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关节疼痛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运动性损伤、等多种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重者疼痛难忍,行动不便,功能障碍,以致影响工作与生活.笔者自拟乳姜散治疗关节疼痛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锡琴;赵联社;米金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脑梗死是近年来临床上常见的、病残率很高的疾病,其发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现将笔者1998-2001年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丁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一般资料42例病人,男24例、女18例,年龄大70岁,小17岁,平均(38.5+-12.6)岁。
作者:刘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复方丹参滴丸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研制的一种纯中药滴丸剂,是药典复方丹参片的改良剂型,但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却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已经在全国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和推广使用,在中国30多个省市上千家医院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为主多种疾病的治疗.1997年12月9日,复方丹参滴丸首次以药品的身份通过美国FDA的临床用药申请,实现了中药正式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并被国家列为临床急救必备的药物之一.现将其药理与临床综述如下.
作者:王怡;高秀梅;张伯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4年来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获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新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白虎加人参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组成,有清热、益气、生津之功,用于阳明气分热盛.人参,味甘微苦,其性微温,其功能大补元气,养心安神,补脾益肺,是补虚济弱之良药.温病系因感受温热、温毒、湿热等病邪而发生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其病多起自上焦,盛于中焦,伤及下焦,该病每以热盛为特点,易化燥伤阴,治疗初期宜辛凉解表,中期宜清泄实热,末期拟滋养阴液为大法变通.于此,人参何宜?吴鞠通之<温病条辨>示上、中、下焦之病证巧用白虎加人参于关键时刻,确起沉疴霍然,昭示后学.
作者:金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其发病特点是不同程度地出现昏迷、半身不遂、意识障碍、口眼歪斜、饮食水反呛、语言蹇涩等.为此本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兹介绍如下.
作者:朱春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与感染、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为临床特点.近年来中医采用以中药内服为主,辅以外用熏洗等治疗本病,在解除疼痛、防止畸形和改善功能方面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就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孙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赵良仁,元末明初医家,字以德,江浦(今江苏江浦)人,迁居浙江.少试吏宪司,即弃去.从丹溪朱彦修学医,治疗多有奇效,名动浙西东,以高寿终.著有<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医学宗旨>、<丹溪药要>等书,后两种已佚[1,2],而<衍义>一书亦流传甚少.从现存文献看,<衍义>乃注释<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之第一部书[3],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其版本稀少,鲜为人知,实有发掘研究之必要.本文试就<衍义>一书的版本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整理<金匮>及其注本,为正确理解认识<金匮>的经旨等提供新的内容.
作者:陈大权;王立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早在宋代就已制成丸、散、膏、丹等剂型.由于中药是生物样品,所含成分复杂,加之生产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给质量控制带来很多困难.过去由于分析检测技术相对滞后,影响了质量分析的进展,仅凭传统经验感观检查,难以达到控制中成药质量的目的.为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并不断完善,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作者:郭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有关冲脉的记载散见于<内经>诸篇.以后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冲脉作了颇多阐述.笔者重温经文,感到冲脉有值得研究之处,并作初步探讨.
作者:王健;朱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症.笔者自1996年至1998年采用脐胫散填脐法治疗面肌痉挛40例,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
作者:薛媛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子午流注理论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受自然季节、气候与环境的直接影响.人体气血随着昼夜12个时辰的推移而流行灌注于全身,它是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计时配合脏腑经络,以推算出气血流注经络、输穴开阖的准确时间,按时间取穴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包含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时穴开阖等基本论点.
作者:王忠文;王午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以体针与耳针并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05例,并随访1年,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巴经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个人、家庭均可造成负面影响.慢性疼痛持续时间很长,甚至在愈合后仍持续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给予病人相应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常能有效地控制疼痛.本院除痛中心自2001年~2002年应用经皮电热神经祛痛仪(简称TEHNS)辅以心理护理治疗慢性疼痛息者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莹;张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糖复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入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糖复康低剂量组、糖复康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检测指标有尿蛋白排泄率(UTP)、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终产物(AGEs)、TGFβ1、Ⅳ型胶原蛋白(Ⅳ-C)、纤维连接蛋白(FN).结果:糖复康可下调UTP,与苯那普利作用相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糖复康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GEs表达而苯那普利无此作用;糖复康也可降低肾皮质TGFβ1表达,减轻Ⅳ-C、FN的聚积.结论:糖复康下调TGFβ1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卉;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消化性溃疡(PU)是常见多发病,积极的药物治疗使溃疡的愈合问题已经解决,易于复发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不仅可以降低溃疡病的复发率,而且可以改变溃疡病的自然病程,治愈溃疡[1].现将根除Hp治疗PU的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庞树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关于虚证和补法的概念,本文从略.笔者仅就针灸治疗虚证的特点谈一下个人看法.自古即有针治多泻、灸治多补的说法,但验之临床,无论是针刺还是艾灸都可补可泻,主要是根据具体操作方法(手技)的不同而异.
作者:刘公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脊髓损伤是外力的作用致使脊髓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受损平面以下截瘫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康复较为困难.针灸对该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治疗皆有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辛巳仲冬,余赴吉隆坡讲学期间,有幸阅到马来西亚中医药史料,遂藉闲暇予以摘录,今择其大事以公元纪年系之,意在使马来西亚中医药发展历程一目了然.
作者:王玉兴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