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双侧游离端冠内精密附着体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李宏斌;高平;殷恺;周晖;孙迎春

关键词:游离端缺失, 义齿, 精密附着体, 有限元模型
摘要:目的:基牙数目的选择对下颌远中双侧游离端冠内精密附着体义齿的近缺隙基牙的牙体和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提供基础条件.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及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与ANSYS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建立了包括下颌骨、粘膜、牙体及牙周膜、附着体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模型的几何相似性好,生物力学相似性好,可用于下颌双侧游离端冠内精密附着体义齿的应力分布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1,25-(OH)2D3与钙磷镁代谢

    目的:探讨1,25-(OH)2D3水平改变在慢性肺心病患者钙、磷、镁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48例该病患者血1,25-(OH)2D3和血、24h尿钙、磷、镁(SCa、SP、SMg,UCa、UP、UMg)含量及肾小管钙、磷、镁重吸收率(TRCa、TRP、TRMg).结果:1,25-(OH)2D3患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SCa、SMg患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SP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降低;患者组UCa相对增加者占37.5%,UMg相对或绝对增加者占75.0%;TRCa相对或绝对减少者占66.7%,TRP减少者占35.4%.结论:1,25-(OH)2D3降低是该病患者钙、磷、镁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方剑;王春丽;王昶;杨劲松;黄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无卡环式可摘局部义齿的力学性能分析

    卡环式可摘局部义齿是牙列大部分缺损时普遍的修复方法,临床经常采用单臂卡环和带支托的双臂卡环做固位体,但修复后易对基牙产生不利的侧向拉力,引起基牙倾斜和松动.

    作者:张福瑞;汪丽娟;王雪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的比较

    目前临床检测血清胰岛素(INS)多采用放射免疫法(RIA),由于该法报告时间长、结果不稳定并且存在同位素污染的问题,在国外正趋于淘汰[1].

    作者:单立新;韩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脂联素基因Gly15Gly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 Gly15Gly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122名正常对照者和92名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Gly15Gly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对照组122例中TT、TG、GG基因型分别为64(52.5%)例、56(45.9%)例、2(1.6%)例,糖尿病组92例中TT、TG、GG基因型分别为52(56.5%)例、32(34.8%)例、8(8.7%)例,糖尿病组G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X2=5.86,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未见显著性差异(X2=0.12,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 Gly15Gly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GG基因型者具有2型糖尿病高易感性.

    作者:靳立忠;刘德敏;于德民;李戈;汪玮琳;范新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相关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性别、病程、空腹血糖、血钙、血磷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测定了74例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血钙、血磷及BMD,观察性别、病程、空腹血糖、血钙、血磷对BMD的影响,同时与6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1.老年糖尿病组男性及女性BMD与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男性t=0.266,女性t=1.377,P>0.05).2.病程超过5年组BMD比病程少于5年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别(t=2.092,P<0.05).经单相关分析,BMD与病程显著负相关(r=-0.297 3,P<0.05).3.不同的空腹血糖浓度对BMD无影响.4.血钙、血磷对BMD无影响.结论:糖尿病的病程对BMD的影响主要在前5年,而空腹血糖、血钙、血磷水平对BMD的影响不大.

    作者:王艳萍;杨学韫;黎云燕;张士明;李慎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降纤酶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时间窗是影响疗效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区医院1999年3月~2002年3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会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23例乳腺导管内癌临床特点和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乳腺导管内癌病人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原发癌表现和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3例病人经治疗后,7例非乳腺癌原因死亡,2例因乳腺癌死亡,其余病人均健在;不同术式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加辅助治疗与单纯手术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管内癌的治疗应根据发现方式、病变大小、组织学特点等因素综合设计个体化治疗;除非临床高度怀疑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应以较保守术式为宜;核分级为Ⅲ级者预后不佳,应采取根治性手术和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于泳;方志沂;刘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亚急性联合变性18例分析

    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及代谢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周围神经病变等.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多,特别是磁共振(MRI)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对SCD的早期诊断有了较大提高.现将收治18例SCD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玉军;周广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种植修复上部义齿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通过对种植修复上部义齿9种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单颗种植修复上部义齿(牙合)面牙尖斜度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包括下颌骨、种植体及9种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上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牙合面上施加两种面载荷,比较不同加载方式下不同设计的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结果: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交界处、种植体颈部、种植体根尖区、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种植体根端周围骨松质是应力集中区,应力大值在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交界处.结论: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种植体上部结构中,25°以上牙尖斜度的设计造成种植体颈部折断的危险性显著增加,临床设计时应控制在25°牙尖斜度以内.

    作者:周晖;孙迎春;朱保民;郑孝慈;王鹏林;杨秀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天津市区10所医院阴沟肠杆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天津市区10所医院呼吸科2000年~2002年收治的35例阴沟肠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在天津市区10家医院呼吸科阴沟肠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占多数,其次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感染肺炎等.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的病人易发生阴沟肠杆菌下呼吸道感染.阴沟肠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药敏结果显示在测试的抗生素中阴沟肠杆菌头孢唑林耐药率高,为100.0%;其次为氨苄西林耐药率90.9%,亚胺培南未发现有耐药菌.结论:临床上可首选亚胺培南治疗阴沟肠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根据药敏结果确定非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张菊英;司进;葛庚芝;李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 1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时扬;王芳;徐砚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天津汉族群体TH01、TPOX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TH01、TPOX基因座在天津汉族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和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EDTA抗凝血样采自天津地区无血缘关系个体,TKM法提取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分离及银染技术,对天津汉族人群164例无关个体TH01、TPOX基因座分型.结果:TH01检出5个等位基因,14种基因型;TPOX共检出5个等位基因,14种基因型.两基因座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TH01、TPOX基因座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658 5、0.628 1,个人识别机率分别为0.817 4、0.813 7.结论:TH01、TPOX基因座在天津汉族人群有较高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作者:洪燕敏;张竞超;纪红;董伟林;井连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清肌红蛋白和碳酸酐酶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时测定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35例AMI、15例骨骼肌疾病和75例健康人的Mb和CA.结果:Mb与Mb/CA在AMI诊断中的灵敏性分别为97%和91%,特异性分别为70%和94%.结论:Mb/CA在AMI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都高,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一个补充指标.

    作者:张艳君;李明润;高向耘;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09例健康成人生化指标统计分析

    目的:确认现用生化参考值的可信性,并初步建立该实验室正常人群生化指标的参考范围.方法:对健康成人查体者的血清样本进行24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贝克曼试剂说明书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提供的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试验所得出的正常参考范围多数与对照参考值一致,但钾(K+)、总蛋白(TP)、总胆红质(T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一些项目存在差异.结论: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地区与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生化指标存在着差异,应该建立该地区该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作者:李冬;焦连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特性铜蒸气激光器系统联合运行

    铜蒸汽激光器(CVL)因同时具有高脉冲、高重复频率、高平均功率、高光电转换率及可见光输出特性[1]在军事、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作者:王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胰腺癌全胰切除术后的血糖管理

    目的:探讨胰腺癌全胰切除术后血糖代谢紊乱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7例胰腺癌全胰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全胰切除术后的血糖管理以及术后常见代谢紊乱.结果:全胰切除术后每日糖摄入量在150g左右,糖摄入量与胰岛素比例维持1:3~4可以维持血糖代谢的稳定.结论:全胰切除术后恰当的血糖管理及控制糖代谢紊乱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作者:马维东;柳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80名及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92名,调查病史、个人史和并发症情况,并观测心电图、体质指数及血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并发冠心病组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体重指数、舒张压、尿蛋白肌酐比率、血尿酸(P<0.01)及血清甘油三酯(P<0.05)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在以血尿酸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中,血肌酐、腰臀比和体重指数先后进入方程(P<0.05).经年龄、性别、血脂调整后血尿酸水平高者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提高(OR=1.008,95%可信区间为1.0041.013),且在加入吸烟或高血压因素后差异更加显著.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

    作者:雒瑢;樊继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黄芪对肝星状细胞胶原降解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对肝星状细胞有关胶原降解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肝星状细胞系作为体外研究对象,采用MTT法选择药物的实验浓度,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Ⅲ、Ⅳ型胶原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间质性胶原酶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组细胞上清液中Ⅰ、Ⅲ、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黄芪组间质性胶原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强间质性胶原酶基因表达水平而完成的.

    作者:韩涛;王宝恩;钱绍诚;马雪梅;王爱民;郑丽娜;高英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酒石酸唑吡坦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酒石酸唑吡坦的主要药效学.方法:选取体重18~23 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组.其中唑吡坦4组,咖啡因1组,安定1组和溶剂对照(水)1组,均口服给药后记录小鼠活动情况及睡眠情况.结果:在小鼠的活动抑制率方面,唑吡坦各组与溶剂对照组和中枢兴奋剂咖啡因(10 mg/kg)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苯二氮类药安定(5mg/kg)比较唑吡坦2.5 mg/kg和5.0 mg/kg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鼠的睡眠时间和使戊巴比妥钠睡眠醒来的小鼠重新入睡方面,唑吡坦各组与溶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酒石酸唑吡坦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40 mg/kg i p.)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能使戊巴比妥钠睡眠醒来的小鼠重新入睡.

    作者:边颖;周永健;蔡毅;黄玉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野生型P53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目的:观察外源性野生型P53对有P53基因突变的肺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P53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作用.方法:以PCR、免疫组化、SSCP方法筛选P53突变型细胞系,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野生型P53质粒pC53-SN3,并以空质粒pCMV-neo做对照.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以生长曲线和集落形成实验观察所转染的野生型P53质粒对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经筛选发现Calu-6细胞系为P53第六外显子突变株,204处密码由谷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经野生型P53质粒pC53-SN3转染后,发现细胞生长明显减慢,而转染空质粒的Calu-6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生长无差异,同时发现pC53-SN3转染后集落形成抑制率达90.6%.结论:表明野生型P53基因可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进行负调控,抑制细胞生长.

    作者:黄宗堂;尹志伟;刘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