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不同工艺制阿莫西林钠含量稳定性考察

沈艳丽;孙颖;吴艳

关键词:阿莫西林钠, 高效液相, 喷干, 溶媒, 稳定性
摘要:目的:考察喷干工艺与溶媒工艺制得的阿莫西林钠的稳定性.方法:本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工艺生产的阿莫西林钠的含量,并通过加速实验跟踪测定了阿莫西林钠随时间变化,其含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考察以下两种工艺制得的阿莫西林钠的稳定性.结论:溶媒工艺制得的阿莫西林钠的含量稳定性较好.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西咪替丁治疗脑外伤所致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应激性溃疡是指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包括大手术)、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当溃疡发展侵蚀大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

    作者:金文成;孙禹威;陈方倩;张淑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654-2临床新用途

    654-2为M-胆碱受体阻断剂,可改善微循环,临床主要用于松弛平滑肌,解除痉挛,缓解疼痛,也可用于感染性休克.近年来随着654-2应用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了该药许多新的药效作用,现简介如下:

    作者:夏春燕;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维体舒肠溶衣片释放度检查研究

    目的:研究采用适当方法增加维体舒肠溶衣片释放度检查.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体舒肠溶衣片酸及磷酸盐缓冲液中乙酰水杨酸释放量.结果:乙酰水杨酸释放量测定在3.55μg/ml~35.5μg/m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可达99.7%.结论:增加了该制剂释放度检查,释放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具有实用性.

    作者:王洪福;吴玉山;刘宇;王景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含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中5-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250×4.6mm,10μm),以咖啡因为内标,甲醇-水(24:7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室温.线性范围为80~60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0.61%),辅料和内标物对测定无干扰.

    作者:黄宇红;张彦龙;王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提高青霉素产品质量工艺改造的研究

    目的:提高青霉素产品合格率.方法:应用水洗对青霉素滤液进行洗涤.结论:方法可行,费用低,且通过温度控制,对产品收率无影响.

    作者:黄美滨;白铁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现代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材绝大多数直接取自天然产物,并以原药材形式用于临床,因此中药材的评价对于提高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好建立在缜密、系统、全面的基础上,结合药理活性等指标,做出综合评价.指纹图谱、模式识别近年来发展较快,应用于多种领域,本文即对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并且简要介绍模式识别、形状评价、计算机技术应用、有限成分组合质量标准、药理学评价体系等方法.

    作者:刘文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工艺制阿莫西林钠含量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喷干工艺与溶媒工艺制得的阿莫西林钠的稳定性.方法:本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工艺生产的阿莫西林钠的含量,并通过加速实验跟踪测定了阿莫西林钠随时间变化,其含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考察以下两种工艺制得的阿莫西林钠的稳定性.结论:溶媒工艺制得的阿莫西林钠的含量稳定性较好.

    作者:沈艳丽;孙颖;吴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生脉饮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生脉饮是著名中医传统方剂,以人参补肺益气生津为主药,辅以麦冬养阴、清热以生津,五味子敛肺止汗而生津为佐使药.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固表止汗之功效,使气复律回,汗止而阴存,因久咳伤肺而气阴两虚者,亦可用本方益气养阴、润肺而止咳.

    作者:陈述;牟翠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炎Ⅱ号口服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肺炎Ⅱ号口服液是由我院30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优秀处方肺炎Ⅱ号煎剂改变剂型而来的,经哈尔滨市药检所制定标准,医院制剂许可证号为黑卫药制证字第哈-08号,批准文号为哈卫药制字(内)-(95-795)号.

    作者:金彦;梁哲;张力;王露;赵利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乳腺导管扩张病40例分析

    乳腺导管扩张病亦称细胞性乳腺炎,由Ewing于1925年首先提出.随着病理检查的普遍开展,发现的病例有增多趋势.本病在临床上与其他乳房疾病,尤其是乳癌较难区别,易导致误诊误治.我院自1992年5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本病40例.

    作者:靳银宝;张继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丁螺环酮及其活性代谢物的含量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丁螺环酮及其活性代谢物1-嘧啶哌嗪浓度.方法:用Hypersil BDS CN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四氢呋喃-磷酸盐缓冲液(15:15:70)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m-1,室温,紫外检测波长238nm,内标物为1-嘧啶哌嗪.结果盐酸丁螺环酮在10~200μg·mL-1范围内,1-嘧啶哌嗪在10~200μg·mL-1峰面积比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4,回收率为97.58%~105.4%,RSD均小于9%.本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

    作者:吴景岩;王锐成;孙美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丹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约有10%的UAP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约50%以上的急性的心肌梗塞由不稳定心绞痛发展而来的.为了有效控制减少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观察丹奥(奥扎格雷,辽宁丹东制药厂)的药效,我们用丹奥治疗常规治疗症状不理想的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宇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调整氮源提高青霉素产量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青霉素产量.方法:通过调整氮源比较,考查其对青霉素发酵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合适的氮源比例能够提高发酵水平.结论:青霉素的产量得到了提高.

    作者:曲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采收期对柳叶中邻苯二酚含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期柳叶中邻苯二酚的含量,并考察其变化规律,为柳叶的采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时期的柳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柳叶中邻苯二酚的含量.结果:7~8月柳叶中邻苯二酚含量高.结论,采收期是影响柳叶中邻苯二酚含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冯冠英;宋文霞;成明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利福霉素B的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目的:寻找新的菌种提高利福霉素B的发酵水平.方法:对菌株AmediterraneiXCl-02进行筛选、诱变,获得新的菌株.结果:获得高产菌株AmediterraneiXC9-25,生产能力较原始出发菌株AmediterraneiXCl-02提高1.385倍,效价达到10000u/ml.结论:通过工业方法产生菌株,并对其进行筛选变种是提高利福霉素B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日红;王高升;马秋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薄膜包衣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讨薄膜包衣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针对薄膜包衣过程中出现粘片、架桥、桥接现象等技术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结果:在使用包衣粉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了薄膜包衣外观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作者:王玮;刘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强心苷的利尿作用及其对血浆醛固酮的影响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异常升高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通过拮抗剂阻断这一系统的活性而起到治疗心衰的目的[1].强心苷类是传统的治疗心衰的药物,具有强心、利尿功能,本文通过小鼠代谢笼实验证明了强心苷类的典型药物西地兰D的利尿作用,同时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浆醛固酮浓度,结果表明:强心苷类药物西地兰D在1~2小时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RAAS有显著的影响,并探讨了强心苷类治疗心衰的机制.

    作者:吴荻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产膜过滤设备的应用与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膜过滤技术的研发日益拓宽,膜技术已受到各行业的高度重视.微生物发酵用的无菌空气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我厂抗生素发酵的空气除菌设备中就有上海核八所研发的PVDF膜为过滤材料、采用折叠技术制作而成的JPF型空气除菌滤芯,这项技术使发酵成本大幅下降.

    作者:刘钟郊;李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中若干问题探讨

    阿奇霉素是90年代推出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口服固体制剂分散片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多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观迎.

    作者:王建波;曲光;张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无菌分装设备工器具的清洁效果实验

    目的:对无菌分装设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生产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洁效果检测是否符合生产.方法:同时检验清洗设备的操作程序及方法是否可行有效及消毒液的配制使用.结论:无菌室清洁,消毒灭菌后使无菌环境达到要求,其澄明度,微生物,细菌内毒素都合格.

    作者:冯玉梅;修玉梅;律兰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