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奉玺;蒋力生
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是与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密切相关的糖蛋白,属于能量依赖型药物外排泵.P-gp的主要作用是将药物或其它化学物质排出细胞外.
作者:叶靖宇;黄玉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文献复习对脉痹、心痹的概念和范畴进行界定,参考西医学研究成果,对脉痹的病机进行重新认识和诠释;通过对国内文献数据库检索,对脉痹、心痹的并发症进行文献调查,并总结归纳脉痹传变的规律,对<内经>关于脉痹传变规律进行再认识.
作者:李颖;王玉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辨证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基础.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研究证可能从分子水平揭示证候的演变规律.现从基因与证候的区别与联系、目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法几方面,阐述中医证型的基因组学研究.
作者:于顾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整理叶天士有关奇经病案内容,按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脉展开,整理成系统的奇经辨证理论体系.
作者:朱慧萍;连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喻昌(1585-1664),字嘉言,晚号西昌老人,新建(今属江西南昌市)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喻嘉言先儒后禅,先禅后医,精悟医理,于<内经>、<伤寒论>颇有研究.他学识渊博,勇于创新,独见卓识.
作者:龙奉玺;蒋力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评估中医按摩辅以针灸(非手术疗法)治疗中度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手法按摩加针灸组(治疗组)34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对照组)26例.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生活质量评估、治疗后6个月病情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生活质量评估术后和术后6个月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继发症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按摩辅以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尿潴留与手术疗法比较疗效相当;而且与手术相比简单易行、损伤小、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高、费用低,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程肖芳;杨进标;罗菊珍;谢建;姜进平;陈宇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低、中、高剂量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10%低、中、高剂量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OS-732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细胞计数和绘制生长曲线;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进行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含药血清组细胞生长良好,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学有明显差异;在细胞增殖和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方面,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学有明显差异.结论:合适剂量的补肾中药对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夏雄智;樊粤光;刘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Wilson病(Wilson disease, WD),又名肝豆状核变性,因英国学者Kinnear Wilson于1912年先对其作了系统描述故名.它是一家族性铜代谢障碍而致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伴慢性肝脏疾病甚至肝硬化的致死性神经疾病.
作者:万同梅;蔡永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西医结合与纯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在维普咨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90~20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89~2007),万方数据(1998~2007),手工检索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纳入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与纯西医疗法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1392例患者,5个检验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五个指标:空腹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分析结果均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效好于纯西医治疗.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不良反应极少发生,表现轻微,使用相对安全.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较纯西医治疗效果好,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范晔;莫传伟;陈群;徐志伟;王静;材华;孙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尽管抗生素不断更新,但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复发率无明显下降.又由于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给治疗带来困难.
作者:王国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小青龙汤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给药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病情、证候积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肺功能改善及安全性情况.结果:小青龙汤和西医常规治疗相比,疾病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肺功能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喘息、哮鸣音、胸闷、咯痰单项计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青龙汤组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小青龙汤治疗哮喘急性期有较好疗效,尤其对哮喘主要症状喘息、哮鸣音、胸闷、咯痰的改善方面具有优势,且用药安全.
作者:叶超;刘香玉;张志花;薛汉荣;程光宇;查青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清代医案中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舌象构成比,获知两类疾病的舌象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51部清代医案著作中获得舌诊医案305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外感病医案者计1397个,内伤病医案者计1110个.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类疾病的舌象构成.结果:外感病与内伤病在舌色、苔色、苔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感病的舌象特征为绛舌、黄苔、黑苔、燥苔的出现率高;内伤病的舌象特征为淡白舌、薄苔、腻苔、剥苔的出现率高.
作者:梁嵘;王盛花;李燕;侯杨方;李方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的文献的质量,寻找目前中医药临床试验和文献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了The Cochrane Library、 The Cochrane Complementary Medicine Field、 The trials registers of The Cochrane Hepato-Biliary Group、 medline,医学中央杂志网(日语版)、cbm、 cnki、维普、万方等,并手工检索<日本东洋医学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期刊杂志,并在纳入文献及相关综述中查阅参考文献.其评价内容主要参照CONSORT FOR TCM (For Solicitation of Comments)声明,并制作数据资料提取表.结果:共得到46篇文献,有1篇简单交待了随机分配序列的产生方法;统计学方法描述正确的15篇,只有9篇给出了具体的统计量,且有部分数据错误现象;描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分别为3、42篇;中、西医疗效标准8、23篇;治疗组中24篇采用小柴胡汤和西药联合作为干预措施,3篇采用小柴胡汤原方;对照组以抗病毒药为对照的8篇;疗效指标采用生化学、血清学、病毒学、肝组织学的分别为43、33、23、9;交待疗程的有44篇,12个月以上的占2篇;提到随访的共8篇,12个月以上的占2篇.结论: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方法学部分和医学专业部分,仍有待于以后研究更多的努力和改进.
作者:刘江彦;宋俊生;孙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颈源性头痛主要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及交感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曲折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
作者:施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自瑞士学家Gruentzing等人于1977年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 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并获得成功后,PTCA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
作者:王宏志;李明秀;钟燕宇;陈学忠;周明贤;尹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河东路:至道三年(997)定河东路.今山西省雁门关以南的地方(除西南部)为河东路(治并州,今太原市).下辖并州、潞州、晋州、绛州、泽州、代州、忻州、汾州、辽州、宪州、岚州、石州、隰州、慈州、麟州、府州、丰州等17个州,威胜、平定、岢岚、宁化、火山、定羌6个军.
作者:张瑞贤;王婧;张卫;张慕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进展中体现了炎症、滑膜组织增生、自身免疫三种病理生理过程,异常增生的滑膜组织侵蚀关节周围肌腱、韧带、软骨及骨,造成关节进行性破坏、畸形,终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作者:黄艳;王明艳;周学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继<医道与医术>之后,蔡进先生又在今年第四期<读书>杂志发表了<自然之子与自然之敌>一文,这是蔡先生关于中医未来走向思索的又一重要论著.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中医有关运动性疲劳的文献研究,探讨运动性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机理.为我国运动医学抗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研究,开拓方法和思路.
作者:喻治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五十二病方>是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中内容丰富的一种,是我国现存古老的一部医学方书.在<五十二病方>中,涉及禁咒术治病的共38方,分载于14种疾病中,这些疾病有的是急重症、难症及方药疗效不佳的病症,有的是病情虽不急重但迁延不愈的病症,还有的是病情较重且有精神神志症状的病症.书中的咒语也可分为祝愿辞、陈述辞及诅咒辞等.<五十二病方>中的禁咒治病内容体现了我国医学与巫术从结合到分离的重要过程.
作者:李丛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