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虹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指征和方法.方法:对3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32例,无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对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与正常剖宫产的出血量比较、单发肌瘤与多发肌瘤剔除时手术失血量比较、产后子宫复旧与非剔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时应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同时采用U字连续缝合的方式关闭瘤腔,以减少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剖宫产术中同期行肌瘤剔除术是有价值的.
作者:吕红梅;马秀娟;卢北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离体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灯盏花素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用袁桃霞等的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获得原代培养的肝星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肝星状细胞的增殖.TUNEL法检测DNA断裂、凋亡情况.结果:①灯盏花素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②灯盏花素处理组HSC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灯盏花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作者:林明华;孟庆媛;郭梦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疗效.闭等综合治疗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组患者相比较.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方法:通过对单纯腰椎牵引组与牵引、手法推拿、理疗、运动疗法、封结果:综合治疗组的患者改善率高,复发率很低.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李书钢;张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乳腺肿物是妇女常见病,发生在任何年龄,偶有男性者诊断主要根据:①临床,②病理,③化验穿刺细胞学检查,④彩超诊断.故作者一年多来积累70例病例作以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刘晓艳;刘文波;张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骨折的常见病、多发病,骨折后可导致行动障碍,使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大大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对2002~2005年收治的8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好,体会如下.
作者:宋艳萍;马莉影;桑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病理生理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它不像形态学课程那样可以通过对大量图片的讲解.使学生对内容有直观形象的理解.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的教学,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作者:梁衍锋;王芳芳;张东东;邵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几年,在治疗急性脑血栓时,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可以使急性脑血栓早期溶栓,从而达到血液的再灌注,使患者并发症降低到低水平,使患者早期回到社会.
作者:赫英贤;赵旭娥;徐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是一种沿耻骨联合上pfeunen stiel皱壁做横形半月状切口的剖宫取胎术.80年代以来,从人体体表审美的角度,放弃腹部纵切口剖官产术.
作者:宋丽;陈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神经系统疾病是引起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进步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和老年变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将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加沉重负担.
作者:张拥波;张健;王得新;李继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于四肢骨骨干骨折的治疗无论采用加压接骨板还是交锁髓内钉,术后均会并发一定比例的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和内固定断裂等,而且加压接骨板和交锁髓内钉的钢性大,影响术后骨的重建,使固定段发生骨量的丢失和骨结构的紊乱,去除内固定后易发生骨折.
作者: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母乳性黄疸(BMJ)是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近来随着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母乳喂养得以在全院乃至全国全面铺开.但与此同时,我院新生儿住院患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病例也随之增多,为减少母乳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对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进行探讨.方法:我院于2005~2006年共观察到44例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根据胆红素值的范围不同,采取了继续母乳喂养,暂停母乳喂养给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并光疗法.结果:本组病例黄疸全部在3d内消退,但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三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病确诊后需积极治疗,预防胆红素的神经毒性,减少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发生.我们观察患儿黄疸程度及胆红素水平,并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治疗,无一核黄胆发生.
作者:陈梅;李春艳;吕冰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将6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降纤酶治疗组,治疗14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入院时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3d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并检测上述指示.结果:降纤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效果更佳,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讨论: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能有效治疗因微血栓所致的VBI.
作者:付丽佳;刘瑞鹏;林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2-01-01,我国推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0TC的管理制度,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是摆在医药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作者:姜丽杰;梁云霞;李杰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中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上升明显.但目前临床上对胎儿窘迫的诊断缺乏简易可靠的方法,羊水污染常作为胎儿窘迫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在我院分娩的1521例产妇中341例羊水污染的病例,试说明羊水污染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作者:田波;杜继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患者视功能损伤变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120人(141只眼)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对所有病例行螺旋CT轴位和冠位扫描.应用对数视力表检查病人远视力.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数资料间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爆裂性眼眶骨折与非爆裂性眼眶骨折相比,伤后6个月的视力与伤前比无变化者的比例前者要明显大于后者(Mann-Whitney检验,z=-8.297,P<0.01).结论:爆裂性眼眶骨折后发生视力损害的可能性小于非爆裂性骨折.
作者:付婷婷;吕慧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国内盐酸地尔硫卓释制荆.综述盐酸地尔硫卓缓制荆的不同制造工艺.方法:对近几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全面地回顾和整理,阐述国产盐酸地尔硫卓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结果:随着缓释技术的进步,缓释技术已被用于设计多种药品的制剂当中,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药物剂型.结论:尽管缓释制剂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缓释制剂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缓释技术,将能制备出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
作者:南亚森;葛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64例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结果:MCV↓RDW↑缺铁性贫血、MCV↑RDW↑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和RDW异常,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MCV↑RDW,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MCV↑RDW↑溶血性贫血、MCV、RDW↑铁粒幼细胞性贫血、MCV↓RDW,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结论:RDw指标的改变对贫血的分类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佳秋;苗智;王跃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新的对CRF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经验,以期提高CRF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肾衰42例,并以常规治疗20例作为对照,观察灌肠前后患者的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作为CRF的非透析治疗措施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晓雪;刘湘淋;姚伟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与晚使用的疗效区别.方法: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2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按用药时间即用药于出生后3~12h、12~24h分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两组低流量(每分氧流量<40%)吸氧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所需时间和总用氧时间.结果:生后3~12h用药者低流量(每分氧流量<40%)吸氧血氧饱和度迭90%以上所需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生后12~24h用药者明显缩短.结论: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及时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尽可能在出生3~12h之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能发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佳治疗效果.
作者:欧文闻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线、CT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价值及标准.方法:分析90例腺样体肥大的X线、CT图像.观察测量鼻咽气腔及后壁软组织,计算腺样体指数.结果:90例X线鼻咽侧位片A/N均≥0.70[1],鼻咽腔顶及后上壁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增厚.CT轴位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左右侧对称性增厚,密度均匀,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多数隐约可见,少数显示不清,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后鼻孔不同程度受阻塞,多与鼻旁窦炎、中耳炎、扁桃体肿大并发,腺样体指数≥0.70.结论:X线、CT诊断腺样体肥大达到互补优势,对提高诊断本病有较高价值.
作者:赵国军;姚春富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