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薄层扫描法测定止咳清热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潘晶晶;王冬梅

关键词:薄层扫描法, 止咳清热合剂, 盐酸麻黄碱
摘要:[目的]建立止咳清热合剂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法,并测定5批样品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其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盐酸麻黄碱在0.83~4.98μg有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99.4%,峰面积(RSD)=2.14%.[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供质量控制.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概况

    输卵管疾患是引起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作者:尹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中的调护观念

    <金匮要略>中有很多关于护理学方面的记载,张仲景对疾病的饮食调摄、药后反应的观察处理等护理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作者:刘佳;刘恩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7例报告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欧美国家患病率较高,约为5.8%~6.3%,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足学组1992年回顾性调查,我国糖尿病足占住院糖尿患者的12.4%,截肢率为7.3%.

    作者:张朝晖;马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医药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中国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笔者对近5年来中医对大肠癌的研究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侠;孟静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乳康贴片治疗乳腺增生症124例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占乳房疾患的第1位.乳腺增生症患者乳癌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因此防治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芬;宋阿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关于中医科研的几点看法

    指出中医现代化研究,除应该有中医特色思路外,更应该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方法.阐述中医继承与发扬的关系为:继承是发扬的基础,发扬是继承的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应在限制脂肪与糖类进量的同时调理肝脾等脏腑代谢以求降脂;研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时应该强调内因,要顾护正气.

    作者:阮士怡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止咳清热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止咳清热合剂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法,并测定5批样品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其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盐酸麻黄碱在0.83~4.98μg有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99.4%,峰面积(RSD)=2.14%.[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供质量控制.

    作者:潘晶晶;王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本科生教学与研究

    经典医著是中经医理法方药的精髓和合理内核,应予以强化,否则中医学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流,无本之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对经典医著的高度重视.

    作者:马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自拟附睾消炎汤治疗慢性附睾炎38例

    慢性附睾炎是男性常见病,单纯应用抗生素常不理想,笔者运用自拟附睾消炎汤治疗该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钧;王红光;郭学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陈士铎《辨证录》辨证论治特点浅析

    <辨证录>成书于清·康熙二十六年,是陈士铎现存著作中篇幅长,于临床见证记述全的一部书.全书在辨证论治上取古人意而不泥古人法,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上多有卓见.特点为:只言辨证不言辨脉;审查病机,同中求异,鉴别分明.辨证方法的选择,配伍应用有其自身特点:病种不同,侧重有别;辨证方法单独使用者少,配伍使用者多;以脏腑辨证为核心.

    作者:刘恩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死36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本院2000-2003年脑内科住院病人,共6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大78岁,小48岁,平均(67.12+6.2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大77岁,小50岁,平均(65.72+8.13)岁.

    作者:孙振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刘河间水肿理论的学术特点

    刘完素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刘氏理论多宗<内经>之旨,认为水肿多由火郁湿阻而成,治疗上主张通利泄水,使水湿之邪由二便而去.其水肿理论对金元乃至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作者:付滨;高常柏;孟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谈经皮给药制剂

    论述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临床适应证及常用剂型,指出经皮给药制剂是既传统又新型的给药系统,研制开发经皮给药制剂,有利于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

    作者:李宝芬;闫国强;陈淑兰;马玉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试谈我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设构想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7年颁布新的学科目录,将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3门学科合并为一,即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作为新的学科,应如何发展,其研究对象、范围、任务、教材编写及研究生招生等一系列问题亟需研究和解决.

    作者:王惠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论妇女情志致病与脏腑关系及中医治疗特点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七情内伤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结合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妇女情志致病与脏腑之关系,说明情志因素主要导致心肝肾等脏功能失调,引起经带胎产诸病的发生.在治疗上通过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交通心肾,以情胜情等方法调畅情志,恢复脏腑功能,是中医治疗特点.

    作者:杨洪艳;王小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法临床运用举隅

    瘀血是指血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之外而积存组织间隙,或因血运受阻而滞留经脉之内以及瘀积于器官之内的.瘀血的发生可因病致瘀,如跌扑损伤、月经闭止、寒凝气滞、血热妄行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气机阻滞,经脉阻塞,瘀热互结,积瘀成瘕,甚至蓄血发狂等.

    作者:侯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并称为世界三大疾病.晦床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两类,目前尚缺乏根治药物.

    作者:李渊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肠乐对幽门结扎胃溃疡胃黏膜EGF和EGFR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肠乐抗溃疡的机制及对胃黏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胃肠乐高剂量组、胃肠乐中剂量组、胃肠乐低剂量组、洛赛克组;用游标尺计算各组溃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图像分析.[结果1胃肠乐高、中剂量组胃黏膜全层EGF、EGFR表达明显(其积分光密度值、平均灰度及阳性细胞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肠乐抗溃疡,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增加EGF、EGFR表达而起到胃黏膜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潘华峰;赵霞;刘友章;王茵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增强原代培养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活力的中药筛选

    [目的]探讨单味中药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活力的影响.[方法]以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原代培养的实验模型,实验组分别加入单味中药提取物,用MTT法观察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葛根、当归、白术、黄芪、山药、红花、牛膝、天门冬、知母、香附、枳实、陈皮、厚朴均可增强培养鼠胚脊运动神经元活力.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结论]上述中药提取物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张艳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痛宁外用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

    胃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自从1982年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的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之后,Hp与上胃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

    作者:李凤栖;王建文;李凤玲;常智;宏惠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