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189例的B超分析观察

贾慧超;孙秋月

关键词:二维超声, 围绝经期, 阴道异常流血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以下简称B超)在围绝经期阴道异常流血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1~12月门诊以阴道异常流血就诊的围绝经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9例围绝经期阴道异常流血患者经B超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总符合率为76.72%,各类疾病的符合率为:水泡状胎盘85.71%,流产84.62%,子宫内膜炎66.67%,子宫内膜息肉87.5%,子宫粘膜下肌瘤83.3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5.43%,子宫内膜增生总符合率为60%.结论:B超检查对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病引起室性早搏二联律1例

    患者男性,34岁,因胸闷、心悸伴头晕1年,加重1个月就诊.诉颈僵不适,活动受限.左侧肢体无力.既往身体健康.查体:血压16.0/9.3kPa,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附加音.4、5颈椎旁压痛,肩部软组织压痛,颈椎活动受限.

    作者:王永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

    COPD合并呼吸衰竭以往多采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肯定,但创伤大,并发症多,2004~2005年我院呼吸科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位,(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气道正压治疗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赵蕴伟;赵海丰;郑丽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青少年眼钝挫伤前房积血46例临床分析

    我院眼科自2000-01~2006-01共接诊眼外伤患者300例,其中青少年眼钝挫伤前房积血46例,46眼,占眼外伤人数的15.3%.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秀丽;孙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55例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体会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经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两种方法后的临床情况及疗效的比较.方法:时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夹闭治疗和栓塞治疗,对术后用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并用远期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采用栓塞治疗的,在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夹闭组,术后半年有39例得以随访,两种方法的远期效果无差别.结论:血管内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术使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优于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但费用昂贵.

    作者:杨福义;杨军;李明军;胡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美沙拉嗪肠溶片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考察关沙拉嗪肠溶片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在不同介质中所对应的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在pH=6.8磷酸缓冲溶液中,美沙拉嗪溶液在1~200ug/mL(r=1.000)范围内吸收值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对美沙拉嗪肠溶片的含量测定介质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丁立新;韩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国内盐酸地尔硫卓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国内盐酸地尔硫卓释制荆.综述盐酸地尔硫卓缓制荆的不同制造工艺.方法:对近几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全面地回顾和整理,阐述国产盐酸地尔硫卓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结果:随着缓释技术的进步,缓释技术已被用于设计多种药品的制剂当中,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药物剂型.结论:尽管缓释制剂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缓释制剂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缓释技术,将能制备出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

    作者:南亚森;葛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疗效.闭等综合治疗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组患者相比较.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方法:通过对单纯腰椎牵引组与牵引、手法推拿、理疗、运动疗法、封结果:综合治疗组的患者改善率高,复发率很低.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李书钢;张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腺肿块70例高频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乳腺肿物是妇女常见病,发生在任何年龄,偶有男性者诊断主要根据:①临床,②病理,③化验穿刺细胞学检查,④彩超诊断.故作者一年多来积累70例病例作以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刘晓艳;刘文波;张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羊水污染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1521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中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上升明显.但目前临床上对胎儿窘迫的诊断缺乏简易可靠的方法,羊水污染常作为胎儿窘迫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在我院分娩的1521例产妇中341例羊水污染的病例,试说明羊水污染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作者:田波;杜继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全自动造影剂注射器在腹部螺旋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随着近几年螺旋CT机、多层螺旋CT机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在CT检查中为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显示密度的差别,使断层扫描图像更加清晰,对一些疾病在CT扫描的同时需要静脉或动脉注射造影剂作CT增强检查.作CT增强检查时造影剂注射器就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刘晓辉;宋立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孕晚期胎儿枕后位164例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孕晚期胎儿枕后位的超声诊断方法.方法:对164例孕晚期胎儿枕后位的超声声像图及分娩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诊断164例枕后位,剖腹产82例,占50%,胎吸助产36例,占21.95%,产钳助产8例,占4.88%,会阴侧切68例,占41.46%.结论:超声显像能明确诊断胎方位,指导产科医生适当做出处理,防止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给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孙秋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母乳性黄疸44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母乳性黄疸(BMJ)是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近来随着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母乳喂养得以在全院乃至全国全面铺开.但与此同时,我院新生儿住院患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病例也随之增多,为减少母乳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对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进行探讨.方法:我院于2005~2006年共观察到44例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根据胆红素值的范围不同,采取了继续母乳喂养,暂停母乳喂养给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并光疗法.结果:本组病例黄疸全部在3d内消退,但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三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病确诊后需积极治疗,预防胆红素的神经毒性,减少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发生.我们观察患儿黄疸程度及胆红素水平,并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治疗,无一核黄胆发生.

    作者:陈梅;李春艳;吕冰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生化汤促中孕利凡诺引产后残留蜕膜排出518例分析

    中孕引产目前在我国常用的方法为利凡诺羊膜腔或官腔注射.我站自1997年开始一直采用此法,证实此法具有简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感染率低、引产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徐述;陈萍;陈磊;邓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檗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1972年Kerr等首先提出的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在一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机体为维护内外环境的稳定,细胞对内外信号刺激做出的应答反应.通过基因调控.包括诱导、启动、实施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消亡的过程.细胞凋亡与增殖是一对并存的矛盾,正常情况是二者维持动态平衡,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细胞的增殖与死亡的速度平衡失调有关[1].

    作者:李娜;胡玉红;孙盛梅;卢北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65例垂直型食物嵌塞临床治疗分析

    在咀嚼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食物碎块或纤维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牙的牙间隙内为食物嵌塞,食物嵌塞根据方式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我们仅对垂直型食物嵌塞进行治疗分析.

    作者:付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抗言欣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言欣及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抗言欣及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治疗2周和4周时,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ALT、TBIL恢复程度以治疗组为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抗言欣及丹参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6.6%.结论:抗言欣及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满意.

    作者:李振英;齐铁莉;刘春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四肢长骨骨折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手术配合

    对于四肢骨骨干骨折的治疗无论采用加压接骨板还是交锁髓内钉,术后均会并发一定比例的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和内固定断裂等,而且加压接骨板和交锁髓内钉的钢性大,影响术后骨的重建,使固定段发生骨量的丢失和骨结构的紊乱,去除内固定后易发生骨折.

    作者: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贝复舒治疗角膜异物的临床观察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异物滞留于角膜可引起明显的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缺损如不能及时修复,病程迁延,可引起角膜基质糜烂、溃疡,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尽快缩短角膜创面的愈合时间愈显重要.我们于2005年1~12月对角膜异物患者应用贝复舒(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碱性生长因子)滴眼液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亚光;张菊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肉苁蓉醇溶成分对致衰大鼠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肉苁蓉醇溶成分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模型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大鼠,连续灌服肉苁蓉醇溶成分6周,测定肝脏Ca2+-ATP酶活性、肝线粒体MDA含量、膜流动性、PLA2活性.结果:肉苁蓉醇溶成分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大鼠肝脏Ca2+-ATP酶活性,肝线粒体膜流动性(P<0.01),显著降低肝线粒体MDA含量、PLA 2活性(P<0.01),但各指标不能恢复到青年组水平.结论:肉苁蓉醇溶成分对衰老模型大鼠肝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是其抗衰老作用的有效成分.

    作者:徐辉;魏晓东;欧芹;张鹏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处方药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的探讨

    2002-01-01,我国推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0TC的管理制度,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是摆在医药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作者:姜丽杰;梁云霞;李杰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