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艳;李长红;蔡天蕊;张国艳;刘中柱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托氟啶脂质体(HA-TFu-Lip),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建立药物含量测定方法,拟合释药摸型,探讨其释放行为和机制.结果:TFu-Lip和HA-TFu-Lip以扩散机作用缓慢释放.结论:获得较为满意的HA-TFu-Lip载体,其体外释药具有一定的缓释性.
作者:吕佳书;郭欣;姜思亮;田泽群;杨春荣;苏瑾;胡艳秋;孙维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转换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兔疫法测定68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5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正常男性老年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兔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正位腰椎(L2~L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MD).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腰椎、股骨颈BMD、血清IGF-1水平较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降低(均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PINP、N-MID水平较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降低(均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血清β-CTX水平较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升高(均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血清IGF-1与患者腰椎、股骨颈BMD呈明显正相关(r=0.427,r=0.396,均P<0.01),血清IGF-1与患者血清PINP、N-MID成明显正相关(r=0.399,r=0.401,均P<0.01),与患者血清β-CTX呈明显负相关(r=-0.457,P<0.01).结论:血清IGF-1水平降低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测定患者血清IGF-1、PINP、N-MID、β-CTX水平可作为预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参考指标.
作者:柴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孤联合利拉鲁肽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6-05~2017-05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二甲双孤治疗,实验组采用二甲双孤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指标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不良反应有所缓解,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二甲双孤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建伟;崔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给予患者西地那非治疗及科学的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期间收治的3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患者临床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改良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接受西地那非治疗及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具体指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要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具体数据在计算后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将西地那非与科学的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张文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9~2016-08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PBG)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FBG、PBG、HbA1c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BG、PBG、HbA1c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晓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TLR4及NF-κBp65的表达情况,分析探讨两者与口腔鳞癌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兔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TLR4以及NF-κBp65在28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和57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口腔鳞癌组织肿瘤细胞中TLR4/NF-κBp65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它们在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上皮细胞中的高表达率(P<0.05);对影响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口腔鳞癌细胞中TLR4/NF-κBp65的表达水平、临床分期、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与口腔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进一步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口腔鳞癌细胞中TLR4/NF-κBp65的表达水平、临床分期以及浸润深度是影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TLR4/NF-κBp65对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中TLR4/NF-κBp65的表达水平,对预测口腔鳞癌是否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以及转移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泽;杨键;王心彧;张国梁;关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40例,设计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关节活动度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和步态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4周、8周后,踝背屈角度增加、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步态较前改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能增加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踝背屈角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范艳萍;赵彦博;栾天明;潘珠;王文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脑钠肽(BNP)与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表达水平及二者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40例作为2型糖尿病(T2DM)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NC)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及其它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酶联兔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BNP及Ghrelin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T2DM组患者血清BNP和Ghrelin水平均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BNP和Ghrelin分别与HOMA-IR、体质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呈负相关(P<0.05),与IS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P<0.05),且BNP与Ghrelin呈正相关(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hrelin和FPG为影响BNP的显著因素(β值分别为1.392和-2.282,P<0.05),常数项为23.316;BNP和FPG为影响Ghrelin的显著因素(β值分别为0.141和-0.827,P<0.05),常数项为20.758.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BNP和Ghrelin均明显减低,且二者呈正相关.BNP和Ghrelin可能在2型糖尿病及IR的发生发展中存在通路,并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作者:刘洋;潘佳秋;张超;鞠文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I)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10~2017-10收治的7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75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在征得两组受试者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维生素A、E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Perason相关分析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E含量及分布占比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ason相关分析提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121、-0.110,P<0.05).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存在着负相关性,提示患儿家属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补充维生素.
作者:姬粉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各期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01~2017-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CKD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透析时间、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于透析前清晨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iPTH、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铁蛋白等项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危险因素.结果:iPTH升高检出率为22.1%,CKD1-5期患者iPTH升高占该组人群的比例分别为2.8%、5.6%、12.5%、23.3%、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CKD分期关联密切,Alb、血P是慢性肾脏病患者SHPT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CKD2期比CKD1期SHPT患病的风险增高4.2倍(P=0.05),CKD3期与2期SHPT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CKD4期较3期SHPT患病风险增高5.3倍(P=0.01),CKD5期较4期SHPT患病风险增高5.6倍(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SHPT发病率及严重程度逐渐加重.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低白蛋白血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SHPT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蔡天蕊;李长红;赵春艳;王振;张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细胞样品保存条件对MCF-7细胞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研究.结果:随着细胞样品放置时间增长,放置温度增高,细胞质中电活性物质分解,细胞电化学信号减弱,且细胞样品检测液pH值减小.样品在-20℃下保存对电化学信号影响要小于4℃.结论:细胞样品放置时间、温度对样品检测的准确度有较大影响.
作者:李光植;焦宇;温馨;高洪福;李秀玲;武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诱导的人甲状腺原代细胞的氯通道的电生理学及药理学特性.方法:干贴壁法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兔疫荧光法鉴定甲状腺原代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氯通道电流;阴离子置换法研究氯通道离子选择性.结果:细胞外灌流NaI(1μmol/L)可激活甲状腺原代细胞膜氯通道开放,产生氯电流,该电流有明显外向优势,无电压及时间依赖性失活,其翻转电位接近氯离子平衡电位.该电流可被氯通道阻断剂NPPB抑制,同时该电流具有客积敏感性,能够被47%高渗溶液抑制.该通道对阴离子的通透性依次为:I->Br->Cl->Gluconate-.结论:NaI可以激活人甲状腺原代细胞客积敏感性氯通道,该通道对I-的通透性高于Cl-.
作者:徐剑英;刘勇;郑衍芳;王立伟;陈丽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增加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心肌损害的情况,及时治疗.方法:对5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5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中引起心肌损害43例,经常规的更昔洛韦、阿糖腺普、磷酸肌酸钠等治疗,治愈8例(15.6%),好转41例(80.4%),未愈2例(4%).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患儿的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高,提示需要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进行常规的心肌酶酶谱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早治疗.
作者:李春玉;王丽敏;聂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急性期血中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12~2017-07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当天治疗前采血,用酶联兔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浆ET-1、5-HT水平,将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存在正相关.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ET-1和5-HT水平较对照组增高,ET-1联合5-HT检测可做为早期诊断和早期预测DVT的标志物,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对DVT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利;金松;程明勋;孙瑶;杨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摸式应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01~2017-10撷取的9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46例.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焦虑量表(SAS)评分、抑郁量表(SDS)评分、止血时间.结果:实验组、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1.30%、73.91%,组间比较差异突出(P<0.05).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两组止血时间比较,实验组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摸式,能减少患者的出血时间,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金微微;刘晓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酸(U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9)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周后两组血压控制及血清β2-MG、U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47/49)比79.59%(39/4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周后,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β2-MG、UA水平均较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患者氯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血清β2-MG、UA水平,疗效显著.
作者:王五保;李春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联用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血管瘤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02~2017-02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n=30)与介入栓塞与聚桂醇注射联合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选择的肝血管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汁酸水平经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2例,疼痛1例,发热2例,并发症率为16.7%;对照组恶心3例,疼痛2例,发热1例,并发症率为2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瘤体局部注射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总胆汁醇水平,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瑶;冯晓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周期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0~2017-01我院74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总治疗时间、妊娠周期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时间、腹痛、阴道出血、腰酸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妊娠周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21.62%(8/37)低于对照组45.95%(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7).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延长妊娠周期,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杨冬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分析2013-01~2014-12在我院心内科住院部接受药物治疗50例冠心病患者的数据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实验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PRI和MPA检查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整体有效率和检查结果改善率较高,且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彦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35)展开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n=35)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状态展开疗效评估,并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及平均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与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两组有效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和死亡率,促使其神经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