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扳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李培真;杨得光;何光远

关键词:扳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述
摘要:扳法是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中,不少临床工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扳动姿势、旋转角度、椎体定位、扳动力度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改良.目前对于扳法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本文从文献出发,分析总结腰部各种扳法的机理,为临床运用腰部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依据.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扳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扳法是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中,不少临床工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扳动姿势、旋转角度、椎体定位、扳动力度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改良.目前对于扳法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本文从文献出发,分析总结腰部各种扳法的机理,为临床运用腰部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培真;杨得光;何光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职高专师承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本研究针对高职高专师承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质量监控和评价结果显示,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学实践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汪洋;王义祁;蔡俊;林靓;盛红;张宏;储成志;彭俊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治妇人乳病医方2则考述

    文章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2则西夏文治疗妇人乳病医方进行破译、考校,并将这2则医方命名为“治妇人内吹乳方…治妇人乳房黑疖方”.这2则医方用药简单,只有1味药组成,具有典型的西北民间地域特色,应为西夏党项民族自己的民间医万.

    作者:梁松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痰湿气虚论浅析肥胖之未病先防

    对肥胖的发病机制,中医论述颇多,也众说纷纭,经过梳理文献和临床实践,笔者认为“痰湿气虚”是其病机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肥胖痰湿气虚的演变规律,通过除其病因、阻其病机,从饮食有节、动静有度、形神共养、健康教育等“未病先防”的角度探讨肥胖的预防.如此,可有助于减少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喻松仁;白洋;舒晴;王萍;程绍民;简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藏药“热衮巴”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热衮巴”为常用藏药,全草有镇静、解热和消炎等作用,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目前,从该藏药中分离得到的主要为生物碱类成分,有关其药理活性研究的报道较少.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该藏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高燕萍;吴强;梁健;钟国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注射用欧前胡素脂微球处方前研究

    目的:通过对欧前胡素的处方前研究,为设计注射用欧前胡素脂微球的处方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测定欧前胡素在正辛醇-水/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在不同pH缓冲液、注射用大豆油(LCT)/注射用中链脂肪酸甘油酯(MCT)不同比例油相中的平衡溶解度,并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对欧前胡素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结果:25℃时欧前胡素在pH为2.0,4.0,6.0,7.4,8.0,9.0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0.36,2.45,1.14,2.45,2.66,2.52 μg/mL,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16.76(logP=1.22),在MCT中的溶解度大,为26.3mg/g,欧前胡素溶液在强光(4500±500Lx)下连续10天的降解率未超过10%,相对稳定.高温(60℃)条件下连续10天的降解率19.9%,不稳定.结论:欧前胡素是一种水溶性差,脂溶性较好,在光照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的药物.脂质微球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良好载体,提示欧前胡素作为脂质微球具有可行性.

    作者:祝婧云;汤涛;廖正根;赵国巍;梁新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药药油走罐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35例

    目的:观察中药药油走罐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中药药油走罐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用NB-UVB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以PAS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PA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4周后观察组PASI评分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对照组.两组疗效均与时间有关,治疗2周两组PASI评分改善均不显著(P>0.05),治疗4周后两组PASI评分改善比较显著(P<0.01),且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药油走罐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单用NB-UVB照射,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邱桂荣;吴允波;蓝宏荣;连婉怡;梁育;徐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艾络康罗布麻穴贴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106例

    目的:观察艾络康罗布麻穴贴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随机分组,共纳入合格有效病例213例,其中观察组(口服硝苯地平+艾络康罗布麻穴贴贴敷涌泉穴)106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107例,比较两组血压下降及症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在降压幅度、降压疗效、症候积分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艾络康罗布麻穴贴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秀武;黎小苟;邱芬芬;刘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TNF-α、TGF-β1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TNF-α、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常规治疗+中药贴敷,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安慰剂敷贴,于农历三伏天初、中、末伏贴敷,3次为1疗程,连续贴3年,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清TNF-α及TGF-β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对照组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在改善咳嗽气短症状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在改善喘息,咳痰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肺功能FEV1%、FEV1/FVC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TNF-α、TGF-β1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降低血清TNF-α、TGF-β1水平.

    作者:侯美英;张晓萍;尹礼烘;胡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天人相应思想探讨《神农本草经》中药物功效

    天人相应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用该思想来解读同样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中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以夏枯草、苍术、蛇床子三味中药来具体诠释《神农本草经》中的相应条文,探讨植物生长环境及习性与其药效药性之间的联系,进而点明天人相应思想的指导意义,以冀有助于中医药的研究.

    作者:殷伟峰;刘越;王亚顺;张蕊;田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全程单纯中医药治疗肝癌的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

    文章统计作者1996年1月到2017年10月来单纯全程使用中药治疗满2个月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肝癌82例.全部统计病例没有用手术、化疗、介入治疗和放疗等西医主要治疗手段.全程中药辨证和对症治疗,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治疗结果:治癔1例(1.22%),好转12例(14.63%),稳定30例(36.59%),进展39例(47.56).中医药全程治疗1生存年率41.46% (34例),2年生存率29.27%(24例),3年生存率14.63%(12例),4年生存率7.32%(6例),5年生存率6.1%(5例),10年生存率1.22%(1例).中位生存期7.0月,平均生存期17.0月.文章提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论治思路和体会,认为中医药可以作为现代医学的替代疗法治疗部分肝癌患者,特别是不能或不愿意手术或放化疗的老年肝癌患者.肝癌的中药治疗必须掌握扶正与祛邪的关系,重视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治疗肝癌必须坚持治肝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文章还介绍作者肝癌中药治疗用药的体会,并报告3例单纯中药治疗疗效较好的典型病例及常用验方,供同道经验分享.

    作者:程剑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浅析冠心病介入术后抑郁障碍的病因病机

    随着冠心痛介入术的广泛开展,术后抑郁障碍的出现却不容忽视.中医在本病的诊治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从心、肝、脾、浊的角度浅析其病因病机.

    作者:罗寒彬;徐驲;刘中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文献计量学在中医药领域研究现状及思路探讨

    通过查阅近十年文献计量学在中医药领域研究的文献,基于基础理论、临床治疗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文献计量学在中医药领域运用广泛,有助于为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治疗相关研究指明方向,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与传承.文献计量学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把控时下中医药相关领域研究趋势与方向,指导今后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但研究多局限于对文献外部特征的分析,对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笔者就相关问题,对今后文献计量学在中医药领域研究思路进行了相关探讨,以希为今后文献计量学在中医药领域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作者:王鹏;洪靖;郜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何晓晖衡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被列入WHO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多样,现代医学传统治疗,患者病愈率仍非理想,易病情反复.何晓晖从“衡”法出发,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石美凤;花梁;葛来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安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学术思想浅探

    吐血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病证,有时反复不愈,甚至危及生命.新安医家叶天士所著的《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吐血的论述,是叶氏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证指南医案·吐血》中记载了叶氏多年行医的案例.叶天士治学严谨,倡导“先议病后议药”,在继承仲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从辨证分型,细述医病之理;通权达变,巧立医病之法;博览众著,善选医病之方;归纳总结,擅立医病之药四个方面对吐血学术思想进行阐述,对后世医家具有较深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炜;王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载去甲斑蝥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目的:优选载去甲斑蝥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经典Stober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运用氮气脱吸附法进行表征;采用饱和溶液反复吸附法制备载去甲斑蝥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制备好的载去甲斑蝥素的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表征及体外释药特性考察.结果: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分布较均匀、粒径约为140 nm(PDI <0.3),Zeta电位约35 mV,表面积为1165.5 m2/g,孔容积(Vt)为2.16 cm3/g,孔径2.86 nm.制备的载去甲斑蝥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的载药量12.88%,释放度考察载药的去甲斑蝥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12h内累计释放量达到83.34%,其后释放曲线显示出纳米粒的缓释特性.结论:改良的经典Stober法制备的载去甲斑蝥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粒径均匀,载药量高,具有显著体外缓释特性.

    作者:熊友香;马瑞;汤红霞;李范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UHPLC法同时测定肝康灵颗粒中5个苷类成分

    目的: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法同时测定肝康灵颗粒(赤芍、栀子、虎杖、田基黄等)中栀子苷、白芍苷、芍药苷、虎杖苷、异槲皮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Shim-pack XR-ODSII C18(2.0 mm×75 mm,1.7 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0.3 mL/min,进样体积:1.0μL,柱温25℃.结果:栀子苷、白芍苷、芍药苷、虎杖苷、异槲皮苷分别在0.7 ~ 35 μg/mL(r=0.9999)、0.5~ 25 μg/mL(r=0.9999)、7~ 350 μg/mL(r=0.9998)、5.5~275 μg/mL(r =0.9999)、3~150 μg/mL(r =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4%、99.02%、98.81%、98.35%、100.04%,RSD分别为0.54%、1.99%、0.66%、0.84%、0.9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为肝康灵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饶颖;黄文平;徐旭;李艳;冯育林;罗颖颖;杨世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实施精品战略优化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托,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没有高质量的专业教育.如何优化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专业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学校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对提高我校校学科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促进江西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学校优化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作者:吴璇;张凌;周茂福;李艳华;陈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及中医药选择策略

    帕金森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治疗药物为左旋多巴,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导致疗效降低,且易引起多种副作用.专家认为,如患者能得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全程管理,尤其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干预,发挥中医中药在治疗该病的优势,可以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长期获益.

    作者:杨浩;杨文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对髓芯减压及髓芯减压配合其他手段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查阅大量关于运用髓芯减压术及其衍生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髓芯减压配合干细胞移植、骨移植、钽棒及中医等疗法较为新颖,虽能提供并维持稳定且坚强的支撑,利于坏死灶的再血管形成,短期内推迟了患者行全款置换术的时间,但目前暂缺的是中远期的疗效分析,需要前瞻、双盲对照、大量的样本等研究来更进一步确保它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乐旸;董谢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