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靖;黄贤华;赖华;邱吉汉
目的:分离鉴定酵母样菌的种类,浅谈ATBFUNGUS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念珠菌鉴定采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显色试验及API20CAUX鉴定系统.新生隐球菌经墨汁涂片镜检、咖啡酸试验、尿素酶试验及37℃生长鉴定证实,以标准菌株作质控株.药敏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FUNGUS试剂盒.结果:46株酵母样菌,念珠菌占82%,新生隐球菌8例,均从脑脊液中分离,6种酵母样菌MIC分别为5-氟嘧啶2~32mg/L,二性霉素B 1~4mg/L,制霉菌素4~8mg/L,咪康唑1~8mg/L.结论:念珠菌鉴定采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显色试验及API20CAUX鉴定系统等方法,结果稳定、实用性强、重复性好,是酵母样菌鉴定的主要程序和方法.ATBFUNGUS真菌药敏试验盒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是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方法之一.
作者:何惠英;叶小英;钟淑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张某,男,2 6/12岁.因张口困难3天,于2000年4月5日10时入院.患孩病程中无发热、无呕吐、无昏迷.无外伤史.无计划免疫史.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苦笑面容.皮肤无感染灶,无疤痕.左眼裂较小,瞳孔等大圆形,光反应灵敏.牙关紧闭,口角向右侧歪斜.颈僵硬.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全身肌张力增高,有时角弓反张.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化验:血WBC8.1×109/L,N 0.59,L 0.41.诊断:破伤风.按破伤风治疗13天,上述症状体征消失,痊愈出院.
作者:刘金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序言早在1924年Clarke就从人龋齿中分离出了变链球菌(Mutan streptococcus),但当时并未注意到它与龋病的关系.直到本世纪60年代初研究龋病的致病菌时,此菌才被学术界重视起来.1960年Fitzgerald和Keyes在仓鼠实验性龋中证实了某些链球菌有致龋作用,且能在动物之间传播,他们称此菌为诱龋链球菌(caries-inducing streptococcus).
作者:罗晓婷;高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当疤痕子宫逐渐裂开、出血少、无典型破裂先兆时,临床上往往容易忽视.作者于2000年9月收治一孕妇,疤痕子宫全层裂开,胎儿存活于腹腔内而孕妇并无明显症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幼琳;谢勤英;李园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给通过临床造影术来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提供参考依据;为断肢再植、自体大静脉移植或搭桥以重建血液循环术[1~3 ]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患有下肢静脉疾病的男性成人X线造影片和正常成人男尸下肢各31侧(左右各半),在股、胭静脉上取五个位点分别进行外管径测量.结果:发现在第一、二、三、四、五位点上,男尸左侧依次为9.9871±0.3385(x±S x)mm,8.1194±0.4052mm,8.5242±0.3812mm,8.2274±0.4347mm,8.1932±0.3840mm;男患左侧分别是13.5984±0.4529mm,13.9597±0.3452mm,13.4677±0.3379mm,13.9613±0.3750mm,13.0742±0.3933mm;男尸右侧为9.4806±0.3903mm,8.1790±0.3889m,8.2935±0.3879mm,7 7726±0.3876mm,8.0387±0.4393mm;男患右侧 14.3242±0.4629mm,12.4729±0.2928mm,14.2306±0.4167mm,13.9323±0.4613mm,13.7968±0.4456mm.经方差分析,P值<0.01.结论:尸体与病理造影片的股、胭静脉外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下肢静脉造影是临床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4].尸体与病理造影的股、胭静脉管径均数比,有九个位点是<0.6667,说明静脉血管的储备容量弹性很大.
作者:郭明宇;刘仰斌;刘凤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08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单极、双极股骨头及全髋置换术.结果:108例术后2~3周均扶双拐下地活动.80例获2~5年随访,疗效按1980年第一届全国骨科会议拟定的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满意率(6-4级):单极股骨头置换87.5%,双极股骨头置换90.9%,全髋关节置换93.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满意方法,可促进老年人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游辉;钱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观察却老壮骨片(壮骨片)连续给药后对家犬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及性质.用壮骨片0.167、0.334、0.668mg/kg/d和甲基炔诺酮(0.154mg/kg/d)及尼尔雌醇(0.514mg/kg/d)给家犬连续口服180d,观察用药期间毒性反应及停药21天期间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在用药150天后,壮骨片高剂量组和甲基炔诺酮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长虽略有减慢,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剂量组各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变化.壮骨片在相当成人常用量74.2倍的大剂量下对家犬无毒性.
作者:傅万山;杨解人;徐瑶;桂常青;洪宗元;张良华;宋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性,20岁.因左肘关节陈旧性脱位伴肱骨上段粉碎性骨折人院.患者平素健康,发育中等,月经正常.无家族性及传染性疾病病史.体检:血压114/75mmHg,X线胸、心、肺正常,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近期无感冒及胸部不适.食欲正常.入院后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心率88次/分,P-QRS波无异常;ST段无异常偏移,T波IavL直立>R/10,TⅡavF直立<R/10,TⅢavRV1-4倒置,V5呈正负双向.嘱患者吸屏气再次描记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心率无明显变化,P波无改变,QRS波电压略增高或深,T波Ⅰ、Ⅱ、avLavF直立>R/10,TⅢ浅倒,TavRV1倒置,Tv2-6直立>R/10,ST段无明显异常偏移.一周后复查ECG仍出现相同图形.
作者:王金桃;徐冬英;陶立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癌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技术.方法:对4例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灌注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等化学药物治疗.结果:4例患者3例行二次灌注化疗,1例行1次,共7次,均插管成功.4例患者自觉症状均有改善,其中一例一次治疗肿瘤缩小50%以上.结论: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近期疗效肯定,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祥财;李国忠;李树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28例有断端分离移位的肱骨干骨折患者,运用上肢外展支架,固定伤肢于肩外展、肘屈曲各90°,前臂中立位,并于固定后一周内每天对肱骨纵向持续挤压约半分钟.7天内分离移位矫正有效率96%.提示运用上肢外展支架固定能很好矫正肱骨干骨折分离移位.
作者:郑文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眼爆竹伤是一种农村常见且严重的眼外伤.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喜庆佳节时燃放爆竹越来越多,且目前爆竹的威力越来越大,甚至有用烈性炸药制造的爆竹,从而使眼爆竹伤的发生也明显增多.现将我院近10年来接诊的眼爆竹伤107例(124眼)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曾北京;赵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随着血HCG测定敏感度的增加,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得绝大多数异位妊娠破裂前得已诊断,为药物治疗创造了条件.如何选择药物及佳治疗方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对32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氨甲喋呤配伍中药治疗方案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莉琴;杨晶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分析了18例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SSS)的可能促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临床治愈率100%.着重讨论早期足量选用耐青霉素酶抗菌素静脉滴注,不提倡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治疗,提出2%百多邦软膏可作为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作者:孙传寿;叶小英;林儒斌;熊清华;万春雷;施银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由于单纯母乳喂养,近几年新生儿、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病例有所增加,并有不少文献报道,但对外科治疗效果评价甚少.这几年我们共收治因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儿14例,其中手术治疗12例,另有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涛;涂勇;潘丽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恶性疾病.是恶性浆细胞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有骨质破坏、瘤细胞浸润、肾功能不全、免疫球蛋白异常、贫血及感染等.近2年来,我们用米托蒽醌联用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治疗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敬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治疗组男性66例,女性39例,年龄在18~67岁,平均年龄45.2岁.全组105例,低分化鳞癌84例,高分化鳞癌11例,未分化鳞癌15例,其他类型5例.治疗方法采用60ca放疗并用顺铂、5-Fu化疗.
作者:段雪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实验时将动物(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组Ⅰ)、缺氧组(组Ⅱ)、缺氧+吸氧组(组Ⅲ)、缺氧+NO吸入组(组Ⅳ)和缺氧+NO吸入+氧吸入组(组V).结果:组Ⅱ与组Ⅰ比较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增高,氧分压(PO2)、血浆NO明显降低,血浆ET-1明显增高.析因分析处理间P<0.01,交互影响P<0.01,表明吸入NO同时吸氧有交互影响.结论:NO与ET-1参与了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吸入NO同时吸氧能显著降低慢性缺氧性脉动脉高压,增强肺氧合.
作者:黄明夏;齐宝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缺血性脑中风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较高.近2年来,我们用路路通(吉林东北虎制药厂)治疗脑梗塞50例,与未应用路路通治疗的50例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漆化华;钟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临床送检可疑真菌感染114株标本进行培养,根据菌落不同颜色的显色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进行鉴定,并与常规鉴定方法(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血清芽管试验、米粉吐温80琼脂培养及糖同化试验、墨汁染色、尿素酶试验、咖啡酸试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小英;何惠英;钟淑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置管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例,有效率86%,且死亡率仅14%,明显好于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颅手术.本方法简单易学,不需要在手术室,仅在床边就可做.它的优点还有:损伤轻微,并发症少,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疗效明显,花费少,易为患者和家属接受.
作者:万通;王柏群;钟善全;阳小灵;谢东阳;刘先发;施华球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