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研究进展

朱静;谢斌;左爱仁

关键词:骨折愈合,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的促进骨折愈合的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法,比如:以中药口服、以中药外敷、以针药结合、以中药离子导入、以物理疗法、以骨髓自体移植等为主的治疗方法.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水蛭提取物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水蛭提取物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用液氮快速冻融法制备水蛭提取物,将不同浓度提取物作用HL-60细胞,观察提取物对HL60生长与增殖的影响、诱导调亡效应、并计算出水蛭提取物作用HL-60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浓度高于0.1mg/mL的水蛭提取物对HL60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水蛭提取物作用HL60细胞48h的IC50为1.4mg/mL;另外水蛭提取物也具有诱导HL60细胞凋亡作用.结论:水蛭提取物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调亡.

    作者:肖移生;廖夫生;赵志冬;左爱仁;朱大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版医古文教材注释辨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以下简称中医药本)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本)新编的新版医古文教材都已投入使用,两本教材相同篇目中部分注释存在显著差异,共有十七条之多,本文就此展开辨析.如《秦医缓和》“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句中“琴瑟”一词,中医药本认为指“音乐”,人卫本认为喻“女色”.笔者按课文中心论点是“近女色之弊”,而此句正是为该论点服务,故以人卫本注释为是.

    作者:朱若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汗特色探析

    本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汗证医案进行分析,从明辨汗出热象、灵活运用经方、重视养心安神、选择汁鲜育阴、分清标本论治等5个方面探讨了叶天士治汗的特色.

    作者:周鸿飞;钱俊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南昌地区糖尿病足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针对南昌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足(DF)发生率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DF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选取其中376例诊断为T2DM的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DF组)和非糖尿病足组(NDF组),搜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SBP、DBP、2hPG、HbA1c、LDL、FIB、SCr、BUN、总蛋白、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ABI、TcPO2、VPT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FPG、HDL、TC、TG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lc、FIB、白蛋白、ABI、TcPO2等是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糖尿病宣教,做好足部护理,长期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的失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局部供血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同时积极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沈浩;陆君;姜玲;胡玲;孙掌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拟健脾燥湿汤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健脾燥湿汤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自拟健脾燥湿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健脾燥湿汤联合二甲双胍更能明显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而降低血糖,同时又能明显地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还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

    作者:韩琳;殷豪良;张慧;贺支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江西省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省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发展现状.方法:问卷调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结果:江西省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定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结论:提出发展江西省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产业的建议与对策.

    作者:王少波;左铮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与思路

    中药复方作为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临床防病治病的有效物质,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保证用药安全,疗效确定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作者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主要从中药复方的鉴别和含量测定两方面进行阐述,为医药工作者提供文献资料.

    作者:蔡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在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输卯管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14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β-HCG下降15%以上比率、盆腔包块缩小50%以上比率、尿HCG2周以内转阴比率及腹痛消失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左时珍;陈永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黄芪当归配伍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当归不同配伍比例对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方法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应用黄芪当归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灌胃给药,通过脏器指数、溶血素测定和淋巴细胞转化小鼠体内诱导法观察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胸腺指数降低,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血素测定,芪归药对配比10∶1高、低剂量组,5∶1高、低剂量组,1∶1高、低剂量组以及1∶2低剂量组可促进小鼠血清IgM的产生;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结果显示10∶1高、低剂量组,5∶1高剂量组,1∶1高、低剂量组和1∶2高剂量组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结论:黄芪当归配伍不同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免疫作用,其中芪归配比10∶1、1∶1对提高小鼠免疫力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覃倩华;杨萍;李英;李乐园;袁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穗金粟兰粗提物提取方法的比较

    目的:为确定多稳金粟兰党参内酯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浸渍法、加热回流和渗漉法3种方法提取多稳金粟兰浸膏,以党参内酯含量为指标,确定佳的提取方法.结果:渗漉法提取率高,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率次之,但含量几乎相等,浸渍法提取效率差,用10倍量的95%的乙醇为溶剂,对100目的多穗金粟兰粉末以4mL·min-1·k-1流速进行渗漉,提取率在90%以上.结论:用渗漉法提取金粟兰结果更好.

    作者:罗杠;马兴霞;尹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栀子苷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抗凋亡作用和对Bcl-2、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的影响,从抗凋亡的角度探讨栀子苷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栀子苷口服给药组、安理申对照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阳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运用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海马和皮质相关区域Bcl-2及Bax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变化两种检测手段.结果:通过光镜下视野的阳性细胞查数比较,口服给药组相对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相对于安理申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栀子苷具有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机制与栀子苷对大鼠神经细胞的Bax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Bcl-2的蛋白表达则具有增强作用有关.

    作者:高龙潭;王智勇;吴俊霞;王飞;汪建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推拿学》考试方法改革研究

    目的:通过对推拿学考试方法的实施,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将2008级中医学本科生1、2班,随机分为推拿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组66例和常规考试对照组65例,学期授课结束后对2组的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考核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理论考试平均分分别为84.8与82,9分;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87.5分与70.1分;2组理论考试比较P>0.05,而临床技能考试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学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的实施,明显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推拿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王道全;王进;李静;姜亦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Bio-oss胶原质及Bio-gide胶原膜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胶原质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3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0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PPD、AL、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而且实验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Bio-gide胶原膜治疗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作者:邓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针灸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应用概况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由于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不仅使患者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同时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已成为众多医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COPD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西医措施有局限性、短暂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传统针灸防治COPD方面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在防治COPD方面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今后运用循证针灸学和临床路径方法,开展针灸防治COPD优势方法的筛选和疗效的系统评价,对于针灸防治COPD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和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整体康复治疗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张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罗布麻泡腾片制剂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罗布麻泡腾片的制剂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表安排实验,选择柠檬酸、碳酸氢钠、PEG6000、安赛密为罗布麻泡腾片辅料,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泡腾片,以泡腾片外观、硬度、崩解时限、口感为综合考察指标,优化罗布麻泡腾片的处方组成.结果:罗布麻泡腾片优化处方配比为:罗布麻干浸膏用量35%,崩解剂柠檬酸用量29%、碳酸氢钠用量29%,PEG6000用量4%、矫味剂安赛密用量3%.结论:按优化处方制备的罗布麻泡腾片崩解迅速,口感良好,制备方法简便可行.

    作者:赵晓娟;胡律江;胡志方;郭慧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动穴的特性和分类

    通过对动穴名词的诠释及其相关的特性和分类进行阐述,从而对动穴这一新概念进行全面的了解.临床疗效显示选用动穴治疗的临床效果往往比单纯同身寸法的取穴要显著.

    作者:吴海霞;杨宗保;龚安;陈永;杨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b2、c、d、f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HPLC-UV)同时测定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b2、c、d、f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min:33:67; 20min:40:60;35min:53:47; 40min:60:40; 45min:33:67),流速:1mL/min,柱温:室温,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结果:柴胡皂苷a、b2、c、d、f分别在2.51-10.54,1.64-6.56,2.02-8.08,2.06-8.24,2.07-8.28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70,0.9990,0.9991,0.9978,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8.9%,100.2%,98.6%,99.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柴胡药材的质量检测.

    作者:邓平;张国松;罗晓健;王跃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膳食纤维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蛋白饮食越来越多,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相对减少,从而增加了人类健康的风险性.目前,膳食纤维已经被列为能改善人体营养状况,调节机体功能的第七大营养素[1].

    作者:王静;胡慧明;朱彦陈;卢艺;官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金元医家对中风证治的认识

    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界学术思想相对活跃的时期,中医各科的成就亦较为突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中风的认识也有了许多独具灼见的学术主张,以金元四大家的成就为突出.如寒凉派医家刘完素主“心火暴盛”;而补土派医家李东垣提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滋阴派医家朱丹溪则认为“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

    作者:韩燕;胡素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栀子皮、栀子仁、全栀子中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栀子皮、栀子仁和全栀子进行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方法:用Agilent 6890N GC-MS气质联用仪对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GC条件:HP-5MS色谱柱,程序升温:50℃/3min 8℃/min 250℃℃/20min,载气:氦.MS条件:EI电离方式,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能量70eV,质量扫描范围:35-500amu.结果:全栀子挥发油共检出的47个峰中,来源于栀子皮的峰有10个,来源于栀子仁的峰有9个,既来自于栀子皮又来自于栀子仁的峰有9个;全栀子的特有峰有19个.结论:栀子皮、栀子仁、全栀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组成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栀子皮、栀子仁药效差异的原因之一.

    作者:蔡仲希;傅祥平;龚千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