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透明质酸脂质体制备及释放研究

吕佳书;郭欣;姜思亮;田泽群;杨春荣;苏瑾;胡艳秋;孙维彤

关键词:透明质酸, 脂质体, 托氟啶, 体外释放
摘要:目的:制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托氟啶脂质体(HA-TFu-Lip),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建立药物含量测定方法,拟合释药摸型,探讨其释放行为和机制.结果:TFu-Lip和HA-TFu-Lip以扩散机作用缓慢释放.结论:获得较为满意的HA-TFu-Lip载体,其体外释药具有一定的缓释性.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出2016-12~2017-12在本院中医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内科病患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选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活血化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4%,可见,研究组在总体有效率方面要比对照组高,产生的差异非常显化,统计学意义较为突出(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2%,研究组在不良反应出现率方面要比对照组低,产生的差异非常显化,统计学意义较为突出(P<0.05).结论:针对内科血瘀患者采取活血化瘀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且能够使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得以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vW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von WilleBrand facto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方法:筛选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6-11~2017-09收治的下肢DVT患者358例为DVT组,健康自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以ELISA法测定vWF在血浆中的浓度.结果:试验发现DVT组(58.45±8.48)ng/mL与对照组(53.24±9.95)ng/mL,DVT组数据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得出t=2.293,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DVT急性期患者的血中,vWF浓度升高,表示vWF可能参与DVT急性期的形成过程,vWF介导的血小板粘附的具体机制仍需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研究仍为DVT早期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范东旭;薛金枝;孙瑶;王瀚锐;程明勋;金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介人栓塞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联用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血管瘤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02~2017-02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n=30)与介入栓塞与聚桂醇注射联合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选择的肝血管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汁酸水平经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2例,疼痛1例,发热2例,并发症率为16.7%;对照组恶心3例,疼痛2例,发热1例,并发症率为2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瘤体局部注射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总胆汁醇水平,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瑶;冯晓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ICU胸腹部术后患者的影响价值分析

    目的:对ICU胸腹部术后患者中开展全方位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ICU胸腹部术后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术后12h、24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泵药液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胸腹部患者中开展全方位护理,能够使其疼痛得到显著缓解,并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陈慧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改良连续皮内缝合辅助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改良连续皮内缝合辅助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自然分娩产后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07~2017-06自然分娩初产妇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会阴侧切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连续皮内缝合辅助会阴侧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后疼痛程度、产前、产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秩和检验可知,观察组产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连续皮内缝合辅助会阴侧切术应用于初产妇自然分娩可减轻产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乙肝患者HBeAg、肝功能与外周血CD8+T细胞的关系

    目的:研究慢乙肝患者的两项常用实验室指标e抗原(HBeAg)、肝功能与外周血CD8+T细胞的关系.方法:收取慢乙肝患者76例,按感染状态的不同分四组:HBeAg阳性肝功能正常组13例;HBeAg阳性肝功能异常组25例;HBeAg阴性肝功能正常组20例;HBeAg阴性肝功能异常组18例.另收集健康对照组(HC)21例.分别检测生化学、血清学指标及CD8+T细胞水平,统计并分析数据.结果:肝功能正常慢乙肝患者(29.11±4.99)、健康对照(32.60±5.62)、肝功能异常慢乙肝患者(35.83±6.16)相比,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逐渐增高,且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慢乙肝患者的细胞兔疫应答功能不受影响;②判断慢性HBV感染的感染状态时,可参考肝功能水平,不必参考HBeAg状态.

    作者:刘文婷;姜翠雪;蔡育莹;李静;杨健;冯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USP18的多样性功能

    自泛素系统及其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被发现以来,很多研究表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s,USPs)的重要性.USP18蛋白(原名UBP 43)是这个家族的特殊成员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中,USP18被发现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仅是一种异肽酶,也是一种有效的干扰素信号通路抑制剂.因此,USP18在多种类型细胞的生物学途径发挥着协调者的作用.本文概述了USP18在各种兔疫调节过程中的多种功能,包括病原控制、癌症的发展和自身兔疫性疾病.

    作者:倪丽芳;张海珍;姜凌;郭志芳译;王景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对肾性贫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后对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7-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经检测血iPTH在300-600pg/mL,所有患者每周3次血液透析,每次4h,碳酸盐透析.所有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胶九每次2μg,每周二次血液透析当晚口服.观察骨化三醇治疗前后血Hb、HCT、iPTH、SF、TSA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经骨化三醇治疗后,血iPTH水平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明显升高,rhEPO的用量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纠正慢性肾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以明显改善肾性贫血.

    作者:赵春艳;李长红;蔡天蕊;张国艳;刘中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提取我院2015-12~2016-12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分析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液采集,并行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将三种级别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患者硬化程度的超敏C与血尿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3级高血压患者和2级高血压患者行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结果比较,3级高血压患者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2级高血压患者;2级高血压患者检测水平明显高于1级高血压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将形成斑块患者与内膜增厚患者的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结果相比较,形成斑块患者明显高于内膜增厚患者,统计学意义存在(t=4.6845,P<0.05).管腔狭窄患者的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形成斑块患者的检测结果,统计学意义存在(t=6.2605,P<0.05).内膜增厚患者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的患者,统计学意义存在(t=8.5761,P<0.05).结论: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孙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二羟丙茶碱对肺癌手术急性肺损伤的保护及抗炎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二羟丙茶碱对肺癌手术急性肺损伤的保护及抗炎作用.方法:收集择期行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A组用等量氯化钠溶液替代,B组用二羟丙茶碱2mg/kg静脉注射.两组均在全身床醉下手术,床醉方法相同.比较床醉诱导前5min(T1)、单肺通气(OLV)30min(T2)、60min(T3)、90min(T4)、120min(T5)和恢复双肺通气(TLV)30min(T6)的肺灌洗液TNF-a、IL-8、IL-10、ICAM-1、SOD、MDA、PaO2、PaCO2水平.结果: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肺灌洗液中IL-8以及TNF-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肺灌洗液中研究组的MDA、ICAM-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外周血中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羟丙茶碱应用在胸科手术中具有较好的肺保护和抗炎作用,且价格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红;国玉艺;国麟祺;刘海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I)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10~2017-10收治的7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75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在征得两组受试者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维生素A、E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Perason相关分析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E含量及分布占比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ason相关分析提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121、-0.110,P<0.05).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存在着负相关性,提示患儿家属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补充维生素.

    作者:姬粉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法舒地尔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ofilin、GAP-43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ofilin、GAP-43表达影响,并探索其对脑部损害潜在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7d龄Wistar新生大鼠180只,分为3组:空白组,HIBD组和药物组.建立HIBD动物摸型,各组动物于造摸后6h、24h、48h、72h、7d、14d分批次处死.兔疫组化检测海马中Cofilin、GAP-43的表达及法舒地尔干预后两者表达变化及其神经保护机制.结果:空白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ofilin可见少量表达;HIBD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ofilin表达在24h明显增加,于7d表达多,14d略下降,与空白组相比,各相应时间点Cofilin表达增多(P<0.05);药物组与HIBD组相比,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表达升高(P<0.05).空白组GAP-43可见少量表达,GAP-43表达在HIBD后24h明显增加,于7d表达多,14d略下降,HIBD组与空白组相比,表达增多(P<0.05);法舒地尔组与HIBD组相比,表达升高(P<0.05);药物组与空白组比较,表达升高(P<0.05).结论:法舒地尔对HIBD新生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Cofilin的表达、上调GAP-43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赵艳果;王显鹤;宋丽娜;梅梅;王娇;吴祥红;邢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DCA循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PDCA循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儿科2016-01~2016-08共188例住院患儿为对照组,以2016-09~2017-04收治的194例住院患儿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穿刺技术和消毒隔离技术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7,18.61,15.17,26.42;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9,P<0.05).结论: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郭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修复方式对牙体抗力和修复体折裂的影响

    目的: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邻牙合邻洞型(MOD洞型)充填、修复易发生劈裂,临床修复方法众多,报道不一.为探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MOD洞型牙合面宽度及修复村料不同对牙体抗力和修复体折裂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万能试验机对修复体及牙体组织进行压力检测.方法:收集36颗完好无损的上颌前磨牙,按要求制备峡部宽度分别为颊舌尖距1/2和2/3的MOD洞型各18颗,然后用不同村料高嵌体进行修复.即宽度1/2复合树脂高嵌体组(A组)、宽度2/3复合树脂高嵌体组(B组)、宽度1/2聚合瓷高嵌体组(C组)及宽度2/3聚合瓷高嵌体组(D组).4组样本修复完成后分别放于万能试验机上直至样本劈裂记录大载荷及劈裂形式并对其进行两两分析比较.结果: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抗折能力明显降低(P<0.05),但A组和B组,C组和D组相比较抗折能力差别不明显(P>0.05).在劈裂形式上看,复合树脂A组B组的纵裂比例大于聚合瓷C组D组.结论:聚合瓷相对于复合树脂高嵌体来说具有更高的抗折性能,更利于增强牙齿的抗力.MOD洞型峡部宽度在2/3和1/2之间制备时对修复体折裂无明显影响.

    作者:齐铭;王健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IVUS与FFR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PCI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IVUS与FFR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PCI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26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IVUS诊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FFR,两组各63例,对比两组各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耽甘油、左心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Ⅰ、肌酐及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对照组采取PCI治疗的例数高于研究组(P<0.05);3年的随访结果发现两组心绞痛发生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VUS与FFR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进展程度,能够明显减少患者采取PCI治疗的发生率,且不会提高患者心绞痛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同时死亡率较低.

    作者:刘崇韬;郑志虹;翁志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周期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周期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0~2017-01我院74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总治疗时间、妊娠周期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时间、腹痛、阴道出血、腰酸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妊娠周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21.62%(8/37)低于对照组45.95%(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7).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延长妊娠周期,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杨冬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周周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纳入实验的300例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上肢加做尺神经的F波,下肢加做胫神经的H反射检查.结果: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异常率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反射的异常率比F波的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异常率比5年以下的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胫神经的H反射是敏感指标.

    作者:张继泽;潘颖华;代淑华;董中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左乙拉西坦单药或添加治疗癫痈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单药或添加治疗对癫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癫痈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在常抗癫痈药物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12个月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估并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0.91%,较对照组的75.00%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IQ评分及研究组PIQ、FI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乙拉西坦添加治疗较单药治疗对癫痈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贾燕燕;潘燕;张小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摸式应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01~2017-10撷取的9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46例.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焦虑量表(SAS)评分、抑郁量表(SDS)评分、止血时间.结果:实验组、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1.30%、73.91%,组间比较差异突出(P<0.05).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两组止血时间比较,实验组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摸式,能减少患者的出血时间,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金微微;刘晓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电图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07~2017-03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并确诊为脑肿瘤患者50例,使用16导常规脑对患者的脑电图进行监测,分别监测并记录患者1h及24h脑电图变化情况,并对其实验对象的1h和24h脑电图异常检出率和定位率进行计算分析比较.结果:对50例脑肿瘤患者1h脑电图分析,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局灶异常、弥漫性异常和懒波灶等,分别为31例(62%),8例(16%),1例(2%).脑肿瘤中,总样本中,良、恶性脑肿瘤例数分别为38例和12例,二者对比脑电图检出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26).50例脑肿瘤患者1h和24h脑电图分析,异常检出率比较分别为76%、96%,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04).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2%、94%,二者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75;P=0.003).结论:在脑肿瘤患者发病的早期,有一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脑电图的异常,这为脑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且脑电图对恶性脑肿瘤的诊断价值要优于良性脑肿瘤的诊断,24 h脑电图在对脑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较1h脑电图的诊断更具有价值.

    作者:于锋;靳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