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肌联合利拉鲁肽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庞建伟;崔红

关键词:二甲双孤, 利拉鲁肽, 糖尿病,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孤联合利拉鲁肽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6-05~2017-05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二甲双孤治疗,实验组采用二甲双孤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指标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不良反应有所缓解,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二甲双孤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ICU胸腹部术后患者的影响价值分析

    目的:对ICU胸腹部术后患者中开展全方位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ICU胸腹部术后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术后12h、24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泵药液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胸腹部患者中开展全方位护理,能够使其疼痛得到显著缓解,并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陈慧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从本院选取2016-08~2017-08进行治疗的80例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比分析两患者治疗效果、颈动脉斑块面积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有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缬沙坦对UUO大鼠肾组织Klotho蛋白、FGF2/FGFR1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单侧榆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Klotho蛋白、FGF2/FGFR1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UUO组和缬沙坦组,24只/组.对照组、摸型组以0.9%Nacl 2mL/d灌胃,治疗组在UUO组的基础上以缬沙坦30mg/kg溶解在0.9%Nacl 2mL/d灌胃.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7,14天分别处死8只,处死前搜集血液及24h尿液,以备检测相关指标.取左侧肾脏,石蜡包埋,待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利用兔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中Klotho蛋白、FGF2、FGFR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血肌醉(BUN)、尿素氮(Scr)及24h尿蛋白(24h UP)明显低于摸型组(P<0.05),与摸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间质组织中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FGF2、FGFR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能延缓肾间质纤维化,上调Klotho蛋白的表达,下调FGF2的表达.推测缬沙坦改善肾脏纤维化可能与上调Klotho蛋白有关.

    作者:韩小霞;康晓明;高利娜;徐海生;聂晶;杨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分级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分级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02~2016-11收入9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分级护理,比较两组NIHSS评分、自主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中护理前NIHSS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NIHSS评分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中观察组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分级护理,有效神经缺损恢复程度,缩短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林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透明质酸脂质体制备及释放研究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托氟啶脂质体(HA-TFu-Lip),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建立药物含量测定方法,拟合释药摸型,探讨其释放行为和机制.结果:TFu-Lip和HA-TFu-Lip以扩散机作用缓慢释放.结论:获得较为满意的HA-TFu-Lip载体,其体外释药具有一定的缓释性.

    作者:吕佳书;郭欣;姜思亮;田泽群;杨春荣;苏瑾;胡艳秋;孙维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瘢痕子宫产妇的产程和分娩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瘢痕子宫产妇产生及分娩后疼痛的而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0例高龄瘢痕子宫产妇,产妇均为2016-04~2017-04到我院就诊,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短产程、长产程、平均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瘢痕子宫产妇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缩短产妇产程,减轻分娩后疼痛.

    作者:张晓娇;张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指标变化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79例,按照视网膜病变分期将其分为两组:I~III期为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37例,IV~VI期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组)42例,另外选取糖尿病肾病正常眼底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NR),观察各组患者身高、体重、血压、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PDR组及PDR组的收缩压、病程、空腹血糖、HbA1c、血尿酸、Scr、BUN、UAER、TG、TC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PDR组比较,PDR组的收缩压、HbA1c、血尿酸、Scr、BUN、UAER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病程、空腹血糖、HbA1c、Scr、BUN、UAER、TG呈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指标的变化与视网膜病变是相关的,参与了糖尿病肾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作者:孙珊珊;刘中柱;牛效清;张国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循证护理模式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循证护理摸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03~2016-05收治的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终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值得应用与推广的重要价值.

    作者:于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40例,设计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关节活动度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和步态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4周、8周后,踝背屈角度增加、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步态较前改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能增加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踝背屈角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范艳萍;赵彦博;栾天明;潘珠;王文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vW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von WilleBrand facto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方法:筛选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6-11~2017-09收治的下肢DVT患者358例为DVT组,健康自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以ELISA法测定vWF在血浆中的浓度.结果:试验发现DVT组(58.45±8.48)ng/mL与对照组(53.24±9.95)ng/mL,DVT组数据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得出t=2.293,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DVT急性期患者的血中,vWF浓度升高,表示vWF可能参与DVT急性期的形成过程,vWF介导的血小板粘附的具体机制仍需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研究仍为DVT早期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范东旭;薛金枝;孙瑶;王瀚锐;程明勋;金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尿Netrin-1及IL-18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尿神经导向因子-1(Netrin-1)及尿白介素18(IL-18)水平检测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入住急诊科ICU的脓毒症患者(60例)的基本信息,被纳入研究对象的脓毒症患者在入急诊科时未并发肾损伤.患者入急诊科以后连续观察肾功能及尿量的变化,根据患者在观察期间是否发生了急性肾损伤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AKI组(24例)和脓毒症非AKI组(36例),检测两组患者入科以后第0h、4h、8h、24h、48h的尿Netrin-1、尿IL-18、血肌酐(Scr)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尿Netrin-1、尿IL-18诊断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效能.结果:AKI组患者SCr水平在入科第48h时达入科(0h)的1.76倍,可诊断AKI.AKI组患者尿Netrin-1水平在入科后4h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患者尿IL-18水平在入科后8h高于非AKI组(P<0.05).尿Netrin-1、IL-18与Scr呈正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发现,4h尿Netrin-1及8h尿IL-18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尿Netrin-1、尿IL-18水平均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出现显著升高,对脓毒症AKI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年亚文;胡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肾脏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各期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01~2017-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CKD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透析时间、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于透析前清晨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iPTH、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铁蛋白等项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危险因素.结果:iPTH升高检出率为22.1%,CKD1-5期患者iPTH升高占该组人群的比例分别为2.8%、5.6%、12.5%、23.3%、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CKD分期关联密切,Alb、血P是慢性肾脏病患者SHPT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CKD2期比CKD1期SHPT患病的风险增高4.2倍(P=0.05),CKD3期与2期SHPT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CKD4期较3期SHPT患病风险增高5.3倍(P=0.01),CKD5期较4期SHPT患病风险增高5.6倍(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SHPT发病率及严重程度逐渐加重.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低白蛋白血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SHPT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蔡天蕊;李长红;赵春艳;王振;张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致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过去一年时间治疗的42例重行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病患资料,并且根据实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依照格拉斯哥昏述评分的体系进行跟踪式比对,42例病患中恢复较好的占5例,中级残缺的占10例,重度残缺的占13例,植物人生存条件的存在4例,死亡病患10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开颅治疗方法优于传统治疗,要尽可能的提升对此类病症的关注,并且及时的进行医治,按时定期的进行CT的复查,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病患更好的痊愈.

    作者:王维峰;杨琳红;李洪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介人栓塞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联用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血管瘤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02~2017-02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n=30)与介入栓塞与聚桂醇注射联合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选择的肝血管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汁酸水平经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2例,疼痛1例,发热2例,并发症率为16.7%;对照组恶心3例,疼痛2例,发热1例,并发症率为2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瘤体局部注射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总胆汁醇水平,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瑶;冯晓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纳米碳酸钙对口腔义齿基托材料抗老化性的研究

    可摘局部义齿是修复牙列缺损的常见方法,是利用义齿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峪、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形态,所以要求材料要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巨化学性能稳定、不易老化等特点.本课题通过在义齿基托材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CaCO3 颗粒形成义齿基托复合材料,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义齿基托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冬霞;赵嘉珩;刘明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雄激素受体在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人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两种乳腺癌术后病理标本各40例,用兔疫组化法检测A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在两种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且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①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和TNBC中AR的阳性率分别为72.5%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A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有关(P<0.05);TNBC中AR表达与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有关(P<0.05).结论:①AR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和TNBC中均阳性表达,有望成为新的内分泌治疗靶点.②AR拮抗剂在Her-2过表达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可能优于TNBC.

    作者:刘坤;李义强;张洋;胡少军;王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改良连续皮内缝合辅助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改良连续皮内缝合辅助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自然分娩产后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07~2017-06自然分娩初产妇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会阴侧切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连续皮内缝合辅助会阴侧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后疼痛程度、产前、产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秩和检验可知,观察组产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连续皮内缝合辅助会阴侧切术应用于初产妇自然分娩可减轻产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宁夏固原南部山区儿童腺样体肥大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像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宁夏固原南部山区儿童腺样体肥大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像学检测方法的研究为制定儿童腺样体肥大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固原南部山区(四县一区)怀疑腺样体肥大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诊断方法采用(MRI)磁共振检查方法和常规(CT、X线)检查方法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宁夏固原南部山区的受生活水平影响、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城市和山区生活水平对比,城市儿童腺样体肥大阴性率高于山区(P<0.05);各县区生活环境对比,浸源县环境绿化好,阴性率100% 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MRI(磁共振)与鼻咽部侧位X线平片、CT扫描测量法检查方法对比研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3%和50%.结论:宁夏固原南部山区的儿童腺样体肥大发病率受生活条件影响,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有一定影响.其检查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检查的准确性提高.

    作者:杨继团;胡旭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胰腺组织中F-actin、RegⅢ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水平变化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摸型中胰腺组织中F-actin、RegⅢ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把SD大鼠分成3组,每组15只,分别是摸型组、假手术组及空白组,急性胰腺炎的摸型组是利用3%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射到胰胆管内,把摸型组及假手术组分成四个时间点,即3h、6h、12h、24h,观察各点的胰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F-actin、RegⅢ的含量.结果:F-actin蛋白表达量在急性胰腺炎摸型组中,呈降低趋势,和假手术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RegⅢ蛋白表达量则明显升高在摸型组中,与假手术组及空白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大鼠急性胰腺炎的摸型创建成功,用3%牛磺胆酸钠溶液,在胆胰管内逆行注入;F-actin蛋白表达量在急性胰腺炎摸型组中,和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呈现减低的趋势;而RegⅢ表达量在摸型组中,呈显著增高,和假手术组及空白组比较,在胰腺组织修复、再生方面RegIII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牛孝蓉;田桦;杜井峰;张雪梅;程开;赵金祷;朱艳丽;武荣国;卓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回肠拌式造口术对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血清GAS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5我院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7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6例.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GAS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48±0.57)d、住院时间(6.75±1.12)d短于对照组(4.62±0.78)d、(8.27±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GAS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均能降低左侧结肠癌患者血清GAS水平,且回肠袢式造口术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程春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