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中水疱口膜炎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梁昌镛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 血浆, 病毒灭活, 水疱口膜炎病毒
摘要:目的 评价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血浆中水疱口膜炎病毒(VSV)的灭活效果.方法 将7.12 logTCID50·mL-1 VSV加入血浆中,采用不同的参数组合[亚甲蓝(MB)浓度(0.8、1.3 μmol·L-1)、光照强度(20 000、50 000 LUX)、光照时间(10、20、30 min)]灭活处理后,分别将样品加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单层细胞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CPE)状况,评价病毒灭活的效果.结果 经过30 min灭活处理,可将病毒彻底灭活,病毒滴度下降6 log值以上.实验设置的MB浓度和光照强度对血浆病毒灭活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在MB浓度为0.8 μmol·L-1和光照强度20 000 LUX的条件下,处理血浆30 min以上就能有效灭活血浆中的VSV病毒.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狼疮脑合并颅内感染病例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且需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易合并各类感染.颅内感染虽较少见,但病死率高,且临床上与狼疮脑不易鉴别,而两者并存的情况又极少,易被临床医生所忽略.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狼疮脑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月;李六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06-2010年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的现状,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要求,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06-2010年每年的5月份第3周的周四0-24时内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包括当日出院转科和死亡病例,不包括当日新住院病人,并对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次调查9 153例次,感染456例次,平均现患率为4.98%;平均现患率排在前5位科室依次为ICU(42.65%)、血液科(21.12%)、新生儿科(14.29%)、干部病房(13.41%)、儿科(12.37%);感染部位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泌尿生殖道、手术部位;5年平均抗生素使用率为51.22%.结论 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关键.

    作者:饶思友;余奇;徐珍;唐素琴;曹先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啶与咪唑安定对床旁气管切开时重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与咪唑安定对床旁气管切开时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30例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术前使用咪唑安定,观察组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啶.2组患者均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均行气管切开术.观察2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总镇静时间、Ramsay评分、镇痛效率及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有无低血压发生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静时间短(P<0.05),HR下降明显(P<0.01).观察组、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6.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Ramsay评分值及CV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啶在镇静、镇痛及减轻应激反应等方面优于咪唑安定,是重症患者有创操作时术前有效的药物.

    作者:李明利;冯永文;吴明;夏芝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简易防治方法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简易防治方法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婺源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N1组)4 615例,孕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行臀部肌内注射(剖宫产者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预防产后出血;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在婺源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N2组)4 728例,孕妇在胎儿娩出后采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使用手册>(简称使用手册)中的产后出血简易防治方法(三步曲)预防产后出血.结果 N1组发生产后出血患者(A组)454例,占9.84%(454/4 615);N2组发生产后出血患者(B组)243例,占5.14%(243/4 728),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推行新技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下降4.7%.A组阴道分娩、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 推广使用产后出血简易防治方法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叶茶香;余德元;俞燎源;李莉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吉安市山体滑坡后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吉安市山体滑坡后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灾民心理干预预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吉安市山体滑坡2周后121名灾民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测评.结果 121名灾民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21名灾民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分均呈负相关(r=-0.461、-0.543、-0.378、-0.465、-0.432、-0.413、-0.547、-0.434、-0.446,P<0.05或P<0.01),121名灾民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与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评分均呈负相关(r=-0.364、-0.412、-0.415、-0.403、-0.397、-0.376、-0.502、-0.454、-0.301、-0.415、-0.341、-0.263、-0.445、-0.471、-0.361、-0.427、-0.374、-0.373,P<0.05或P<0.01),121名灾民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与积极应对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1、-0.319、-0.423、-0.314、-0.374、-0.419、-0.417、-0.349、-0.371,P<0.05或P<0.01),121名灾民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评分与消极应对评分均呈正相关(r=0.306、0.347、0.283、0.316、0.341,均P<0.05).结论 吉安市山体滑坡后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

    作者:李梦倩;胡勃;王星;黄佳;钞雪林;袁也丰;彭勃;左小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与临床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T2DM患者201例,根据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3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常(正常组)53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增厚组)56例,颈动脉内膜中层斑块形成(斑块组)92例.检测并比较3组间尿白蛋白及糖脂代谢差异.结果 3组间FPG、2hPG、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HbA1c、尿白蛋白随颈动脉病变加重,变量依次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2DM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HbA1c、尿白蛋白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江芳芳;邹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Caspase-3和Caspase-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Caspase-3、Caspase-6 基因在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Caspase-3、Caspase-6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2个基因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aspase-3、Caspase-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38.09%(16/42)、31.05%(13/4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57%(33/42)、69.05%(29/42),两者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Caspase-6 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 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6 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Caspase-6 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起到下调的作用.联合检测Caspase-3、Caspase-6 基因的表达更能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优于单项检测.

    作者:饶韬;陈迪诗;曾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核因子-κB与心房纤颤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对于房颤的治疗还缺乏十分有效的措施,其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对核因子-κB(NF-κB)在房颤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NF-κB转录调控的改变可能在房颤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并延续了心律失常.本研究就NF-κB与房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宋金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4℃高渗盐对心搏骤停大鼠S100蛋白及GFAP的影响

    目的 探讨4 ℃高渗盐对心搏骤停大鼠血清S100蛋白及脑海马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复苏即刻给药组(B组)、4 ℃高渗盐复苏即刻给药组(C组)、4 ℃高渗盐自主循环恢复后30 min给药组(D组)、4 ℃高渗盐自主循环恢复后60 min给药组(E组),每组6只.制作窒息致大鼠心搏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采静脉血检测各组血清S100蛋白质量浓度,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检测海马组织GFAP的表达.结果 血清S100蛋白质量浓度、脑海马组织GFAP阳性细胞数A组较各组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C、D、E组较B组升高(P<0.05),C、D、E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搏骤停后复苏即刻、自主循环恢复后30 min和60 min给予4 ℃高渗盐能降低血清S100蛋白质量浓度,抑制脑海马组织GFAP表达,且作用无差别.

    作者:康秀文;张慧利;刘克喜;王言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对86例糖尿病受损患者、202例低血糖者和250例正常血糖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对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是气虚质(25.6%)、湿热质(24.4%)、痰湿质(22.1%)、平和质(14.0%),其中偏质占86.1%.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血糖正常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心肌缺血和电轴异常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与低血糖者比较显著升高(P<0.05).糖调节受损患者肾功能异常比例与正常血糖者、低血糖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医体质以偏质为主.糖调节受损可能引起患者心电图的变化.

    作者:邓科穗;项凤梅;邓运明;蒋小敏;刘红宁;朱卫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江西省儿童单纯性血尿的肾脏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江西省儿童单纯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 对159例单纯性血尿的患儿进行肾组织活检,并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单纯性血尿肾脏病理类型常见的依次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9例(43.4%)、IgA肾病36例(22.6%)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24例(15.1%),其次为轻微病变17例(10.7%)、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例(2.5%)、微小病变1例(0.6%)、膜性肾病1例(0.6%)、新月体肾炎1例(0.6%)、膜增殖性肾炎1例(0.6%)和IgM肾病1例(0.6%).结论 单纯性血尿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IgA肾病及局灶阶段性肾小球肾炎.

    作者:苗静;郑卫民;彭晓杰;傅睿;胡宝金;黄玉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直肠癌放疗体位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优劣性,探讨如何更准确地使用真空袋固定直肠癌放疗摆位的方法.方法 将46例直肠癌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3例.A组采取传统的用真空袋固定患者臀部和腰部法;B组采取用真空袋固定双下肢法.放疗前以患者定位正、侧位XR像片或治疗计划系统(TPS)输出的3D数字重建图像(DRR)为参照,并与治疗过程中存有射野影像系统(EPID)实时采集的同样大小的验证图像对比,通过计算机专用对比软件测量摆位误差.结果 2组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头脚方向、前后方向及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在盆腔野放疗摆位中,真空袋固定双下肢法明显减少了直肠癌患者盆腔野头脚和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且简捷方便、所用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作者:赵文龙;应维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CT设备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层螺旋CT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快速、无创、解剖细节清晰的检查手段[1].泌尿系疾病以往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尿路平片、B超、静脉尿路造影、磁共振等,但各有优、缺点,且单一检查往往信息有限.而多层螺旋CT及其强大的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弥补了众多缺点,以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以快速重建出清晰细腻的图像而成为一种颇为理想的泌尿系统检查方法[2].本研究就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训保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分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其中87%为缺血性脑卒中[1].大量临床病理生理研究证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包括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严重程度、临床转归的临床综合征[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关键的是依据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3],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必须选择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分型、分期是个体化治疗的核心;也只有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准确的分型,才能进行个体化治疗,对提高脑卒中的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方法中,较常用的是以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推荐TOAST病因分型指导治疗和二级预防措施;2009年2月法国、美国、瑞士、澳大利亚和德国,提出的A-S-C-O国际卒中新分型更能推动临床工作的正规化和更新.现将缺血性脑卒中常用分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陈望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中水疱口膜炎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目的 评价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血浆中水疱口膜炎病毒(VSV)的灭活效果.方法 将7.12 logTCID50·mL-1 VSV加入血浆中,采用不同的参数组合[亚甲蓝(MB)浓度(0.8、1.3 μmol·L-1)、光照强度(20 000、50 000 LUX)、光照时间(10、20、30 min)]灭活处理后,分别将样品加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单层细胞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CPE)状况,评价病毒灭活的效果.结果 经过30 min灭活处理,可将病毒彻底灭活,病毒滴度下降6 log值以上.实验设置的MB浓度和光照强度对血浆病毒灭活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在MB浓度为0.8 μmol·L-1和光照强度20 000 LUX的条件下,处理血浆30 min以上就能有效灭活血浆中的VSV病毒.

    作者:梁昌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心脏瓣膜纤维化的病理机制

    心脏瓣膜病理纤维化由慢性损伤导致的一系列事件引起:早期内皮细胞屏障的损坏、炎症细胞聚集、主要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基质中胶原生成细胞的活化及释放胶原纤维等,其中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是这个病理过程的关键[1].正常心脏瓣膜的细胞外基质(ECM)主要由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等构成,其中Ⅰ型胶原是心脏纤维化的主要成分[2].在瓣膜病理纤维化中,胶原纤维合成增加、降解减少,并有多种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现将心瓣膜纤维化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慧;晏浩;徐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改良口腔护理法对重型肝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

    目的 探讨改良口腔护理法预防重型肝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作用.方法 将60例重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法(口腔冲洗刮法加擦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法;观察2组口腔霉菌、呼吸道深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口腔溃疡及HAP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口腔溃疡(13.33% vs 43.33%)、口腔霉菌(10.0% vs 33.3%)、呼吸道深部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6.67% vs 33.33%)、HAP发生率(6.67% vs 2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口腔护理法对预防重型肝炎HAP有着预防作用,并可缩短重型肝炎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住院费用及病死率.

    作者:魏建梅;陶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两种单肺通气模式对食道癌根治术时呼吸生理的影响

    目的 观察定压和定容单肺通气模式对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时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级中、下段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模式时,20例先采用VCV模式,30 min后转为PCV模式.另20例单肺通气模式采用PCV模式30 min后转换为VCV模式.分别在单肺通气期间每种模式结束后测量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OLV-PCV与OLV-VCV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27.9±7.68)kPa和(26.2±8.56)kPa,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V-PCV气道压较OLV-VCV低(P<0.05).结论 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在OLV期间,PCV模式与VCV模式比较不能提高氧合作用,但PCV模式气道压力低,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作者:应俊;徐国海;华福洲;邓福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江西省洪涝灾害后灾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江西省洪涝灾害后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发生和发展规律,并对重点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同时对江西省2010年洪涝灾害后1周4 666名18~69岁的灾民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事件影响量表(IES-R)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4 666名灾民中有腰痛者2 363人,占50.6%;忘记性大者2 169人,占46.5%;容易烦恼和激动者1 913人,占41.0%;头痛者1 672人,占35.8%;醒得太早者1 573人,占33.7%.江西北部地区灾民躯体化、焦虑、恐怖评分值均明显低于江西中部、江西南部地区(均P<0.01),江西中部地区灾民强迫评分值明显低于江西北部、江西南部地区(P<0.05).男性躯体化、焦虑、恐怖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女性(P<0.05或P<0.01),女性偏执评分值明显低于男性(P<0.0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灾民躯体化评分值明显低于大专、高中及中专、初中、小学(P<0.05或P<0.0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灾民强迫评分值明显高于小学(P<0.01),大专、高中及中专学历的灾民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值明显高于小学、文盲(P<0.01).4 666名灾民中难以保持熟睡者1 668人,占35.7%;常因其他事情想起此事者1 427人,占30.6%;难以入睡者1 402人,占30.0%;容易愤怒或生气者1 358人,占29.1%;不愿意、但还是想起此事者1 323人,占28.4%.结论 江西省应以焦虑、强迫、躯体化及江西南部地区、女性、高学历的灾民为重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

    作者:胡国良;毛向群;吉路;朱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冰冻灾害及其他心理因素对脑出血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冰冻灾害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对脑出血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自制一般情况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对60例脑出血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冰冻灾害、文化、职业、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卒中家族史、正性事件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事件刺激总量、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消极应对、积极应对,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冰冻灾害、高血压病史、负性事件刺激量与脑出血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主观支持与脑出血呈负相关(P<0.05).结论 冰冻灾害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对脑出血患者发病有明显影响.

    作者:钞雪林;郭明;黄佳;胡勃;袁也丰;黄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