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病毒载体PLKO.1-shFOXQ1的构建及在基底样乳腺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王硕

关键词:FOXQ1, 乳腺癌, 迁移, 侵袭, 增殖
摘要:目的:构建降表达FOXQ1的慢病毒载体,并探索FOXQ1对基底样(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FOXQ1干扰片段并与PLKO.1-puro连接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PLKO.1-shFOXQ1,构建重组慢病毒颗粒,分别感染MDA-MB-231和BT549细胞.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OXQ1表达情况.通过MTT、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稳定降表达FOXQ1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并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增殖转移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利用重组慢病毒颗粒PLKO.1-shFOXQ1感染MDA-MB-231和BT549细胞,FOXQ1表达量显著降低,导致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同时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1、c-Myc,转移相关基因fibronectin 1、vimentin的表达下调.结论:沉默FOXQ1的表达能够抑制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基质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的优化及对乳腺癌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分离培养乳腺癌基质成纤维细胞,初步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自临床手术新鲜标本,用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法获得原代乳腺癌成纤维细胞(CAFs)及与之配对的正常乳腺成纤维细胞(NFs);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表达;胶原收缩实验比较细胞收缩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和Transwell细胞体外迁移侵袭实验,观测CAFs和NF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CAFs和NFs,2次传代后可获得纯化细胞;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Vimentin和α-SMA,低表达E-cadherin;CAFs胶原收缩能力较NFs更强;CAFs条件培养基处理后的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成功获得CAFs和NFs,且与NFs相比,CAFs活化程度更高,CAFs对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和转移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作者:吴潇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RI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MRI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NSCLC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术中共清除淋巴结758组,平均每例7.58组;有41例发现淋巴转移;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5.37%、特异度为77.97%、阳性预测值为72.92%、阴性预测值为88.46%;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0.49%、特异度为81.36%、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85.71%;第4R、5、6和7组淋巴结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7%、94.59%、92.86%和86.00%,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第9、11和12组淋巴结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22%、88.75%和85.28%,明显高于MRI检查(P<0.05).结论:MRI与CT在NSCLC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各具有优势,有较强的互补性.

    作者:黄晓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Twist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Twist基因在SW480、HCT116和HT29结肠癌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明确其对恶性肿瘤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质粒pTracer-CMV/BSD-Twist和pGenesil1.2-Twist-shRNA转染SW480、HT29和HCTI 16;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率;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wist、E-cadherin和Vimentin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转染高表达Twist质粒后,各结肠癌细胞系中Twist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cadherin显著降低(P<0.05);转染低表达Twist质粒后,SW480和HT29中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HCT116中Twist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无显著变化(P>0.05);Transwell实验表明抑制HCT116细胞系Twist表达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上调Twist表达可以促进EMT;抑制HCT116中Twist表达能减弱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作者:王多伟;Bikash Rai;王金淼;戚峰;刘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代谢综合征与泌尿系结石关系的研究进展

    泌尿系结石在我国发病不断增加,其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存在着联系.代谢综合征与泌尿系结石发病和严重程度相关,且为泌尿系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泌尿系结石也可能是代谢性疾病的早期表现.代谢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结石成分是草酸钙结石,但以尿酸结石增加为主.胰岛素抵抗是联系代谢综合征中几个疾病病生理的纽带,相关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促进尿中的结晶在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或Randall's斑黏附,尿液成份发生改变,增加肾结石的风险.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目前代谢综合征患者泌尿系结石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特大爆炸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天津港8.12爆炸引起的PTS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应用舍曲林(50 mg,1次/日)药物进行抗焦虑治疗,研究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连续4周每天3h的分散内观认知治疗,对照组给予同等周期和时间的工娱治疗.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结束(4周)后各进行1次PTSD症状会谈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量表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估,由2名主治医师完成;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由患者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由患者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总分、躯体化焦虑、精神性焦虑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TSD症状会谈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1),生活质量量表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疾病严重程度明显降低且病情明显改善(P<0.01),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各量表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社会功能.

    作者:马宏筠;毛富强;张勇辉;杜建艳;顾培;张家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复方三维右旋泛酸钙糖浆对幼龄大鼠厌食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采用幼年大鼠厌食症模型,评价复方三维右旋泛酸钙糖浆的治疗作用,探讨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幼龄大鼠厌食症模型,按剂量分组,给药2周,检测进食量、体质量、血清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丙酮酸激酶(PK)、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trin)及饥饿素(ghrelin),然后进行胃肠运动和胃消化功能试验.结果:灌胃给药后,幼龄厌食症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血清MDH与SDH活力升高,gastrin含量增加,ghrelin含量降低,胃液分泌、总酸及游离酸的排出量增加,胃蛋白酶活力升高.结论:复方三维右旋泛酸钙糖浆对幼龄大鼠厌食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主要机制是增加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作者:罗西;姜溪;只德广;陈芙蓉;王银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间歇缺氧心房重构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慢性间歇缺氧的方法建立大鼠心房颤动(AF)纤维化模型.方法: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慢性间歇缺氧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慢性间歇缺氧组大鼠置于低压氧舱中,循环充入氮气与氧气,每次循环时间为300 s,其中充入氮气时间为210s,充入氧气时间为90 s,使舱内氧浓度波动于8%~21%之间.空白对照组普食喂养,未作干预.第31天称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并处死大鼠,留取组织进行相应实验,Masson染色并分析心房纤维化程度.结果:模型组大鼠心房纤维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肺动脉压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慢性间歇缺氧可导致大鼠心房纤维化,其可以被用来作为研究AF与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研究平台.

    作者:张凯;王卫定;赵志强;张跃;袁梦;李广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研究瓣膜置换术后CYP2C9*2、CYP2C9*3、CYP4F2、GGCX、VKORC 1-1173、VKORC1-1639基因多态性及人口学、临床因素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26例瓣膜置换患者,提取DNA,设计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上述位点基因,应用酶切技术,以特定内切酶切出相关基因,以电泳显示终结果,得出目标DNA基因序列,回顾追踪患者服药剂量、临床资料、人口学特征,并长期监测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合有无出血、血栓形成,得出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结果:得出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Y=2.131-1.816VKORC1-1173+0.369GGCX+1.529BSA-0.013Age(V1173当基因型为AA型时,取1,非AA型取O,当GGCX为GT型时取1,非GT型取0,BSA单位为m2,Age单位为岁).华法林稳定剂量与体表面积、年龄、VKORC1-1173、GGCX基因型相关,与CYP2C9*2、CYP2C9*3、CYP4F2、VKORC 1-1639无明显线性关系.结论:VKORC1-1173的AA基因型与年龄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呈负相关,而GGCX的GT基因型与体表面积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呈正相关.

    作者:戴健行;白云鹏;陈庆良;毛用敏;刘建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碳青霉烯耐药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耐药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方法: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到36株碳青霉烯耐药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EDTA协同试验及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PCR法检测ESBLs及Ampc酶耐药基因,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外膜蛋白基因Ompk35及Ompk36存在及表达情况.结果:9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EDTA协同试验均阴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均阴性;36株碳青霉烯耐药克雷伯菌至少存在1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外膜蛋白基因无缺失,33株存在外膜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可能为ESBLs及Ampc酶表达合并外膜蛋白表达下降.

    作者:陈妍妍;宋巍;曹阳;宗晓龙;魏殿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肝癌血清中miRNA-18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肝癌及良性肝病患者血清中miRNA-183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患者血清标本5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45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0例及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45例,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183在各组中的表达量及分析肝癌组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83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也高于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血清miR-183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癌患者的血清miR-183表达量与TNM分期有关,Ⅲ~Ⅳ期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低分化肝癌患者血清miR-183的表达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患者(P<0.05);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其血清miR-183表达水平高于不伴肝硬化者(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CI0.613~0.784),佳临界值为1.38,相应的敏感性为53.7%,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60.1%,阴性预测值为76.9%.结论:血清miR-183可能作为诊断肝癌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并可能预测肝癌预后.

    作者:张自立;石文霞;李霖;孟祥朝;高英堂;杜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模板法制备中空介孔硅球及其载药释药性能的研究

    目的:采用自模板法合成中空介孔硅球(HMSNs),并对其载药释药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模板法,通过控制反应物摩尔数、温度、时间等反应条件制备HMSNs,并进行载药研究,计算载药率、包封率与释药率.结果:合成的HMSNs球形度良好,具有典型的介孔分子筛特征及硅基骨架特征峰,可以进行结构确证,药物在42 h的累积释药百分数达70%以上.结论:HMSNs可用于抗癌药物伊马替尼的装载,达到缓释的目的.

    作者:佟若菲;张囡;李维超;房志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体感诱发电位测定甲强龙对大鼠慢性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P)对大鼠慢性脊髓压迫模型相应时间点的SEP变化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20),两组均建立慢性脊髓压迫模型,实验组大鼠尾静脉行MP静滴治疗,对照组未行任何治疗;记录实验组治疗后第1、2、3天的BBB评分、SEP信号及脊髓损伤病理变化,且记录对照组同时间段的BBB评分、SEP信号及脊髓损伤病理变化.将SEP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数据,通过HE染色观察受压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BBB评分:实验组MP治疗后第3天评分明显升高,证实MP对于慢性脊髓损伤大剂量治疗在行为学上是有效的.SEP信号:MP给药后第3天P波峰值及潜伏期缩短的百分比恢复情况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在建立模型后至第3天药物治疗过程中,脊髓组织细胞形态有所恢复.结论:慢性脊髓压迫模型大鼠经MP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恢复,且在治疗后第3天效果为明显.

    作者:陈福林;王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观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同时予以8周内观认知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同时予以8周工娱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半年时进行PANSS、ITAQ及MARS测试.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PANSS、ITAQ和MAR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8周后及6个月随访时,研究组PANSS、ITAQ和MAR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李慧慧;毛富强;韩邵明;常琦;程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3种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BAP-65、CURB-65、DECAF 3种评分量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入院24 h内分别进行了CURB-65评分、BAP-65评分及DECAF评分.根据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各量表评分,对各自评分进行分组,计算各组死亡率,构建ROC曲线分析3种评分对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在3种评分分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3种评分分值的增加,患者院内死亡率相应增加;DECAF评分及CURB-65评分在4分以上,院内死亡率分别为48%,50%.BAP-65评分在4分以上院内死亡率为80%.在预测院内死亡率上,CURB-65评分和BAP-65评分曲线下面积在0.80以上,DECAF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95.各评分量表AUROC面积分别两两进行Z检验,结果提示CURB-65评分与BAP-6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CAF评分分别与CURB-65评分和BAP-6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进行CURB-65、BAP-65及DECAF3种评分对于预测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率均有一定价值,DECAF评分在3个评分中对患者预后预测准确度高.

    作者:徐苗苗;于树云;张亭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LXA4及其受体FPR2在不同母胎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研究现状

    妊娠是一个炎症反应过程,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与多种病理妊娠相关.脂氧素兼具抗炎及促进炎症消退作用,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目前研究活跃的为脂氧素A4(LXA4),其与甲酸基肽受体2(FPR2)结合发挥作用.研究LXA4及其受体在不同母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为相关病理妊娠的预测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董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在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患者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共涉及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病变血管节段31段.记录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病程时间,血栓合并动静脉瘘的发病部位、血管再通部分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征和血流频谱,动静脉瘘病变血管节段血栓内新生血管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以及瘘口大小.结果:25例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患者发现动静脉瘘的时间为确诊静脉血栓后9 d~21月.近端肢体血栓时动静脉瘘发生概率较高,动静脉瘘病变节段血管再通部分呈湍流血流信号,且血流频谱呈随心动周期规律搏动性低阻血流频谱,不受呼吸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只局限在动静脉瘘病变节段血管范围内.21(21/31)段动静脉瘘病变血管节段静脉血栓内存在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平均RI=0.49-0.07.10(21/31)段动静脉瘘病变血管节段未发现新生血管.25例患者瘘口过于微小,无法明确瘘口大小.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以明确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动静脉瘘的存在,并直观评价血管血流动力学受动静脉瘘影响程度,为临床提供更多影像学支持.

    作者:郭长旭;袁宇;魏瑶;高金妹;万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β-crosslaps、 Cathe K水平变化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骨密度检测的受试者289例,其中骨量正常者76例(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者91例(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者122例(骨质疏松组),检测受试者β-crosslaps、Cathe K及骨密度(BMD).结果: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和Cathe K分别为(0.97±0.14)ng/mL和(35.22±9.76)ng/L,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骨质疏松组BMD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BMD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β-crosslaps和Cathe 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rosslaps、Cathe K和BMD呈负相关(r=-0.344和-0.301,P<0.05),而β-crosslaps和Cathe K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crosslaps、CatheK在骨质疏松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其水平与骨密度有相关性.

    作者:李菲;李自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8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鼻窦轴位和/或冠位CT扫描观察,分析鼻中隔偏曲与CRSsNP关系.所有鼻窦CT均采用Lund-Machay CT评分系统评估鼻中隔偏曲与CRSsNP发病的相关性.结果:18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并发CRSsNP者129例,发病率为69.73%,其中鼻中隔偏曲宽侧并发CRSsNP的有87例,发病率较高,为67.44%;鼻中隔偏曲各组中高位偏曲(D、F组)并发CRSsNP有77例,发病率高,为59.69%.结论:鼻中隔偏曲与CRSsN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尤以高位偏曲组更为显著.

    作者:房宏伟;林淑萍;孙士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病毒载体PLKO.1-shFOXQ1的构建及在基底样乳腺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目的:构建降表达FOXQ1的慢病毒载体,并探索FOXQ1对基底样(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FOXQ1干扰片段并与PLKO.1-puro连接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PLKO.1-shFOXQ1,构建重组慢病毒颗粒,分别感染MDA-MB-231和BT549细胞.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OXQ1表达情况.通过MTT、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稳定降表达FOXQ1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并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增殖转移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利用重组慢病毒颗粒PLKO.1-shFOXQ1感染MDA-MB-231和BT549细胞,FOXQ1表达量显著降低,导致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同时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1、c-Myc,转移相关基因fibronectin 1、vimentin的表达下调.结论:沉默FOXQ1的表达能够抑制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作者:王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T85C位点突变与乳腺癌细胞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T85C位点突变对乳腺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从肝脏组织中提取mRNA,扩增得到野生型DPYD编码序列.利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T85C定点突变的DPYD编码序列.将GFP、野生型和突变型DPYD序列,连入PCDH-CMV-MCS-EF1-Puro载体.转染上述3种质粒到MDA-MB-231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FU(0、1、5、10、50 μg/mL)处理24h后,细胞存活情况.结果:酶切验证3种重组质粒,观察到目的序列.测序验证定点突变质粒,突变位点发生T到C的改变.相比对照组,突变型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增高(P<0.01),且突变型细胞存活率高于野生型(P<0.05).结论:DPYD基因突变影响乳腺癌细胞对5-FU敏感性,T85C突变型DPYD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作者:黄勇;吕欣;王伟;马勇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