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划痕症对变应原皮试结果的影响分析

邱俊华

关键词:皮肤划痕症, 变应原皮试
摘要:变应原皮试(又称过敏原试验)是利用极小量变应原浸液作皮内注射,20min后观察皮肤反应;它是变态反应科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过敏原体内特异性诊断方法.然而据统计在所有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出现皮肤划痕症的占30%,划痕症患者的皮试结果常常表现为全套抗原阳性反应,因此造成检测失败,给临床特异性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科在近一年的临床实践中,针对皮肤划痕症病人采取了先调整传统的反应分级标准后再进行结果判断的方法去克服假阳性产生的整体差异.现介绍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高血糖综合征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49岁,以咳嗽、声嘶一个半月为主诉于2000年8月31日入院.一个半月来,患者间歇咳嗽,咳少量白色粘液痰,伴声音嘶哑、发烧(T39℃)、胸闷、气促,右胸不适,无咯血.在某结防部门做PPD试验阳性,并X线胸片等检查,诊为肺结核病,服异烟肼、利福平等多种抗结核药无效.发病以来食欲下降,体重减少6kg.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史,也无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史.

    作者:林友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死胎胎盘部分性植入3例

    胎盘植入是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原因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在临床较为少见.本文将我院临床上所见死胎出现的胎盘植入3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482例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前后的护理

    鼻腔外侧壁结构复杂,它有钩突、筛泡、半目裂孔、筛漏斗、额隐窝,而额隐窝为额窦鼻额管开口引流处,半目裂孔有前阻筛窦和上额窦开口引流处.上鼻道有后阻筛窦开口.蝶筛隐窝位于上鼻道的后上方,为蝶窦开口引流处.

    作者:李良珍;蔡庄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心源性胸水10例误诊分析

    胸腔积液是较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就诊时常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而行长期的抗痨治疗.一旦经积极的抗痨并辅以胸穿抽液治疗效果不佳时才考虑是否其他原因所致,这样不仅造成经济的浪费,而且常常引发药物毒性反应,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患者的治疗.为了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现就我院收住且延误诊治的10例心源性胸水作一分析.

    作者:管北生;谢晋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同胎龄人肾的形态结构观测

    目的:为研究和治疗肾脏疾病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观测了41例胎肾的组织结构和计量学数据.结果:胎儿后期胎肾结构与成人肾相似,但其浅层肾皮质一直可见正在发生与演化的幼稚肾小体.随胎龄增长,肾小体面数密度在下降.肾小体随机断面的平均直径和平均横截面积也略有下降.结论:人肾的发育-直到出生仍在进行.

    作者:林卡莉;钟瑞冲;袁娲;李海明;陈雅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早期后路AF系统内固定加选择性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总结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29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不同程度脊髓神经损伤的病例行后路AF系统内固定,并根据术中椎管造影选择对其中的18例进行椎管减压手术.所有手术均在伤后24~72h完成.结果:28例术后摄片均达到解剖复位.经过6个月至2年随防.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恢复.结论:对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合并不全性脊髓损伤的病人,早期进行后路AF系统内固定加选择性椎管减压具有减压彻底、复位满意、稳定性强、神经功能恢复好、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许步伟;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婴幼儿喉咽脓肿1例

    患儿,男,9个月,13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声嘶,轻度吸入性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疗效不佳,于2001年8月20日收入院,检查:体温38.7℃,脉搏130次/分,呼吸48次/分,体重5公斤.神志清楚.精神差,口腔粘膜舌面有少数散在白色膜状物,咽红,双扁桃体Ⅱ°肿大充血,喉部检查不合作.轻度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罗音.

    作者:廖志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洋地黄合用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58例临床分析

    洋地黄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房颤的首选药物,但临床上单用洋地黄对部分病例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对此,我们在应用洋地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龙华;林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血糖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血糖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高血糖症(高血糖组),15例血糖正常(对照组)采血进行血糖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和胰岛素抗体.结果:高血糖症组的胰高血糖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369.22±173.56ng/LVS 256.36±92.15ng/L,P<0.05),胰岛素抗体也高于正常对照组(1.71±1.39%VS0.58±0.71%,P<0.01),而两组胰岛素和C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窒息和胎龄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均无影响,窒息对胰岛素抗体有单独影响.而胎龄影响不明显.结论:胰高血糖素在新生儿高血糖症的发病中作用强于胰岛素.高血糖症时窒息和胎龄对胰岛素、胰高血糖索、C肽的水平无影响.

    作者:李锐钦;邓皓辉;柴鸣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中风急性期高血压的处理

    高血压是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中风过程中血压起重要的作用,中风急性期对血压的有效控制是救治中风的基本原则之一,血压能否调整在一个合理水平在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预后,中风后特别是急性期患者血压的控制程度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作者:朱宏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婴幼儿静脉置针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可保持静脉的通畅,完成持续或间断给药.由于其外套管的柔韧、无害和低刺激性,降低了刺破血管的危害,允许病人适当活动,尤其是小儿自控能力差,治疗不合作,滴速慢、输液时间长、易造成液体外渗、肿胀.另一方面,婴幼儿血管小、短、可供穿刺的血管少.为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作者:温春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降低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采用联合应用止痉药,辅助使用酚妥拉明、东莨菪碱,配合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抢救成功率93.7%(治愈率87.1%,好转率6.2%),死亡率6.2%.结论:在积极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强调联合应用止痉药,辅助使用酚妥拉明、东莨菪碱及痉挛期禁食,可显著降低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

    作者:甘晓虹;黄俊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影响颗粒剂溶化性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

    影响颗粒剂溶化性的因素较多,本文就颗粒剂的配方及其制备过程,分析影响颗粒剂溶化性的因素,并根据实验及生产实践提出解决方法.

    作者:孔明枫;凌雨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pH值和吐温对中药口服液消痤灵外观质量的影响

    中药口服液制剂往往有沉淀物生成,影响其外观.本实验通过调节消痤灵口服液的PH值或加入不同剂量的吐温-80,以观察其对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pH值或加入适量的吐温-80都能明显地改善消痤灵口服液的外观质量.

    作者:谢文健;张志祖;陈燕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结肠癌CT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有X线、CT检查资料的结肠癌病例,进行读片分析.结果:(1)结肠癌部位:盲肠8例,升结肠7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4例,乙状结肠10例.(2)BE和CT对病灶显示均较清楚,但是CT在显示病灶周围情况,腹腔转移灶的发现,TNM分期符合率方面明显优于BE.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TNM分期等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者:盛伟华;陈江莉;王彦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药并施治疗中风偏瘫治验

    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偏瘫,好发于45~70年龄段,患者一般有高血压病史,该病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本文利用针灸配合中西药对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偏瘫病例治疗进行了探讨.

    作者:马东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但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与限制型心肌病的鉴别.我们统计了经临床确诊或手术证实的资料完整的12例,旨在探讨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特点.

    作者:陈卫华;叶军;凌月蓉;游宇光;肖文;任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己酮可可碱的治疗新进展

    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的分子式是C13H20N4O3,化学名为3,7-二甲基黄嘌呤,属甲基黄嘌呤衍生物,它是一种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阻断cAMP转变为AMP,初作为血管扩张药用于治疗间歇跛行,后推广于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栓塞、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冻疮、静脉溃疡等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70年代起用于男性不育的体外刺激精子活力的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曾晓东;杨世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口腔疾病中作用

    一氧化氮是一种生物活性十分活跃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参与免疫、神经、消化、循环等多种系统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一氧化氮合酶是一氧化氮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一氧化氮及其合酶与牙髓炎、牙周炎、尖周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罗晓婷;高振;凌家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BiPAP呼吸机鼻罩通气抢救哮喘危重度发作2例

    例1,男,31岁,有哮喘史一年,诱因为油漆气味,因喘促、呼吸困难、前弓位、紫绀、大汗4h于2000年3月19日早晨6时入院,经吸氧、予氨茶碱、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素、酚妥拉明、硫酸镁、东莨菪碱,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积极治疗24h无效,患者神志模糊、紫绀、大汗、胸锁乳头肌收缩加强,呼吸36次/分,心率140次/分,频发房早,氧饱和度SaO260%,加用BiPAP S/T D30呼吸机进行鼻罩无创通气,选择同步触发通气模式(S)设置EPAP(呼气时气道正压)0~2cmH2O;IPAP(吸气时气道正压)由2开始增至8~12cmH2O,氧流量3~5L/分,约30min始症状好转,5h后哮喘症状缓解,紫绀消失,呼吸20次/分,心率100次/分,律齐,氧饱和度98%.

    作者:丁毅;潘全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