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介绍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修复法(U G C R)和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修复法(U G C P H R)治疗12例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7例瘤体小于3 0cm×3 0cm者采用单纯压迫修复法,在超声引导下直接按压20~30min;5例瘤体大于3 0cm×3 0cm者采用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修复法,在超声监视下先将带注射器的18号套管针沿原穿刺口刺入瘤腔,再按住瘤颈阻断血流继续进入瘤腔,用注射器抽尽瘤腔内积血,继续按压20~30min后缓慢减压,仍有血流信号者可重复上述过程.结果: 12例均成功,局部无大块硬结形成.其中11例1次修复成功,1例先用UGCR法失败后改用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法成功.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根据瘤体大小选择单纯压迫修复法或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修复法能有效治疗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局部无大块硬结形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组织学分级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胃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均成阳性(100%),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缺失率为 56.5 %(26/46).Fhit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 Fhit可能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预后分析指标用于临床监测患者预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失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顽固性的病症.高压电位治疗无痛苦、见效快.现将我们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1世纪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科技化和国际社会化的时代,社会改革深入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应能熟练地以英语为工具,顺利地获取和交流专业信息.修改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并将原大纲的专业阅读改为专业英语教学.强调要抓好高年级的专业英语教学,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对专业英语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将本课程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适应时代发展,我院在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中率先开设了这门课.我们在多年专业外语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技巧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17例恢复良好,4例预后较差,无死亡病例. 结论: 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提取分离车前草的有效部位,并进行抗菌研究.方法:用醇提水沉法分离脂溶性与水溶性部分,并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法以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水溶性部分进行初步分离得出其不同部位,通过药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实验,对水溶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菌研究.结果:分离得一个脂溶性和四个水溶性部位,其中三个水溶性部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体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结论:分离得熊果酸、糖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成分.40%乙醇洗脱物(三萜皂苷类)有对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是车前草的主要抗菌部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法莫替丁浓度.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血浆经乙腈提取,HPLC测定.流动相0.01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91.5:8.5),流速1.0ml·min-1,C18色谱柱Alltech Apollo (4.6mm×150mm),检测波长266nm.结果:法莫替丁和内标与内源性杂质分离良好;5~16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2.5 ng·ml-1;日内精密度RSD为 1.5%~6.7%(n=6),日间精密度RSD为 0.2%~14%(n=6).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度较好,可用于法莫替丁血药浓度的测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肾脏偶发癌是指因健康体检或其它疾病检查时发现的肾癌,近年来随着B超、CT和核磁共振(MRI)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偶发性肾癌的检出率也逐年增高 .我院自1995-01~2005-01 共收治肾癌192例,其中偶发癌68例,占35.4%.现就其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等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片)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的影响. 方法:选择门诊36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16例,缺血性心电图为20例,高血脂为30例,年龄为(60±9)岁.以银杏叶制剂,每次2片(40mg/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连续6周.结果: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显效为62%,缺血性心电图总好转率为78%,明显降低TG和TC,提高HDL-ch水平,与治疗前比,P均<0.01. 结论:银杏叶制剂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的理想用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消渴降脂胶囊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霉素致小鼠高血糖、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等动物模型和血糖、血脂含量测定等实验方法.结果:受试药物可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血糖小鼠的血糖,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结论:消渴降脂胶囊有明显降低血糖、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药理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选择佳的护理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适合治疗和护理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根据麻醉、手术种类及病情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对21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治愈率达到96.5%以上.护理效果良好,满意率达98%.结论:腮腺肿瘤病人的护理治疗,具有较强的专科性,与其它外科术前术后护理相比有其特殊之处,选择合适的、科学的护理方法是病人在全程治疗中顺利健康的关键所在.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富硒枸杞抗肾脏衰老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衰老模型,以10%富硒枸杞水煎剂连续灌胃42d,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BI2000图象分析系统对小鼠肾脏各项形态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富硒枸杞实验组肾小球形态大小,肾小球硬化率,肾组织内微血管指标,肾小球平均细胞数,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较老年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富硒枸杞具有较好的预防或延缓小鼠肾脏衰老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公认与自身免疫有关,其病理特点是在CNS白质内不规则髓鞘脱失和胶质增生.近年来,随着对多发性硬化(MS)认识的深入和神经电生理学、核磁共振(MRI)检查的逐渐普及,MS的早期诊断及诊断的准确率逐年提高.现对我院2000-05~2005-05 间住院诊断为MS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肿瘤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要完全阻断致病因素的作用而达到一级预防非常困难.因此对肿瘤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相应技术的发展,肿瘤标志物研究得到了深化和突破.我们选择了一种较新的标志物-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加以阐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胸腹联合伤是指胸腹脏器损伤合并膈肌破裂的多脏器损伤[1],伤情复杂,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26例,疗效满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效提取黄芪甲苷的方法.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法选择佳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结果: 加水量5倍,温度控制在40~60℃,超声提取时间30min的工艺条件好.结论: 本实验研究的提取工艺方法是提高黄芪甲苷收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扰素-a(IFN-a)、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a)单一、协同以及与化疗药物DDP的联合作用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影响. 方法: 应用四MTT比色法检测与化疗药物DDP单独或联合应用组及药物作用的12h与24h的光密度值(OD),计算杀伤率.台盼蓝拒染计算杀伤率对照.结果: 单独应用三种细胞因子时,IFN-a、TNF-a对宫颈癌Hela有细胞毒作用 .IFN-a、IL-2、TNF-a联合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均与单一应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因子均可以增强顺铂(DDP)的抑瘤作用并与其作用的先后及时间具有依赖关系.结论: MTT比色法为临床肿瘤化疗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方法.不同类型的肿瘤有着不同的药敏谱.干扰素-a(IFN-a)、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2(IL-2)与DDP联合具有协同作用,为宫颈癌病人化疗提供了理想的参考方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和方法:观察阴脱汤对失血性休克家兔休克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影响,探讨阴脱汤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结果:阴脱汤能明显降低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ET、AM、NO水平(P<0.05).结论:阴脱汤(YTT)可通过调节ET、AM、NO水平等作用治疗失血性休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提高美沙拉嗪的产品质量和收率.方法:降低脱色温度.结果:提高美沙拉嗪的产品质量和收率.结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1-13(DynA1-13)的含量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出血(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纳络酮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3.0mg/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60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治疗14d后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的含量变化,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部位、不同出血量时上述指标的变化,观察纳络酮对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的影响.结果: (1)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含量在急性期较正常组明显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不同部位出血患者之间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含量的差别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3)脑出血患者血浆中β-EP、DynA1-13含量与出血量呈显著正相关(r1=0.663、r2=0.480,P<0.01),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β-EP、DynA1-13含量与出血量呈显著正相关(r1=0.645、r2=0.380,P<0.01).(4)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含量,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1)β-EP、DynA1-13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2)纳络酮能拮抗β-EP、DynA1-13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