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亿娟;王跃生;崔佳;章军;陈莎;刘安
目的:建立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260 nm,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毛蕊异黄酮苷在4~20 μg/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1.53%;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黄酮含量在0.234%~0.383%范围内.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测定黄芪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不同产地黄芪中总黄酮含量以毛蕊异黄酮苷计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兴安岭、甘肃、山西、内蒙古.
作者:程研;闵会;何厚洪;胡江宁;吴健;王小东;王如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对河南焦作产鲜地黄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其形态学、生化、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及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初步了解该菌的相关特性并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鲜地黄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及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培养,用划线法进行分离与纯化,然后用革兰氏染色、生化管、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药敏试纸抑菌实验对内生菌及其抑菌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得到的鉴定菌在革兰氏染色及镜检后鉴定显示1号、2号和3号菌均为梭状细菌,4号为杆状细菌;生化管实验的颜色变化显示1号、2号和3号菌为梭菌属细菌,4号菌为土壤农杆菌;16S rDNA的鉴定结果表明3号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3号菌对三种病原微生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结论:地黄中分离纯化得到的3号菌的抑菌活性不显著.
作者:元辉明;朱金华;马广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的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发病率高、分布广,且呈年轻化趋势.大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栀子调节血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三焦功能失常与高脂血症的形成密切相关,以期为今后栀子调节血脂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沈毅;孙佩娜;冯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实践班为例,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其在大学生意志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大学生意志力培养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静雅;刘红宁;陈永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性不排卵、肥胖、胰岛素抵抗、卵巢多囊性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本病属于中医学“闭经”、“月经后期”、“经量过少”、“癥癥”、“不孕”等范畴,为临床疑难病症,中医各家在长期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对其病因、病机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对其辩证治疗有着各自经验、对本病的预防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对全国多位本专业中医医家诊治PCOS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概括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PCOS提供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吉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草珊瑚流浸膏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虫草组、草珊瑚组及联合(草珊瑚+虫草)组,采用40%四氯化碳(CCl4)每周2次、皮下注射6周制作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治疗组经灌胃给药6周后,在麻醉状态下采血,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TIMP-1),以发酵虫草菌粉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虫草及草珊瑚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降低、白蛋白(ALB)升高极为明显(P.<0.01);同时非常显著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及TIMP-1 (P<0.01).结论:提示草珊瑚流浸膏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熊耀斌;傅缨;俞红;资晓飞;杨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金涛教授认为男性处于中年阶段也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认为肾精亏损,肝郁气滞是基本病机.治法多以滋补肾阴,疏肝解郁,调整阴阳为主,合理处方遣药,鼓励患者适量运动,临床疗效佳.
作者:周晶晶;高艳敏;金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糖尿病肾病作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雷公藤制剂被逐渐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对近年来雷公藤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治疗机制及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雷公藤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作者:夏璁;何灵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梅花针放血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火针点刺疱疹处及相应节段华佗夹脊穴结合梅花针放血拔罐治疗.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31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火针为主结合梅花针放血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明明;杨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理论治疗阴虚感冒的疗效和体会.方法:选取3名阴虚体质感冒患者,通过中医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运用纯中药加减治疗.结论:通过仔细辨证,灵活运用滋阴解表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漆伟征;李小毛;朱月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稳压肾宝方对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指标的影响.方法:50例高血压痛(阴阳两虚型)伴MAU阳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坎地沙坦作为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压肾宝方,疗程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BP及MAU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MAU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降压治疗基础上,稳压肾宝方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患者的BP水平及MAU指标,从而平稳降压,保护肾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林炎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脾胃是五脏六腑之本,为四脏提供“动能”、“养料”,运送部分“废料”,脾胃运化正常,则气血化生有源,脏腑功能强健,邪无所伤,脾胃衰则四脏俱衰,百病丛生,脏腑功能紊乱亦多影响脾胃运化,致使疾病缠绵难愈.因此,中医”治未病”当注重脾胃,未痛先防在于不伤脾胃,已病防变在于复脾健运,瘥后防复在于补益脾胃.
作者:钟阳红;皮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中医数据挖掘也逐步走向热门.本文对数据挖掘进行系统概述,着重对中医数据挖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具体的趋势分析,对相关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进行中医领域数据挖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文献参考.
作者:张鑫;朱明峰;杜建强;郝竹林;王国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医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应用范围广阔,章勤教授在围IVF-ET术期调理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其在术前调理方面的思路作一介绍.
作者:何易;章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基于中医对糖尿病脑病的理论基础与现代认识,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与借助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设计与探讨糖尿病脑病的中医药组方,拟定补肾通窍方对糖尿病脑病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
作者:施若黎;张跃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清代旴江名医黄宫绣,精本草与脉学,通晓诸科,善治喉症.治学注重医学实践,著作均名之为“求真”.所撰《脉理求真》和《本草求真》中论述喉症的学术思想及临证见解深刻.辨识喉症,注重以经络认喉症,诊察要求先明脉理,提出“寸前一分”以候咽喉的喉症脉位,发千古未发之秘;辨治喉症,从火立论,重视咽喉局部用药,施治内外兼备,树风格独特的临证特色.
作者:李思宏;谢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前,国内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联动性.本文探讨,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核心,以“高位就业”为培养目标,将实训、实习、实践、就业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医药教育人才质量.
作者:韦国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声誉机制是对企业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本文介绍声誉机制的实施框架并基于声誉模型的拓展,指出声誉租的存在是激励企业生产高质量食品的内在动因.针对我国食品安全规制中存在基于声誉的激励性规制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基于声誉机制进行激励性食品安全规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作者:时洪洋;周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IgA肾病(IgA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从”虚、瘀、风湿”论治,在临床应用治疗IgA肾病已收到良好疗效,并不断通过实验研究对其作用机理予以了揭示.本文将IgA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肾病病理相结合,简述了部分具有祛风湿、益气血、消瘢积作用的中药及复方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来治疗IgA肾病及其机制方面的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还有很多重要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从而限制了其深入开发与推广应用.因此,对临床上治疗IgA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其作用机理和作用环节,才能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林星;陈洪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元代旴江名医危亦林,著有《世医得效方》,乃涉及临床各科的综合性医学巨著,载方众多,其中肿瘤相关病的用药良方丰富,其在坚硬作楚,当以破气药伐之的指导原则下,不拘一格,擅用虫类中药和毒药以攻坚为上,并采取缓释给药、减毒增效等多种手段长效取胜并减轻或避免各种不良反应.但临床验证过程中需审时度势、谨慎地选择,不可一味模仿其用药策略.
作者:赵海梅;刘端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