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皮酚对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PKB与PKC表达的影响

毛心韵;逢德志;罗文哲;王建杰

关键词:丹皮酚, 乳腺癌, PKB, PKC
摘要: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小鼠乳腺癌细胞中蛋白激酶B(PKB)与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摸型,随机分成丹皮酚低剂量组(Pae L组)、丹皮酚高剂量组(Pae H组)、环磷耽胺阳性药物对照组(CTX组)以及摸型对照组(Control组)4组.兔疫组化法检验PKB与PKC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和摸型对照组相比,丹皮酚低、高剂量组PKB和PKC的表达比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皮酚的抗乳腺肿瘤作用与PKB和PKC的表达降低有关.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手术78例术前焦虑的作用探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胆结石手术患者,共156例,病例选择年限为2015-02~2017-02.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人性化护理干预,n=78)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78).对比两组术前焦虑情绪缓解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焦虑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研究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7%(77/78)、91.0%(71/78),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前焦虑情绪,促使其积极面对手术,且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王育兵;王科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分析2013-01~2014-12在我院心内科住院部接受药物治疗50例冠心病患者的数据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实验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PRI和MPA检查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整体有效率和检查结果改善率较高,且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彦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二甲双肌联合利拉鲁肽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二甲双孤联合利拉鲁肽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6-05~2017-05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二甲双孤治疗,实验组采用二甲双孤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指标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不良反应有所缓解,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二甲双孤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建伟;崔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CF-7细胞电化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样品保存条件对MCF-7细胞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研究.结果:随着细胞样品放置时间增长,放置温度增高,细胞质中电活性物质分解,细胞电化学信号减弱,且细胞样品检测液pH值减小.样品在-20℃下保存对电化学信号影响要小于4℃.结论:细胞样品放置时间、温度对样品检测的准确度有较大影响.

    作者:李光植;焦宇;温馨;高洪福;李秀玲;武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周周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纳入实验的300例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上肢加做尺神经的F波,下肢加做胫神经的H反射检查.结果: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异常率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反射的异常率比F波的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异常率比5年以下的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胫神经的H反射是敏感指标.

    作者:张继泽;潘颖华;代淑华;董中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宁夏固原南部山区儿童腺样体肥大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像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宁夏固原南部山区儿童腺样体肥大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像学检测方法的研究为制定儿童腺样体肥大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固原南部山区(四县一区)怀疑腺样体肥大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诊断方法采用(MRI)磁共振检查方法和常规(CT、X线)检查方法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宁夏固原南部山区的受生活水平影响、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城市和山区生活水平对比,城市儿童腺样体肥大阴性率高于山区(P<0.05);各县区生活环境对比,浸源县环境绿化好,阴性率100% 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MRI(磁共振)与鼻咽部侧位X线平片、CT扫描测量法检查方法对比研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3%和50%.结论:宁夏固原南部山区的儿童腺样体肥大发病率受生活条件影响,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有一定影响.其检查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检查的准确性提高.

    作者:杨继团;胡旭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ET-1、5-HT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急性期血中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12~2017-07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当天治疗前采血,用酶联兔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浆ET-1、5-HT水平,将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存在正相关.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ET-1和5-HT水平较对照组增高,ET-1联合5-HT检测可做为早期诊断和早期预测DVT的标志物,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对DVT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利;金松;程明勋;孙瑶;杨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完全胃肠外营养对不同胰腺疾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究对不同胰腺疾病患者行以完全胃肠外营养的疗效,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5-01~2016-03我院收治的101例不同胰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观察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及护理后,急性、慢性、复合性以及癌性患者的转铁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均较治疗与护理前明显增加,且患者体重也有所增加;有8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脓毒症.结论:对不同胰腺疾病患者行以完全胃肠外营养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王清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I)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10~2017-10收治的7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75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在征得两组受试者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维生素A、E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Perason相关分析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E含量及分布占比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ason相关分析提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121、-0.110,P<0.05).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存在着负相关性,提示患儿家属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补充维生素.

    作者:姬粉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我院2016-12~2017-12所撷取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62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传统颌间结扎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7.4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显示为:6.45%、41.93%,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高广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专科护理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于我院就诊行CE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100例,采用《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专科评估表》进行术后评估并实施专科护理)和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开展护理干预前及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患者心理状态变化进行评估,观察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术后结合《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专科评估表》开展专科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应激情绪,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屈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致心肌损害51例的回顾及干预的研究

    目的:增加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心肌损害的情况,及时治疗.方法:对5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5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中引起心肌损害43例,经常规的更昔洛韦、阿糖腺普、磷酸肌酸钠等治疗,治愈8例(15.6%),好转41例(80.4%),未愈2例(4%).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患儿的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高,提示需要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进行常规的心肌酶酶谱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早治疗.

    作者:李春玉;王丽敏;聂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致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过去一年时间治疗的42例重行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病患资料,并且根据实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依照格拉斯哥昏述评分的体系进行跟踪式比对,42例病患中恢复较好的占5例,中级残缺的占10例,重度残缺的占13例,植物人生存条件的存在4例,死亡病患10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开颅治疗方法优于传统治疗,要尽可能的提升对此类病症的关注,并且及时的进行医治,按时定期的进行CT的复查,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病患更好的痊愈.

    作者:王维峰;杨琳红;李洪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vW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von WilleBrand facto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方法:筛选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6-11~2017-09收治的下肢DVT患者358例为DVT组,健康自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以ELISA法测定vWF在血浆中的浓度.结果:试验发现DVT组(58.45±8.48)ng/mL与对照组(53.24±9.95)ng/mL,DVT组数据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得出t=2.293,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DVT急性期患者的血中,vWF浓度升高,表示vWF可能参与DVT急性期的形成过程,vWF介导的血小板粘附的具体机制仍需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研究仍为DVT早期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范东旭;薛金枝;孙瑶;王瀚锐;程明勋;金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40例,设计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关节活动度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和步态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4周、8周后,踝背屈角度增加、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步态较前改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能增加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踝背屈角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范艳萍;赵彦博;栾天明;潘珠;王文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I-激活人甲状腺原代细胞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的研究

    目的:探讨I-诱导的人甲状腺原代细胞的氯通道的电生理学及药理学特性.方法:干贴壁法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兔疫荧光法鉴定甲状腺原代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氯通道电流;阴离子置换法研究氯通道离子选择性.结果:细胞外灌流NaI(1μmol/L)可激活甲状腺原代细胞膜氯通道开放,产生氯电流,该电流有明显外向优势,无电压及时间依赖性失活,其翻转电位接近氯离子平衡电位.该电流可被氯通道阻断剂NPPB抑制,同时该电流具有客积敏感性,能够被47%高渗溶液抑制.该通道对阴离子的通透性依次为:I->Br->Cl->Gluconate-.结论:NaI可以激活人甲状腺原代细胞客积敏感性氯通道,该通道对I-的通透性高于Cl-.

    作者:徐剑英;刘勇;郑衍芳;王立伟;陈丽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法舒地尔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中Sema3 A及MAP-2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试验经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动物摸型的建立,检测HIBD新生大鼠脑细胞中Sema3A和MAP-2的表达变化及给予法舒地尔干预后对其表达影响.方法:选用7d龄清洁级健康的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组)和法舒地尔组每组50只.各组再次分为6h、24h、48h、72h和7d,共5个小组,每小组10只小鼠,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小鼠,兔疫组化方法比较各组各时间点Sema3A和MAP-2的表达.结果:Sema3A蛋白在假手术组各时刻表达量少,HI组表达阳性数量高于假手术组,而法舒地尔组低于HI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MAP-2表达低于假手术组,法舒地尔干预后其表达增多,但仍低于假手术组.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Sema3A蛋白的表达,增加MAP-2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在HIBD中起保护的内在机制之一.

    作者:宋丽娜;王显鹤;赵艳果;吴祥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髓部骨折患者血清IGF-1及骨转换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转换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兔疫法测定68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5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正常男性老年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兔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正位腰椎(L2~L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MD).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腰椎、股骨颈BMD、血清IGF-1水平较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降低(均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PINP、N-MID水平较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降低(均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血清β-CTX水平较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升高(均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血清IGF-1与患者腰椎、股骨颈BMD呈明显正相关(r=0.427,r=0.396,均P<0.01),血清IGF-1与患者血清PINP、N-MID成明显正相关(r=0.399,r=0.401,均P<0.01),与患者血清β-CTX呈明显负相关(r=-0.457,P<0.01).结论:血清IGF-1水平降低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测定患者血清IGF-1、PINP、N-MID、β-CTX水平可作为预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参考指标.

    作者:柴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cr、β2-MG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02~2017-07糖尿病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Scr、β2-MG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24%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cr、β2-MG水平、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Scr、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Scr、β2-MG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敏;于家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电图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07~2017-03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并确诊为脑肿瘤患者50例,使用16导常规脑对患者的脑电图进行监测,分别监测并记录患者1h及24h脑电图变化情况,并对其实验对象的1h和24h脑电图异常检出率和定位率进行计算分析比较.结果:对50例脑肿瘤患者1h脑电图分析,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局灶异常、弥漫性异常和懒波灶等,分别为31例(62%),8例(16%),1例(2%).脑肿瘤中,总样本中,良、恶性脑肿瘤例数分别为38例和12例,二者对比脑电图检出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26).50例脑肿瘤患者1h和24h脑电图分析,异常检出率比较分别为76%、96%,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04).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2%、94%,二者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75;P=0.003).结论:在脑肿瘤患者发病的早期,有一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脑电图的异常,这为脑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且脑电图对恶性脑肿瘤的诊断价值要优于良性脑肿瘤的诊断,24 h脑电图在对脑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较1h脑电图的诊断更具有价值.

    作者:于锋;靳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