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芳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使用SCL-90量表,采取整体抽样法,调查34名贫困大学生,与常模、普通大学生对比研究.结论:贫困大学生中存在不同心理问题发生率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差异(P>0.05),与国内常模对比,除躯体、强迫因子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与普通大学生对比,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因子、总分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阳性者抑郁、强迫、敌对、人际敏感症状群居前列.
作者:黄东;刘民;陈建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钙剂和小剂量氯丙嗪辅助综合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有较好疗效,副作用甚微,以前少有报导,报告如下:
作者:陈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心内直视手术中以Foley氏尿管阻断动脉导管血流,缝闭动脉导管的方法.方法: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并行循环下切开主肺动脉,将Foley氏尿管经动脉导管插入主动脉,然后向尿管球囊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轻轻提拉尿管,阻断动脉导管血流后,行动脉导管闭合术.结果:全组52例应用Foley氏尿管控制动脉导管处分流的血液后,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可靠.平均住院日16.5天,全部病人康复出院,除开展此项技术早期发生一例灌注肺外,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Foley氏尿管阻断动脉导管血流,有利于术野显露,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有利于心肺保护,同时避免组织撕裂,喉返神经损伤和残余分流等并发症.
作者:李勇;李章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方法:对63例患者根据脑出血后意识状况分级、出血部位、出血量而分别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脑内窥镜下血肿穿刺碎吸引流,血肿纤溶引流,脑室引流等手术方式.结果:63例患者中,术后死亡12例,死亡率19.1%, 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Ⅰ-Ⅲ级者32例.结论:合理选择术式,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致残率效果明显.
作者:曾华元;刘金春;王述华;严显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寻找自生生活阿米巴原虫代替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观察滋养体的活体形态及阿米巴运动.方法: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法从菜田沟渠污水中进行人工筛选合适虫株.结果:分离到一株滋养体形态典型、运动活泼、无致病性及培养和保存方法简便的虫株,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教学时用自生生活阿米巴滋养体活体标本可以代替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观察活体形态及阿米巴运动.
作者:杨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的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pPNET进行观察.结果:肿瘤组织主要由小圆形细胞组成,部分为梭形细胞,细胞密集成巢,由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状,核染色质颗粒状,核仁不明显,多数可见核分裂象,可见有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除表达CD99外,还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性标记.结论:pPNET具高度恶性,其诊断除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外,免疫组化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缪作华;何珏;李良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曲马多、吗啡、芬太尼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方法:90例(ASAⅠ-Ⅱ)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T组(n=30)镇痛药液为0.6%曲马多+0.01%氟哌啶+0.15%布比卡因;M组(n=30)0.005%吗啡+0.01%氟哌啶+0.15%布比卡因;F组(n=30)0.0004%芬太尼+0.01%氟哌啶+0.15%布比卡因.采用佛山舒贝康(自控型)泵,选择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给药模式,其剂量分别为5ml-2ml/h-0.5ml.结果:①镇痛效应:VAS评分M组<T组<F组(P<0.01);②并发症恶心、呕吐发生率M组>T组>F组(16.6%~3.3%);嗜睡和瘙痒:M组>T组>F组.结论:术后行PCEA时,三种药物镇痛效应均较满意,以吗啡组为优,但副作用明显高于曲马多组和芬太尼组.
作者:叶军明;谢海玉;郭奕琼;单热爱;王万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报告自1999年1月至2001年8月在无或有CT定位情况下行脑内血肿碎吸及尿激酶溶解、引流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致顶;罗开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金边瑞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肖氏沙门菌(旧称乙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琼脂扩散法.结果:不同浓度的金边瑞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肖氏沙门菌、福氏痢疾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强,0.25g/ml~1g/ml的药液均有明显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5~20mm.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无抑菌作用.结论:金边瑞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肖氏沙门菌、福氏痢疾杆菌具有抑菌作用.
作者:叶和杨;马廉兰;张瑞其;曾靖;赖飞;朱遵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胃肠X线机后前位投照体位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左侧旁道合并AVRT的患者和14例AVNRT的患者根据后前位投照体位的影像,送入冠状电极,以该电极作路标,精确标测靶点图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率100%,随访2~12月无复发,1例AVNRT患者在消融中并发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一月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结论:在无C型臂X机条件下,应用胃肠X线机后前位投照体位,在熟悉后前位的影像学、精确标测靶点图、严格掌握消融方法的条件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全并AVRT和AVNRT疗效确切且安全.
作者:廖伟;阳贻红;谢东明;钟一鸣;赖晓芳;刘训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在外语学习中,阅读是一个基本切入点,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尽管现在人们同时强调其它技能的培养,但是阅读在促进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阅读是一个极其广泛的话题,笔者不可能包罗万象地来讨论这个问题,而是想从人们对阅读理解普遍认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实践来探讨非语言因素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
作者:刘宁生;钟霁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治疗学上的重大进展,是所有心脏病治疗学中唯一能真正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技术,该技术自1987年应用临床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技术更加完善成熟,我们自2001年9月在胃肠X线机下开展该技术,为4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手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伟;谢东明;阳贻红;钟一鸣;赖小芳;王小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左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的一期切除吻合率.方法:对18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全组左半结肠癌18例,术中行左半结肠切除、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方法安全可行,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痛苦,降低了肿瘤复发率.
作者:陈章永;胡侃;黄文峰;胡自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的特征及防治经验,提高听神经瘤的手术成功率.方法:对42例听神经瘤病人中出现并发症的26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术中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损伤2例,颅神经损伤21例,肺部感染2例,脑脊液漏3例,迟发血肿1例.结论:熟悉桥小脑角的解剖,术前MRI诊断,采用显微技术,提高手术技巧,严密观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何春明;张旭忠;蒋秋华;黄锦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方法: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4~48小时内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结果: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依旧是其主要出血原因,但由于肝硬化所致的肝源性溃疡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也占相当的比例,本文观察分别为17.98%及16.85%.结论:提示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尽早明确出血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一时难以明确出血原因者,治血措施应兼顾门脉高压及消化性溃疡两种因素.
作者:黄才斌;肖国强;廖跃光;张自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胃手术用连硬外麻醉时,辅助不同麻醉用药对胃的牵拉反应抑制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男性胃十二指肠穿孔行穿孔修补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K组:氯胺酮0.5mg/kg静注;D组:度冷丁1mg/kg,异丙嗪0.50mg/kg静注;P组:度冷丁0.86mg/kg,异丙嗪0.43mg/kg,氯胺酮0.43mg/kg静注.分别记录静注前、1min、5min、15min病人SpO2、R、P、BP;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苏醒例数、术中躁动数、追加辅助用药例数、术中恶心、呕吐例数.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各组病人手术期间BP、HR、SpO2、R变化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P组追加药物明显少于其余二组、术毕清醒患者明显多于其余二组.结论:P组对抑制胃的牵拉反应效果优于其余二组.
作者:刘平;余清河;王兴高;黎葵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用于流产在国内、外已广泛运用,近年来,米非司酮还用于紧急避孕、引产以及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异位妊娠等.各家对其临床效果均有不同报道,我站自1997年初至1999年12月收治因非病理性原因要求终止妊娠,经口服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流产者20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周懋森;朱用姣;兰七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研究慢性胃炎转归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我们对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的108例慢性胃炎进行了10~15年内镜随访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春花;周利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摘除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门诊及住院病人92例,共计182颗消化道息肉,按常规胃肠镜检查术前准备,肠道准备禁用甘露醇,采用日产奥林巴斯PSD-10型高频电发生器,对消化道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摘除或灼除.结果:全部息肉均被完全摘除,未出现穿孔及大出血等并发症,部分病例复查后见局部粘膜轻度充血糜烂或疤痕形成,有些病例局部与正常粘膜几乎一致.结论:高频电摘除消化道息肉,具有治疗彻底,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副作用小,且易于推广等优点.
作者:黄才斌;欧阳锦盛;张自翔;廖跃光;江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肿瘤病人的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需化疗3~5个周期,多则6~8个周期,由于反复长期的静脉穿刺,以及抗癌药物的局部血管刺激,病人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此,我们在实行常规静脉选择和穿刺原则下,在化疗药物后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静脉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菁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