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研究现状

杨志敏;周雯

关键词:亚健康, 疲劳状态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对亚健康状态的概念、表现形式、流行病学、诊断标准、预防及控制措施等研究有较大的进展,但亚健康疲劳状态的概念及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因此,研究亚健康疲劳状态的重点是制定亚健康状态的检测标准.本文就近年来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略论《红炉点雪》对灸法的贡献

    <红炉点雪>对灸法的制艾取火、取穴定穴、辨证施灸、灸法禁忌均有论述,尤其是着重探讨了痰火灸法的具体方法,言简意赅、见解独特,无论是对完善灸法理论还是指导临床施灸,均有重要的贡献.

    作者:曲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马王堆出土医书与《黄帝内经》成书上限

    学者们普遍认为马王堆医书是<黄帝内经>的雏形,从而把<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推迟到西汉中晚期.文章探悉了马王堆医书和<黄帝内经>的内容,以及<史记>所载的马王堆墓主人生活时代的医学状况,证明马王堆医书与<黄帝内经>之间不存在前后关系,可能比<黄帝内经>更晚,不足以成为<黄帝内经>成书之上限.

    作者:高也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吐纳气功功法源流考

    将传统吐纳形成发展的脉络按历史时期梳理清晰,一是吐纳的思想源流.主要是道、儒、医、佛以及武术的相互援引和渗透;二是吐纳流派术式的演变过程.吐纳术式主要出现了行气(又称服气)、龟息(又称龟咽)、食气、胎息、六字气诀、显宗禅观、密宗修瓶气、儒者文人的呼吸静功等.总结了各时期各流派的功法特点.

    作者:杨雪梅;李德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对亚健康状态的概念、表现形式、流行病学、诊断标准、预防及控制措施等研究有较大的进展,但亚健康疲劳状态的概念及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因此,研究亚健康疲劳状态的重点是制定亚健康状态的检测标准.本文就近年来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志敏;周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影响

    目的:考察延胡索乙素大鼠小肠吸收特性及白芷、元胡有效组分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影响,探讨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大鼠体外小肠吸收模型,考察肠段、浓度对延胡索乙素大鼠小肠摄取的影响;同时考察元胡与白芷有效组分不同比例配伍后,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变化规律;以延胡索总碱中主要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为指标,采用HPLC法对元胡白芷有效组分小肠浆膜液中的延胡索乙素进行检测.结果:白芷与元胡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延胡索总碱中延胡索乙素的小肠吸收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从小肠吸收的角度证实了元胡白芷配伍的合理性.

    作者:祝婧云;廖正根;陈绪龙;梁新丽;赵国巍;王光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用药思路

    西医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痛单从形态学及单个分列的物理、化学指标定义疾病思维的固有的普遍不足,使得单纯西医思维指导下的肺心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通过虚实辩证界定机体整体或局部的虚与实、病原物或病理代谢产物的有与无或多与少及性质;通过脏腑辩证界定心肺以外的脏器在慢性肺心病发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补充了西医思维的不足.正是中医的独到之处,用之统括西医理化指标,进一步优化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探索出肺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药的一个思路.

    作者:梁启军;陈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试论黄柏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黄柏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泻火坚阴、燥湿止痢、清热除痿、燥湿止带、清热退黄、清热通淋、解毒疗疮、敛疮消痈、燥湿杀虫等方面.

    作者:丁舸;张爱宁;辛增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开展中医思维方法研究势在必行

    中医思维方法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与临床活动的内在核心,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演变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活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开展中医思维方法研究,对于提高中医药理论水平、增强中医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中医学术科学发展和中医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淫草煎剂抗衰老药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淫草煎剂抗衰老药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老年小鼠后肢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进行肾阳虚造模.通过对老年小鼠用淫草煎剂灌胃,测定血清中超氧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淫草煎济对实验性肾阳虚小鼠血清中MDA含量的降低有显著作用(P<0.05).结论:淫草煎剂可以通过降低MDA含量而提高整个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改善或调整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细胞的生命力,延缓机体和皮肤衰老进程.

    作者:薛小虎;刘春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并与44例只采用中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总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疗效指数分别为85.7%、7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早饱、脘腹痞满、纳呆症状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提示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谢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寒温合用在外感热病中应用探讨

    通过分析外感热病的发病机制,阐述伤寒和温病在外感热病中的理论差异及治疗争议,总结寒温并用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意义,为丰富外感热病治法,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周岁锋;缪英年;李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临床康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医康复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保健事业和繁荣昌盛以及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了巨大贡献,但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中医康复学科在建设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

    作者:马烈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承气汤证兔动物模型的研制

    目的:研制小承气汤证兔动物模型.方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模型治疗组和模型验证组.在次碳酸铋、禁水的基础上,用适当剂量的大肠杆菌内毒素攻毒,观察家兔的体温、腹围、呼吸、二便等一般状态、检测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及重要脏器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采用这种多因素联合造模方法,研制出家兔的病理模型,在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改变上符合传统中医理论的小承气汤证.可以认为该造模方法是成功的.

    作者:陈颖;张喜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补肾活血方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家兔硫酸软骨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家兔关节软骨中硫酸软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54只10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各18只.采用兔右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给予9.0 g/L氯化钠注射液,中药组给予补肾活血中药灌服,正常组正常饲养.分别于灌胃的4、8、12周后分批取材并测定各组关节软骨中硫酸软骨素含量.结果:模型组硫酸软骨素含量低于正常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中药组硫酸软骨素含量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中药组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升高趋势明显,8周与4周的测定值相比、12周与8周的测定值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家兔关节软骨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且随着疗程的延长作用明显,从而起到防治骨性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陈云风;宋春;雷明胜;陈久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山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目的:对高山红景天的主要成分红景天苷进行分离与含量检测.方法:先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法对高山红景天提取物进行分离,再通过HPLC法对高山红景天的主要成分红景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HPLC法测得高山红景天提取物分离后的红景天苷含量为37.63%(质量分数).

    作者:王莹;汲晨锋;季宇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制造过程链的信息传递规律与控制

    应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对中医药传统理论思想,整体现、辨证施治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在本质上的共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防治疾病过程进行了诠释,然后探讨了过程学思想与现代科学理论以及中医药基本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过程学思想是沟通现代科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之间的桥梁,符合二者的思想精髓,将其引入到中药制造过程中,指导实践活动,是中医药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需要,是中医药学与其它自然科学之间交叉发展的必然,后基于过程学思想构建了中药制造过程研究实践模式,并对该实践模式的操作流程进行了叙述.

    作者:吴大章;苏柘童;谢兴亮;岳鹏飞;廖正根;杨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应用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研究针灸效应机理述评

    对多年来针灸效应产生的机制加以述评,提出针灸效应的实现终是通过细胞信号转导所介导的,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是针灸刺激引起机体某些活性物质的释放,继而激活靶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终导致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作者:杨宗保;严洁;姚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论经络三分体系

    用经络三分法(表、半表半里和里)分别阐述经络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布于表的阳络、散于里的阴络和联于阳络、系于阴络之半表半里的经脉,并论述阳络、经脉、阴络的生理特点(阳络主营卫、统肌表;经脉运气血、沟内外;阴络蓄阴阳、司脏腑)和病理特点(阳络的营卫失调;经脉的气血失调;阴络的阴阳失调),后提出阳络证、阴络证及经脉证的主病范围和治疗大法(治法虽有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之别,但不离一个调字,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

    作者:林炎彬;刘春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代谢综合征动物诱发模型的研究进展

    按照模型的建立方法,代谢综合征动物诱发模型可分为三种:食物诱发、食物加药物诱发及药物诱发型.三种模型均吴有代谢综合征特点,该类模型复制成功率高、稳定、可靠,同时复制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周期相对短等,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型能模拟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出现人类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特征,但与人类代谢综合征的实际情况尚有一定的差距.

    作者:何勇;陈晓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测

    目的:建立中成药中非法掺入化学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检测的有效方法.方法:首先采用薄层色谱法对20种市售药品进行初筛,色谱条件:硅胶GF254板,展开剂:三氯甲烷-甲醇-丙酮-氨水(9:2:1:0.05).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和DAD检测法对初筛结果中怀疑掺有目标组分的药品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资生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20种市售供试品中有一种非法添加了对乙酰氨基酚,其含量为3.52 mg/g.在0.04~0.81 μg范围内,对乙酰氨基酚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0.3%(n=5),RSD为0.9%,48 h内呈现良好稳定性(n=5),RSD为0.9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作为检测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晓飞;葛海生;于玲;杜华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