36℃时,立即加入冰块,温度下降至5℃左右时,加入蒸馏水稀释一倍后的甲醛2.5ml,搅拌10min,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pH7.5~8.0,继续搅拌30min,静置,过滤,抽干,即得.结论:此工艺操作简易,重现性好.
作者:孙爱霞;许婷;孙仁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是儿科系统中威胁健康、甚至在短期内危及生命的重症之一,病死率高,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除常规用抗生素、激素、强心利尿综合治疗外,我们开拓思路用扩张血管药物酚妥拉明加阿拉明联合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淑娟;魏建美;白静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痛及肾炎等临床症状.发病机理不清,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而诱发I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所致.多发生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以往临床上多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其副作用多,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作者:刘伟;李维;白海玉;张大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更好的控制康媛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当归、白芍和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Prodigy ODS-3(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75:15);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当归、白芍和黄芪的定性鉴别,阴性无干扰,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芍药苷在0.49-4.89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6%,RSD=0.97%.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用于康媛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益母草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2000年版中国药典为雷氏盐剩余比色法,但该方法用活性碳脱色测定会引起生物碱含量偏低,固将该法中用活性碳脱色改为用乙酸乙脂脱色,并对浸泡时间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浸泡1小时测定含量较高.结论:用乙酸乙脂脱色时浸泡1小时比较可行.
作者:肖丽娟;侴海英;李懿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脑水肿是脑卒中的主要病理改变,甘露醇作为常规使用的脱水剂,因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有主张小剂量应用,同样达到脱水效果的报道[1].本研究通过对1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半量组与全量组,分别检测其应用前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旨在比较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
作者:何忠;杨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温脾汤中诸药的不同组合及煎法对乌头碱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温脾汤为基础,配伍成不同组方,采用不同的提取工艺,应用紫外分光光法测定乌头碱的含量.结果:附子与干姜配伍能提高乌头碱含量,附子与大黄、甘草配伍能降低乌头碱含量,人参与附子配伍对乌头碱含量没有影响.结论:在温脾汤中,大黄、甘草能佐制附子的毒性,干姜能增强附子的功效.
作者:成明建;冯冠英;黄齐慧;宋文霞;陈小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早产儿即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28周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身长47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由于各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死亡率是足月儿的10倍.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正在逐年降低,我们自2004年1月-7月,共收治早产儿17例,我们应用护理程序护理早产儿,体会如下:
作者:杨叶艳;刘百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用C 18柱,甲醇-水-磷酸(50:50: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nm.结果:在4.775~191μg/ml的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R=1.000(n=6),平均回收率105.6%,日内精密度为1.63%(n=5).结论:此方法快速、专属,准确.
作者:董丽华;杨东华;高文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约占全身肿瘤的1%~2%[1],因此早期而正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本文收集5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喉癌的CT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段玉婷;傅玉存;贾慧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实验是采取碱变性方法从重组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DNA,并用EcoR Ⅰ,BamH 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DNA进行适当酶切,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酶切图谱加以鉴定.通过在紫外灯下观察电泳结果,证实利用碱变性方法提取质粒,同时通过酚氯仿抽提,得到的质粒DNA纯度比较高.并且证实酶切图谱与预计相符.从而说明在一般工厂的实验条件下可以进行操作.
作者:李潇;王明强;王滨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干扰素(Interferon,INF)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多功能蛋白质,包括α、β、γ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已被广泛地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且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在临床治疗初期会出现流感样反应、外周血象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1].-INF F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乙肝、丙肝需进行长达6月或更长时间的治疗,已有各种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如严重抑郁症合并自杀企图、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间质性肺炎、眼底出血、自身免疫疾病的诱发、严重肾功能障碍等[2].日本一项对使用干扰素治疗肝病患者的不良反应的监测统计显示,除流感样反应外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1.6%[3].
作者:张宇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间的临床状态,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AMI的一大症侯群,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统称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UCAD)的特殊治疗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 对象与方法
作者:景士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东菱克栓酶是一种新型单成分溶血栓改善微循环治疗剂,地尔硫(艹/卓)作为新一代钙离子拮抗剂,能直接扩张冠脉,抑制血小板聚集,解除冠脉痉挛.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96例,男56例,女性40例,年龄45-70岁,平均60.02,所有患者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诊断标准,并进行心肌酶以及心电图检查,无溶栓禁忌症,其中初发劳力型46例,恶化型24例,梗塞后4例,自发型22例,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
作者:左莉;王淑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茎叶总皂苷胶囊中的人参皂苷 Re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lC 18分析柱(250mm×4.6mm,5μm),乙腈-0.05%磷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线性范围:16~16.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0%.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作者:李长新;亓校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直肠结核患病率极低,易误诊为直肠癌,本文报告一例直肠结核误诊为直肠癌.女性,王××,40岁,肛门内坠胀感31天就诊,就诊前一周肛门坠胀明显加重,且出现全下肢疼痛,每日稀便4~5次,疼痛剧烈,时有便意,对症治疗两天后,下腹疼痛坠胀消失,但仍有肛门坠胀感.无发热盗汗等症状,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查体,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部无压痛,且未触及包块.肛门直诊:直肠子宫凹处,可触及-4×4厘米大小肿物,光滑中等硬触痛.胸片、胃肠钡餐造影、乙状结肠镜检等均未发现异常,血沉17mm/H,Hb10.7g,白细胞8.400,转外科手术探察,见直肠前壁,有5×3×3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行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为直肠结核性肉芽肿.
作者:周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