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彬;赵锦程;李春海;关宝生;韩玉泽
牙外伤脱位后,除牙周病严重者除外,无论患牙脱离牙槽窝与否都应行牙再植术,而且患者年龄越小者恢复越快.
作者:刘玉杰;于敏霞;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与恒速输注行全身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头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CI组和恒速输注组,TCI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身静脉麻醉,恒速输注组行恒速输注全身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用药量,插管时及术毕停药不良反应.结果:TCI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较小.插管反应较轻.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身静脉麻醉诱导更平稳,术中麻醉深度更易控制,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而安静.
作者:杨庆耿;汪飞;杜燕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在丹东三院2004~2006年的住院高龄患者患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所使用的精神药物进行调查.结果:220例高龄精神障碍患者经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和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4.5%;并且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结论:高龄精神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精神病性和行为障碍,大多数患者还同时出现多系统的躯体疾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逐步代替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在高龄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
作者:劳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β-C)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中对GSH及MDA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ANP组;B组,β-C处理组;C组,假手术组,测定各组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同一时点比较发现:A组胰腺组织中GSH明显下降(P<0.05)、MDA明显升高(P<0.05);B组则GSH下降幅度较小,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升高幅度小,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P时胰腺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物质GSH显著下降,MDA增加,β-胡萝卜素可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明显减轻ANP大鼠胰腺细胞损伤.
作者:田桦;王烨;卓越;艾迎春;李婕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对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进行鉴定.方法: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结果:描述了黑水缬草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黑水缬草的鏊别依据.
作者:杨春荣;王桂艳;刘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及26例癌旁组织的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0.7%(37/61);Survivin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Survivin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对于临床选择高危复发病例给予积极治疗,提高预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佐玉;周玉文;崔庆贵;张志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小儿脑瘫疗育中心.病人都是小儿长期住院脑瘫病儿,因此小儿静脉针的应用非常频繁.穿刺成功率更是衡量护士水平的重要标准,而针头固定的方法和手法又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
作者:麻淑君;孔祥颖;林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期间肾脏线粒体钙、细胞色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成龄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Ⅱ型糖尿病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用张均田的改良方法测定细胞色素C含量;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线粒体钙含量.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动物的细胞色素C、线粒体钙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减少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维持线粒体钙稳态.
作者:张婷;李善昌;郭红;梁衍锋;王芳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目前现代医学中难治疗而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一种常见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对静脉血栓栓塞症越来越重视,2,2-二氟-2-(2-吡啶)乙醇就是N一苯酰氨类血栓抑制剂的重要中间体.
作者:刘凤华;曲有乐;佟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于2001-05~2005-04采用前列腺按摩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9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沫;刘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χ2检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原发灶大小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结论:VEGF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作者:林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他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和满足程度,是评价图书馆文献效能的依据之一.文章对大学生读者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他们在利用文献资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重视用户教育,提高文献效能的观点.
作者:林美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氯胺胴是临床上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因其在麻醉中会出现选择性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兴奋延髓和边缘系统,抑制丘脑新皮层,所以麻醉后会出现精神症状.
作者:齐弘;张华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在60岁以上的离退休老干部和家属中发病率较高,我们自2004-06~2006-07使用倍他乐克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昌述;闫芳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对高浓度葡萄糖对晶状体形态、组织学方面的影响以及丙酮酸的对抗作用.方法:离体培养大鼠晶状体,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高浓度葡萄糖(55.6mmoL);模型组中加高浓度葡萄糖;丙酮酸组培养液中加丙酮酸5mmoL.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的改变并行图像分析,透射电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及纤维细胞结构.结果:透射电镜下见模型组晶状体细胞损伤严重,细胞器大部分破坏,而丙酮酸保护的晶状体细胞结构则基本保持正常.结论:丙酮酸具有防止高浓度葡萄糖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保护晶状体细胞结构和延缓细胞变性过程的作用.
作者:杨笑天;朱劲松;齐艳秀;孟德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补气养血汤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203nm为检测波长,对补气养血汤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此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95%,补气养血汤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少于0.2198mg/mL,其保留时间为8.09min.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初步质量控制.
作者:李艳翠;刘娟;牛效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腺苷酸脱氨酶(A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糖链抗原50(CA50)对癌性胸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09~2006-07呼吸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胸液共73份,分别测定4种标志物的含量.结果:各标志物在癌性胸液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DA(96.8%)>TNF-α(87.1%)>CEA(74.2%)>CA50(67.7%),特异性依次为CA50(95.8%)>CEA(95.5%)>ADA(86.4%)>TNF-α(62.2%).CA50和CEA对癌性胸液诊断的特异性均较高,但阳性率不如ADA和TNF-α高.结论:联合检测CA50和CEA对癌性胸液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诊断价值,而ADA的检测对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作者:朱张国;阎红娥;鲍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它与基础医学相联结,同时又直接服务于社会与社会人文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临床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
作者:张雁来;赵晓秋;孙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黑龙江省卫生厅在2003年下半年向全省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医院实施新的医疗护理表格及住院病历原B5规格改为新的A4规格.
作者:苏红梅;江晶;陈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菌陈合荆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肠道茵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设1组为健康对照组外,其余用D-氨基半乳糖按2g/kg浓度腹腔注射造模,分成不干预组、贝飞达组、纳米菌陈合剂组、贝飞达联合茵陈合剂治疗组,于14d及28d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肠道菌群、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IBI)的变化、门静脉血清内毒素(LPS)的变化.结果:D-氨基半乳糖(D-Gal)造模后,不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同健康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贝飞达组、纳米茵陈合剂组、贝飞达联合茵陈合剂治疗组14d及28d两次检测各项指标结果,同不干预组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14d及28d两次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组内进行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不干预组内进行比较,(P>0.05),统计学没有意义.结论:茵陈合剂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茵的生长,抑制肝脏细菌易位,抑制G-杆菌生长,有效控制内毒素血症,切断肝脏细胞损伤的关键环节,为肝细胞的再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作者:杨梅;贾志萍;马淑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