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孔繁强

关键词:糖尿病, 血栓, 止凝血系统, 内皮细胞,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纤溶系统
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多罹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其基本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引发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并导致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心肌梗死的风险.许多研究显示,在此过程中止凝血系统参与并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因素改变对血栓形成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aveolin-1在人类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检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caveolin-1( Cav-1)蛋白在人子宫肌瘤组织(HL)及原代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4例子宫肌瘤组织和与之配对的子宫肌组织(HM),进行原代细胞培养;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Cav-1、Cav-2、Cav-3在HM和HL及原代培养细胞中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Cav-1、Cav-2蛋白和mRNA在HL中表达降低,Cav-3蛋白在两种组织中均未检出;Cav-1蛋白和mRNA在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HL-SMCs)中表达降低;17-β雌激素(E2)作用24 h后,培养的子宫平滑肌细胞(HM-SMCs)中Cav-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增加,而HL-SMCs中其表达均降低.结论:Cav-1蛋白在HL及原代培养细胞中低表达,在培养的HL-SMCs中E2可以进一步降低Cav-1的表达.

    作者:周玉;王悦冰;林琬君;李董;陈震;朱颖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Sonoclot体外监测低分子肝素及磺达肝癸钠的抗凝作用

    目的:探讨Sonoclot凝血仪在分析监测凝血与血小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在gb试剂杯加入不同浓度的低分子肝素钠(0~1.6 IU/mL抗Xa因子)、低分子肝素钙(0~1.64 IU/mL抗Xa因子)、磺达肝癸钠(0~1.52 μg/mL),抽取10例健康志愿者血样,并加入有药物的试剂杯中,用Sonoelot凝血仪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分别包括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R)和血小板功能(PF).结果:(1)3种抗凝药物随着浓度的增加,其ACT值逐渐增加,CR值逐渐下降,PF值逐渐下降.(2)对于同一治疗量的3种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钠(1.2 IU/mL抗Xa因子)与低分子肝素钙(1.23 IU/mL抗Xa因子),其ACT、CR、PF3个参数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磺达肝癸钠(0.77 μg/mL)与低分子肝素钠(1.2 IU/mL抗Xa因子)和低分子肝素钙(1.23 IU/mL抗Xa因子)相比,其ACT、CR、PF3个参数均有差异性,均P<0.01.结论:Sonoclot凝血仪可以快速检测低分子肝素及磺达肝癸钠的抗凝效果以及对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可以对临床给药剂量和个体化治疗做出指导.

    作者:徐晶晶;张梅;周欣;王飞;姜铁民;刘千萍;潘坤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老年膝关节镜术患者股神经阻滞半数有效剂量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是近年来在区域麻醉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使解剖结构和注药过程清晰可视,确保穿刺针的定位准确,同时避免穿刺针误入血管或神经内,神经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1].该技术也适用于老年患者[2],局麻药剂量是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因素,下肢阻滞所需局麻药剂量较大,超声引导下能否减少老年患者股神经阻滞所需局麻药剂量尚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老年膝关节镜术患者股神经阻滞用药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壮;董伟;Joomye S;马琳;王国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尼可地尔对部分血运重建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冠心病部分血运重建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9例进行部分血运重建治疗后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患者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尼可地尔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5 mg口服,每日3次,观察4周.观察术后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时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尼可地尔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对部分血运重建患者心绞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长红;李广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两种抗生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1 671例确诊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并服用莫西沙星或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药物的治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种药物的病原学治愈率分别是:莫西沙星为83.61%,阿奇霉素为73.28%,但两种抗生素病原学治愈率均有逐年递减的趋势(均P>0.05).(2)临床学治愈率分别是:莫西沙星为74.88%,阿奇霉素为88.91%.结论:莫西沙星的病原学治愈率高于阿奇霉素,而阿奇霉素的临床学治愈率好于莫西沙星.

    作者:展小飞;王树椿;陈昭;刘全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帕金森病患者(PD)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改变,并探讨其在疾病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PD患者28例,并依据改良的Hoehn&Yahr分级标准分为PD1(Ⅰ级)、PD2(Ⅱ级)和PD3(Ⅲ级)3个亚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3+CD4+、CD3+CD8+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Foxp3+)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并与正常对照组18例进行比较.结果:PD3亚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8+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PD2和PD3亚组的CD4+Foxp3+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D1亚组(P<0.05).结论:PD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8+和CD4+Foxp3+百分率改变导致细胞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的病理进程.

    作者:李凤舞;张佩兰;曹传海;邓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前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ESLD)行肝移植术患者术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ESLD行肝移植术后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术前与术后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入选患者中92%于术后至少出现1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72%的患者于术后进行高血压治疗,术后发生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62%,而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超重及肥胖的发病率分别为3%、10%、42%和13%.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明显引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对于易感人群可能引发糖尿病,故移植术前进行心血管病危险评估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薛金红;陈欣;李霞;狄红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ER-β、MEK-2、p-ERK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β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上游激活酶MEK-2和下游激活酶pERK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4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ER-13、MEK-2和p-ERK的蛋白表达.结果:ER-β、MEK-2和p-ERK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表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ER-β和MEK-2、p-ERK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呈正相关( r=0.628,P<0.01;r=0.559,P<0.01).MEK-2和p-ERK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呈正相关(r=0.699,P<0.01).结论:ER-β、MEK-2和p-ERK在EMs组织中高表达并呈正相关,MAPK信号通路可能与ER-β相互作用,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祥翠;朱颖军;林琬君;陈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侧脑室注射氯胺酮降低成年SD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氯胺酮对成年SD大鼠在体海马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C-1组)和对照组(C组),前者经右侧脑室注射50μg氯胺酮(生理盐水稀释至5μL),后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记录在体海马区LTP.结果:高频刺激后30min时,C组和C-1组分别为条件刺激PS幅值的(216.29±12.11)%和(138.04±6.50)%(P<0.05);刺激后60min时,分别为(202.33±11.53)%和(149.60±10.86)%(P<0.05),C-1组LTP突触可塑性改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侧脑室注射氯胺酮可显著降低成年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

    作者:郭东勇;谭涛;田心;王国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红素加氧酶-1与肝移植

    在肝移植过程中,移植物的缺血缺氧是不可避免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e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限制了肝移植存活率,通过某种方式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在许多动物移植模型中被证实具有减轻移植物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RI)和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同时,人为诱导时,HO-1可减缓病理进展、促进供体特异性耐受.本文综述了HO-1的生物学特性、诱导和调控机制及对肝移植的影响3个方面的新研究成果.

    作者:杜杰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1例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1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诊疗方案、生存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是否正常分组,比较生存情况.再将接受治疗的25例患者分为抗肿瘤+佳支持治疗组和单纯佳支持治疗组,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结果:骨痛、发热、乏力为常见症状;常见的血象异常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所有患者均经骨髓穿刺和(或)骨髓活检确诊,PET-CT等检查发现原发病灶;所有患者生存期短,根据血红蛋白、白细胞是否正常分组,各组之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血小板正常组的生存显著优于血小板降低组,抗肿瘤+佳支持治疗者的生存显著优于佳支持治疗组.结论:骨髓转移癌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特别是血小板减低者,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及早给予抗肿瘤治疗和佳的支持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作者:王加菊;王彦;白丽萍;王亚非;王晓芳;于泳;赵智刚;张翼(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教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次日凌晨采血测定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血脂水平,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将178例患者分成颈动脉狭窄组103例(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34例)和无颈动脉狭窄组75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1.46%)、颈动脉狭窄检出率(57.86%)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5);伴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重度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水平在预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东菊;李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特比澳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研究显示,脓毒症是危重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独立风险因素,35%~59%的脓毒症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本院ICU应用特比澳成功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王兵;王勇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亚超细汉麻粉体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评价亚超细汉麻粉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按照GB/T16886的评价要求,对亚超细汉麻粉体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和致敏试验.结果:6.25%亚超细汉麻粉体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1级,12.5%、25%亚超细汉麻粉体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2级,50%、100%亚超细汉麻粉体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大于2级;亚超细汉麻粉体没有皮肤刺激和致敏现象.结论:6.25%亚超细汉麻粉体浸提液有极轻的细胞毒性,无皮肤刺激和致敏现象,6.25%亚超细汉麻粉体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

    作者:张森;张宏杰;张琦;尚曼;钟智丽;刘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pEGFP-C2-FOXC1-C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将人FOXC1-C基因定向连入pEGFP-C2质粒,使FOXC1-C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内融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FOXC1-C蛋白的功能及定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EcoR I和NotI双酶切方法,从pcDNA3.1(+)-FOXC1-C质粒中获得FOXC1-C蛋白的cDNA羧基末端;连入pEGFP-C2质粒的C端.将构建成功的pEGFP-C2-FOXC1-C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1)将该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可见FOXC1-C片段;(2)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1)FOXC1-C cDNA羧基末端成功连入pEGFP-C2质粒;(2)FOXC1-C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中融合表达.

    作者:刘博;董亮;李颖;郝永娜;魏瑞华;东莉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植入物矫正眼眶爆裂性骨折导致的眼球内陷

    目的:评价在手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中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植入物矫正眼球内陷的效果.方法:选取83例需要手术治疗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术中采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植入物修复眼眶骨折并矫正眼球内陷.从眼球运动、眼球内陷程度、视力、复视及眶下神经感觉等方面对术后6个月及术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83例患者(83眼)中,69例术后矫正视力得到改善,14例术后早期下降,经7~10d神经营养治疗矫正视力均达到0.8及以上:78例术后眼球内陷纠正满意,5例欠矫;79例术后眼球活动正常,4例眼球运动障碍改善欠佳;75例术后完全消除复视,8例遗留极端颞侧复视;83例术后均未出现眶下神经感觉缺失.结论: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植入物可有效修复眼眶爆裂性骨折,矫正眼球内陷,长期效果安全、稳定.

    作者:王震;李筱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多罹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其基本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引发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并导致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心肌梗死的风险.许多研究显示,在此过程中止凝血系统参与并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因素改变对血栓形成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孔繁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风险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与开腹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低风险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低风险肾下腹主动脉瘤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腔内治疗组(17例)与开腹手术组(25例)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结果:腔内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均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腔内治疗组患者在30 d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上均少于开腹手术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1年内门诊随诊费用腔内治疗组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低风险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治疗具备微创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在降低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没有明显优势且治疗费用昂贵.结合中国国情,建议对于低风险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陈岩;黄俊杰;罗宇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积极的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在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积极的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在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肌无力危象的1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13例,采用积极的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对照组6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策略.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pH、PaO2、PaCO2、HCO3、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指标及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RR和H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观察组在ICU监护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3)观察组3人未行气管插管即可满意地进行呼吸支持,对照组中1人行气管切开,其余患者均未再插管.结论:积极的无创-有创-无创机械通气策略能改善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呼吸状态,提供完善的呼吸支持,且较单纯有创机械通气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

    作者:梁少杰;彭民;董尚文;崔元涛;王硕;张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米诺环素口腔贴片处方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米诺环素口腔贴片的处方.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FSH6、卡波姆974PNF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分别以盐酸米诺环素在1、2、3h的累积释放度和粘附力为指标,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三次多项式分别描述各时间点累积释放度及粘附力与3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其中一个较优数学模型绘制效应面图.各时间点累积释放度的效应面二维等高线图的佳释放区域的重叠部分,与佳粘附力的交集区域即为佳处方区域,选择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采用二次项拟合的相关系数优于三次项拟合和线性方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盐酸米诺环素口腔贴片的优化处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FSH6、卡波姆974P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分别为3mg、3.5mg和1.5mg.佳处方在各时间点的释放度和粘附力的实测值在预测范围内.结论:由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盐酸米诺环素处方的优化.

    作者:刘丽丽;王成港;王平保;龚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