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崔占前;徐延敏

关键词:心房颤动, 左心房内径,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高敏C反应蛋白, 炎症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炎症诱发房颤的机制。方法:将122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8例,持续性房颤组40例,永久性房颤组44例,随机选取41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结果:Lp-PLA2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高于对照组(P<0.05)。 LAD在永久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中hs-CRP与LAD成正相关,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中Lp-PLA2、hs-CRP与LAD均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炎症导致心房重构有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固定剂及渗透方法对免疫荧光技术中EGFR内吞转运观察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索适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内吞转运免疫荧光观察的固定和渗透方法。方法:采用OLYMPUS BX61荧光显微镜及成像系统,对不同固定剂(4%多聚甲醛,甲醇,4%多聚甲醛+甲醇,丙酮,丙酮与甲醇体积比1∶1的混合液)配合不同渗透方法(0.04%saponin,0.1%TritonX-100)得到的EGF刺激后0 min和15 min两个时间点的EGFR免疫荧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0 min时EGFR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4%多聚甲醛+甲醇的固定方法,配合使用0.04%saponin,可以观察到细胞膜上明显、清晰、连续的EGFR信号。针对EGF刺激15 min后内吞进入细胞的EGFR,不同固定方法对观察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与配合使用0.04%saponin相比,0.1%TritonX-100进行渗透能充分暴露EGFR在细胞核内的信号。结论:温和的固定和渗透方法可获得较好的EGFR膜定位信号。针对内吞转运中的EGFR需要较强的渗透剂,以确定EGFR在细胞内准确的定位。

    作者:冯婧文;杨少斌;王兆松;赵文铖;肖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CAF通过调控FOXO1活性参与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目的:在3T3-L1细胞模型中,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CAF对脂肪细胞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CAF在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应用重组慢病毒感染细胞,shRNA干扰或过表达PCAF,通过Oil-Red-O染色法观察PCAF表达量变化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ChIP on chip和PCR array的方法筛选PCAF调控的下游基因和通路;应用Western blot和ChIP qPCR对潜在目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PCAF在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升高;PCAF表达下调会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PCAF可以在细胞分化不同时间点诱导PDPK1和FOXO1的表达,并间接影响了FOXO1磷酸化。结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CAF通过胰岛素通路(PI3K/PDPK1/AKT/FOXO1)参与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转录调控。

    作者:邹磊;王玉华;蔡春友;魏凤江;杨付花;焦红肖;凌超;时文涛;李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供血心肌节段的运动、时间及容积参数改变,探讨对该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右冠脉病变的患者87例,分为右冠脉狭窄<75%组(A组)47例;狭窄≥75%组(B组)40例;3支冠脉均未见明显狭窄者68例作为对照组(N组)。所有入选者行RT-3DE检查,记录右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节段平均运动幅度(EA)、收缩期心室运动峰值时间(TS)、节段舒张末容积(sEDV)、节段收缩末容积(sESV)并计算左室节段射血分数。对所得部分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1)B组下壁、后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和后壁基底段EA值及下壁、后间隔、后壁基底段sEF值明显小于A及N组(P<0.05);A组与N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S在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2)以右冠脉狭窄程度≥75%为分组变量,以下壁基底段EA、sEF为自变量行判别分析,得右冠脉狭窄≥75%判别函数Y=0.830sEF+0.481EA,判别临界值Y0=0.653,交互检验敏感度82.5%,特异度91.49%,准确率87.36%。结论: RT-3DE可定量测定节段心肌的运动幅度和收缩功能;选择适宜参数建立的判别函数可推断相应供血冠脉的病变程度。

    作者:陆夏敏;常琳;周长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组分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γ-GGT)的相关性。方法:445例T2DM患者按MS组分数目分为A、B、C、D组,分别包含1、2、3、4个MS组分,按血清γ-GGT水平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不同组间γ-GGT、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结果:(1)随MS组分的增加,BMI、TG、SUA、γ-GGT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SBP、DBP、TC、LDL-C、HDL-C、HOMA-IR明显高于A、B组,B组DBP、HOMA-IR高于A组,C、D组HDL-C明显低于A、B组,D组HDL-C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γ-GGT异常组年龄轻、病程短,且BMI、DBP、TG、FIns、HOMA-IR、SUA、γ-GGT、ALT、AST高于正常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γ-GGT与BMI、DBP、SUA、TG、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96、0.134、0.411、0.106、0.089、0.082,P<0.05),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r=-0.088、-0.188,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γ-GGT与BMI、SUA、TG、HOMA-IR呈正相关(B=0.016、0.002、0.081、0.078,P<0.05),与病程呈负相关(B=-0.011,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TG、FIns、SUA是血清γ-G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MS组分与血清γ-GGT水平密切相关,BMI、TG、FIns、SUA是血清γ-G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甜;李明珍;孙丽荣;耿思思;郭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南海海绵Axinella sp.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海绵Axinell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并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绵Axinella sp.中分离的7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debromohymenialdisine(1), hymenialdisine(2), aldisin(3),3-bromoaldisin(4),尼克酰胺(5),胸腺嘧啶(6),尿嘧啶(7)。结论:化合物1~4是海绵中特有的溴代吡咯烷型生物碱,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

    作者:许娇娇;顾琼;王佳;赵川;段宏泉;乔卫;唐生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偶发乳头状癌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偶发乳头状癌(IP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偶发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92例(7.2%)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偶发乳头状癌患者,男性15例(17.4%),女性77例(82.6%);大良性结节平均直径为(2.37±0.68)cm;单侧发病60例(65.2%),双侧发病32例(34.8%);偶发乳头状癌直径为0.1~1.0 cm,平均直径(0.43±0.27)cm;91例(98.9%)为单发癌灶,1例(1.1%)为单侧多发癌灶(2个)。92例(100%)患者术后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片,80例(87%)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72月,未发现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偶发乳头状癌发病率为7.2%。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诊断为偶发乳头状癌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应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抑制治疗,定期随访。

    作者:谷寅;何向辉;赵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防治意义。方法:选用OB小鼠和C57小鼠(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并将OB小鼠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灌胃,连续10周,实验前后测定小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mALB)。10周末处死小鼠,摘取双侧肾脏,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NF-α表达水平,比较3组小鼠之间测定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B小鼠的mALB、TNF-α阳性百分比均明显高于C57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吡格列酮干预后,治疗组尿mALB、TNF-α阳性百分比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在肥胖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表达水平较普通小鼠明显升高,吡格列酮可以下调TNF-α在肥胖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尿mALB排泄。

    作者:王安凤;夏天;张秋平;王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shRNA干扰胸腺瘤细胞Wnt4基因后JNK基因表达下调

    目的:研究shRNA干扰Wnt4基因对胸腺瘤细胞JNK基因表达的影响及Wnt4基因发挥作用可能依赖的信号通路。方法:根据shRNA设计原则,设计针对Wnt4基因的4个干扰靶点,构建Wnt4-shRNA干扰质粒,经鉴定片段成功插入后,将空白质粒、TR001质粒和重组的4个干扰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胸腺瘤细胞。采用RT-PCR检测转染后Wnt4基因表达,挑选对Wnt4基因抑制效果好的干扰质粒进行后续实验。将胸腺瘤细胞分3组:空白对照组;转染TR001质粒组;转染干扰质粒组。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Wnt4和JNK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shRNA-Wnt4-3质粒能显著抑制Wnt4基因表达,抑制率为52.37%(P<0.05)。 Wnt4基因下调后胸腺瘤细胞内JNK基因表达也显著下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shRNA干扰Wnt4基因后胸腺瘤细胞内JNK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说明Wnt4基因与JNK基因的表达有相关性, Wnt4基因可能依赖于非经典的Wnt/JN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唐培源;戚斌;陈渊;王元国;张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统计学符号不论用哪种字母,也不论大写或小写一律都用斜体。要注意区分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例如均数的符号是字母x,卡方的符号是希腊字母χ2,自由度的符号是希腊文“υ”,不是拉丁文“V”。样本的相关系数是英文“r”,不能误为希腊文“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脑外伤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2例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中脑外伤(TBI)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优化该难治性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TBI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流行病学、伤型、入院时伤情、应用抗生素时间和种类、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血常规、营养、气道管理情况等参数特点与患者结局的相关关系。结果: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TBI患者以男性居多,伤情较重的居多。第1次应用抗生素时间平均为入院后(19.2±16.6)d;持续使用抗生素时间(40.4±25.9)d;使用抗生素种类平均(3.8±1.2)种;感染部位均为下呼吸道;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前培养阳性多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比例多,确诊后9例应用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不同伤情和不同伤后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其预后不同。结论:TBI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易感因素为伤情较重、有创气道管理、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频繁更换抗生素等。在没有太多药物方案选择条件下,维持患者基本营养可能是促使其转归偏好的主要因素。

    作者:文晓龙;权伟;于鹏;贾颖;王双林;魏盈胜;裘明哲;江荣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炎症诱发房颤的机制。方法:将122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8例,持续性房颤组40例,永久性房颤组44例,随机选取41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结果:Lp-PLA2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高于对照组(P<0.05)。 LAD在永久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中hs-CRP与LAD成正相关,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中Lp-PLA2、hs-CRP与LAD均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炎症导致心房重构有关。

    作者:崔占前;徐延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大直径小于3 cm的肾肿瘤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观察并分析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以及造影后肿物内部的造影模式及灌注特点,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病例取样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超声66.7%,超声造影90%。应用SPSS13.0计算软件,两种诊断方法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为小肾癌在诊断方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对病灶类型的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岱;忻晓洁;张晟;杨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9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96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96例AIH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7.85±14.54)岁,男女比例为1∶8.6。有身高、体质量资料的62例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3.49±3.05)kg/m2。患者可无症状(36.46%)或伴有非特异性症状,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以肝炎指标升高为主,65例(67.71%)免疫球蛋白G升高,81例(84.38%)抗核抗体阳性。所有患者中,经影像学和(或)肝组织活检证实37例(38.54%)存在肝硬化。72例进行了肝组织活检的患者中出现汇管区浆细胞浸润、界面性肝炎、肝细胞玫瑰花结改变和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分别为54例(75.00%)、51例(70.83%)、19例(26.39%)和23例(31.94%)。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39例(40.63%)。结论:AIH好发于中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以血清肝炎指标和免疫球蛋白G升高为主,多存在自身抗体,肝组织学示肝细胞损害,常伴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李树倩;周璐;张洁;焦国慧;曹晓沧;常毅湘;王邦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天津地区汉族人群rs7987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风险相关性

    目的:探讨rs7987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3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试验组)和384例对照人群(对照组)的基因型进行分型。结果:试验组rs798766 T等位基因频率为15.3%,C等位基因频率为84.7%;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10.5%,C等位基因频率为89.5%,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6;校正OR=1.53;95%CI为1.13~2.08)。与基因型C/C相比,rs798766(C/T+T/T)基因型明显增加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风险(P=0.006;校正OR=1.61;95%CI为1.14~2.25);病理分层分析显示,rs7987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无相关性。结论:Rs798766 T等位基因明显增加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风险,可能是预测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膀胱癌发病风险的良好基因标记。

    作者:乔志辉;王仁杰;谢万青;孙岩;吴长利;胡海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尿酸(UA)与评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非瓣膜性房颤188例,对患者进行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同时记录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等。根据CHADS2、CHA2DS2-VASc评分将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分为低中危和高危组,比较房颤患者发生血栓风险低中危组与高危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房颤患者UA与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无论何种分组方式,两组间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低中危组相比,高危组年龄增加,UA、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酸、LAD、LVEDD和CHADS2、CHA2DS2-VADSc评分呈正相关,LVEF和CHADS2、CHA2DS2-VADSc评分呈负相关。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UA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

    作者:陈延勋;李广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天津市汉沽地区2529名6~11岁儿童身高发育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辖区内学龄儿童身高发育状况,初步探讨影响身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所小学的2529名6~11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儿童进行身高测量取得数据,并分析其特点;组织家长完成《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身高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男女生平均身高相同。(2)8~10岁城区儿童身高高于农村儿童的身高。(3)6~11岁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均值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4)身材中等所占比例高(57%),身材矮小仅占2%。(5)母亲职业为干部/国企员工的儿童及父亲职业为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的儿童身高较低。(6)父亲或母亲身高每减少1 cm,相对于身高中等,儿童成为身高较低的可能性增加;父亲或母亲身高每增加1 cm,相对于身高中等,儿童成为身高较高的可能性增加。(7)出生早产的儿童身高较矮,出生为巨大儿的儿童身高较高。(8)喂养方式为非母乳的儿童身高较矮;喝饮料每周1次以上的儿童身高较低。结论:汉沽辖区学龄儿童身高高于全国水平。儿童的身高发育与父母的工作环境和身高因素、小儿的出生体质量、孕周均相关;还与出生后的早期喂养、饮食因素相关。从孕前到生后的三级预防对学龄儿童身高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梅;刘戈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治疗的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44例],同期选取41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Cys C,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1)各组间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732,P<0.001)。(2)UA及NSTEMI患者Cys C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Cys 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是ACS的影响因素。结论:Cys C水平升高是ACS的危险因素,检测Cys C对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军;刘相丽;孙丽丽;李广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10只。建立兔全麻模型后,C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P组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P+R组静脉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记录3组给药前及给药0.5 h后新西兰大白兔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采用旁流暗视野技术测定新西兰大白兔小肠系膜微循环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结果:与C组相比,给药后P组HR减慢, MAP轻度下降,微循环血流明显增加,TVD、PVD、PPV、MFI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给药后P+R组HR减慢,MAP显著下降,微循环血流明显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对兔小肠系膜循环有改善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杨;于泳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神经周围侵犯对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神经周围侵犯(PNI)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6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并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或神经束膜判定为PNI阳性。分析标本中PN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预后的关系。结果:1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PNI阳性27例(16.9%)。 PNI与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手术切缘阳性有关(P<0.05)。 PNI阳性组患者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期为(75.79±6.38)个月,明显短于PNI阴性组的(88.46±2.41)个月(P<0.05)。 PNI阳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84.32±2.96)月,而非PNI组总生存期为(94.50±2.38)个月(P<0.05)。结论:前列腺穿刺标本中PNI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不良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慧;姜行康;齐士勇;杨宇明;王超;陈晓博;张晓会;徐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与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肌电图和超声检查。按照电生理分期诊断标准分为3期,其中早期6例,中期20例,晚期10例。应用超声检查观察3期患者腕部正中神经的受压情况,测量并记录豌豆骨平面正中神经截面积(CSA),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早期腕管综合征患者,CSA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对于中、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CSA均增大,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能为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提供依据和佳治疗时间。对于中、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超声检查可显示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部位及程度。

    作者:陈欣;田德润;王植;袁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