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军;颜玉;张立志;王秀梅;高旭珍;宋光平
血液灌流是血液藉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吸附剂的装置中,以吸附清除血中毒物、药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1].内科抢救急性药物中毒,可以使多数轻症患者恢复健康,但对于急性重症患者,尤其以意识障碍及多脏器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即使治疗得当,死亡率也很高.我院在传统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获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李明杰;吕春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鸡西地区栽培黑水缬草根和根茎的显微构造.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并进行显微成像.结论:为进一步制定黑水缬草的质量标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杜娟;刘娟;张楠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对变形链球菌附着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no-HA溶液加入到轻唾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变形链球菌,2d后测定粘附于变形链球菌吸附板表面变形链球菌量,并进行比较;对已附着变形链球菌的吸附板放入Nano-HA溶液中,观察变形链球菌的脱落情况.结果:Nano-HA对变链菌的附着有抑制作用和对已附着的变形链球菌有解粘附的作用.结论:Nano-HA对变链菌的粘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滕立群;吕奎龙;孟祥才;孙庆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复张性肺水肿(Re-repansion pulmonary edema,RPE)是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萎陷在肺迅速复张后所发生的急性肺水肿,多见于气、液胸患者经大量排气排液之后、巨大肿瘤压迫肺组织突然解除或发生于开胸手术中单肺阻断通气时间较长者,在肺复张时至复张后24h之内发生的急性非心源性单侧肺水肿.本病症发生突然,经过凶险,如延误诊治可引起严重后果,死亡率达20%.
作者:杜尔滨;田振华;齐宝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non-phacoemulsificatio s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 NPSICE)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189例(200只眼)施行经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上方作梯形巩膜隧道切口,两边穿刺口,撕囊,水分离,摘除晶体核并植入人工晶体.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ECCE).观察两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NPSICE组中术后3d视力大于0.5者84.5%,散光发生率20%,明显优于ECCE组(均P<0.01).结论: 经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快且安全,术后恢复快,散光轻,视力恢复理想.
作者:张涤;杨笑天;王玉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据文献报道一个烧伤面积超过30%的病人体内就会发生超高代谢,机体组织蛋白分解代谢加快,病人消耗过快.如不及时补充病人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并且使创面修复减慢.目前对烧伤病人多采用肠内、肠外营养同时进行.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由于胃肠道功能低下,大多以胃肠外营养为主.本文对我科1998~2004年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病人高静脉营养液配制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合理的肠外营养的模式.
作者:杨嵩峰;赵雁南;田稼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限制性输血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非颅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A组)和对照组(B组).分别于T1(气管插管后)、T2(术中需要输血前)和T3(气管拔管后)三个时点采集颈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和血乳酸浓度测定,并计算动脉、颈静脉球血氧含量(CaO2 、CjvO2)、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结果:A组T2时点与T1和T3时点比较,SjvO2、C(a-jv)O2和血乳酸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T2时点与T1 和T3时点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限制性输血对脑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
作者:蓝胜文;黄惠彬;汪飞;高晓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北方地区多发于冬、春两季.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以往都采用以季节、临床特性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应用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对EHF进行诊断尚未见报道.我们对EHF各期(发热期、少尿期及恢复期)进行了包括:血浆的高切、低切、粘度比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血流变学检测.根据我们测试结果表明,在EHF早期血流变学的高切、低切、粘度比和红细胞压积就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血流变学的检测,有助于EHF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晓丽;李玉玲;孙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重症胰腺炎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0%~50%[1],在上世纪70~80年代主要以早期手术为主,但效果差[2],90年代中后期提出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应保守治疗,使患者度过急性反应期,然后根据胰腺坏死组织是否合并感染,决定是否手术[3],这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普通外科自1999-02~2005-06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辉;邢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阳性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分为3组,急性心机梗死组(AMI)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结果:AMI组和UA组患者的H-FABP、CK-MB和hs-HS-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H-FABP、CK-MB和hs-HS-CRP的增高相关.
作者:赵晓辉;赵桂芝;杨光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的郁症)的治疗新办法.方法: 选择抑郁症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利用舒必利合用解郁安神颗粒,对照组单用舒必利治疗,以上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舒必利快速控制病情,解郁安神颗粒稳定病情,以治其本,达到远期疗效.
作者:王文双;朱丽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磁性附着体是利用磁性材料间的磁力将义齿吸附到基牙或种植体上,使义齿获得固位和稳定的一种装置.磁性附着体的应用研究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尤其是近10年间,新的磁性材料和新的设计使磁性固位装置不断出现,磁性附着体的应用理论和技术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并已成为改善修复体固位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磁性附着体对覆盖基牙、义齿固位力、机体组织的影响及磁性附着体的防腐蚀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左恩俊;段蔚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针刺治疗前后颈椎病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对比观察,为针刺治疗本病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针刺取大椎、天柱、颈夹脊为主穴,根据临床分型加配穴,对32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治疗前与正常健康人对比.结果:颈椎病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低于正常健康人,峰间潜伏期则明显延长(P<0.01);针刺疗法对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和峰间潜伏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针刺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体感诱发电位可以作为颈椎病患者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董中国;潘颖华;孙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因素以及普伐他汀在改善微炎症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规律血透6个月以上MHD患者60例,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常规以及血清转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肾功、血浆蛋白、血脂系列、CRP、IL-6.以近8周使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总量同Hct比值(rHuEPO/Hct)作为评价rHuEPO抵抗的指标.将rHuEPO/Hct高于20,即存在rHuEPO抵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普伐他汀治疗24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①影响rHuEPO/Hct比值的因素有CRP、IL-6、Alb和透析时间.②普伐他汀治疗24周后,治疗组CRP、IL-6和rHuEPO/Hc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非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炎症状态是影响rHuEPO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普伐他汀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炎症状态,从而降低rHuEPO抵抗.
作者:李长红;王振;刘中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996~2004年我们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根治术法治疗肛周脓肿316例,一次性手术治愈,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47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舒血宁组25例术后静点舒血宁14天,对照组22例不用抗凝药物.结果:术后舒血宁组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8%),对照组7例(27.27%).结论:舒血宁是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作者:黄鸿飞;孟泊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乙型肝炎复发原因,为肝炎病人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87例中青年乙型肝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能坚持按医嘱用药和工作学习压力大是中青年乙型肝炎复发的主要诱因.结论:对中青年乙型肝炎病人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同时呼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普及肝病知识,减少诱发因素.
作者:林春;韩晶莉;于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与测量恒切牙、恒尖牙、恒前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为口腔正畸临床混合牙间隙的分析提供简捷便利的诊断依据.方法:在石膏模型上测量牙冠近远中径,对测量值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恒下切牙与恒尖牙前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建立了汉族人群上、下颌恒切牙与恒尖牙恒前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的预测方程.
作者:商维荣;刘继光;于丽娜;曲学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7~2004年治疗的29例高龄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9例病人均顺利通过手术.平均住院25d.术后3例出现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病人切口推迟愈合,2例吻合口瘘,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高龄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作者:钟敏;齐桂杰;黄秀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近10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对母婴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5年为 36.4%,2004年上升为86.2% ②1995~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近5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作者:孙盛梅;何红;吴雅冬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