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王全慧;王康;国生;沈潜;付国兵
目的 调查医药分开试点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中草药销售数据变化,分析患者次均药费趋势.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及2012年7月-2013年6月门诊中药处方,分析医药分开前后的中药使用情况,包括取药人次、销售总金额和次均药费等.结果 与医药分开前相比,医药分开后我院中草药取药总人次和取药总剂数分别增长了14.18%和3.64%,中草药销售总金额和次均药费分别下降了12.1%和23.21%.结论 实施医药分开以来,通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用药管理等措施,我院患者次均药费下降,中药的使用情况更加合理.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易推广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与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加刺络拔罐放血,疗程均为7天.结果 治疗组的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50%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30天后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内服联合针灸加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刘志勇;张广中;王莒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多见,病变为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尤其是腹主动脉以下诸分支分叉起始部位,如腹主动脉分叉、髂总动脉及股总动脉等分叉处多见.受累动脉管壁变厚、变硬,并伴有粥样斑块及胆固醇沉积,致使管腔狭窄、血栓形成或闭塞,引起肢体远端供血不足,重者可发生溃疡及坏死.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则病进”首见于《素问·脉要精微论》.后世医家多随文进行解释,但无深入论述.为进一步挖掘其深意,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大则病进”包括“大脉”与“病进”两方面,“大脉”指代实脉,关键在于脉力;“病进”代表疾病进展,包括加重甚至恶化与好转甚至痊愈两方面.
作者:张晓雷;沙茵茵;马家驹;王玉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溃疡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171例糖尿病溃疡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其中医证型及所用中药,对患者内服中药的药类、药物、药性、药味、归经进行频数统计.结果 治疗糖尿病溃疡的内服中药药类以清热药、活血药、补虚药、祛湿药为主,功效以凉血活血药为主,且多选择药性寒凉,味苦、甘、辛,入肝、脾、心经之品.结论 凉血散瘀为糖尿病溃疡的主要治法.
作者:刘明;赵亚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结合留学生语言文化差异大、主动交流和临床操作机会少等自身特点,对急诊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的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质量.
作者:王志程;黄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沈英森教授临床用药独具特点,其用药时充分考虑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在钩藤、两面针、鸡内金的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配伍方式.沈教授用钩藤可平肝熄风,化痰止咳;用两面针配伍重楼治疗癌性疼痛,配伍荆芥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用鸡内金配伍谷芽治疗腹痛腹胀,配伍车前子用于泌尿系和肝胆结石.
作者:黄斯;蓝海;陈凤国;余璇;赵国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从中医心身医学理论及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和本土抑郁症患者的特点,认为气机的郁结、失调是郁病的关键病机;木形人格、太阴及少阴人格,以及气虚质、阴虚质是其易感体质;在传统文化中,“求诸己”的人格模式和“互倚型”的人际关系,对人性存在着一定的束缚,为引起郁病的潜在因素.在中国的整体思维模式下,抑郁症具有明显的“道德化”“躯体化”和“病耻感”的特点.中医在本病的防治中,应充分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尽量消除公众对抑郁症的偏见,通过修身养心、情志相胜等方法调畅气机,协调阴阳.
作者:徐川;蒙玲莲;张秋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外周血管疾病是发生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载体——血管中的各种病变,人体血管的主要功能是有效输送血液.保持血管的通畅是完成输送血液的前提,也是完成其主要功能的前提,与中医学“以通为用”理论不谋而合,因此形成了外周血管疾病的中医、西医并重的治疗方法.1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优势
作者:杨博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从本草文献、古代方剂中提炼出的附子功用与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内容基本相符.基于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成果,发现平肝熄风、止痉、活血消癥、活血化瘀、通便、补益为附子业已失传的潜在功用.
作者:张红梅;范颖;梁茂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肾者胃之关”出自《素问·水热穴论》,初是论述水液代谢的过程,后世历代医家从各方面对“肾者胃之关”进行发挥、诠释、延展,衍生出许多新的理论,丰富发展经典理论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更多的内涵,对临床实践有指导作用.目前“胃肾相关”理论普遍为大家所接受,通过经典探讨,从经络、生理、病理入手,对“胃肾相关”理论作进一步阐释.
作者:赵俊波;申青艳;张蕊;张广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9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疏风解毒胶囊.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2组临床总疗效.结果 治疗3天后,2组患儿症状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患儿出现疱疹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朱伟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通过反复研读中医经典理论和多年临证经验,针对慢性下肢静脉疾病,主张从毒论治,从“气”“血”“水”立论,提出了“毒邪久结筋脉、损及气血津液、病分气水血治”的观点.认为临证先辨病属气分、水分、血分,再辨邪属寒毒、火毒、湿毒、热毒、瘀毒,从气分病(寒毒凝筋证)、水分病(湿毒浸筋证)、血分病(瘀毒阻筋证)辨证施治.
作者:韩书明;潘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加味增液汤联合替硝唑治疗成人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增液汤联合替硝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替硝唑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增液汤联合替硝唑治疗成人慢性牙周炎可加快局部炎症消散,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提高牙周基础治疗效果,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张卫群;朱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探讨“补”“促”“清”“利”“舒”“化”中医治则治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OR)、卵巢早衰(POF)的临床意义,各治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动”“静”特点,脉象与治则的应用规律,以及基础体温与治则之间的应用规律.DOR、POF以肾虚、脉络瘀滞为主要病机,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要证型,兼夹肝郁、湿浊、血热之证.DOR、POF治则目的,以冲脉血海恢复为根本,以鼓动肾气为扳机,以调整脏腑环境为月经恢复的条件,以达症状改善、恢复间断月经、恢复排卵性月经甚至妊娠的渐进疗效.临证中,DOR、POF治疗过程漫长,常多证兼夹,且不同治疗阶段“证”的转化、演变不同,故并非单一治则贯穿始终,多为数种治则组合、交替施治.在明确辨证前提下,DOR、POF不同治则的选用、组合与转化,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滕秀香;柴松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王文友主任医师治疗肝胆疾病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0-2014年王文友主任医师治疗肝胆病的有效门诊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260首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所有处方中药物使用的频次、关联规则及核心组合,终挖掘出12首新处方.结论 王文友主任医师治疗肝胆疾病,多用清热祛湿、理气活血、滋阴软坚之品,符合肝胆病湿热郁瘀的病机,并注重肝、脾、肺、肾之间的关系.
作者:邓力军;安莉;贺晓芳;季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药离子导入在辅助治疗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亚急性期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周围型深静脉血栓亚急性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小腿穴位上应用中药离子导入仪外用中药颗粒.观察2组患者小腿周径的变化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 试验组疼痛减轻及水肿消退较对照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亚急性期周围型深静脉血栓患者时应用中药颗粒离子导入护理,可以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作者:刘津京;王东;李艳丽;智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师氏理筋法和常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臀部筋结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师氏理筋组和常规手法组各50例,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并于B超下观察臀部筋结炎性反应带的宽度.结果 治疗后2组VAS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师氏理筋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炎性反应带宽度均减小(P<0.05),师氏理筋组变化更明显(P<0.05).师氏理筋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98%,常规手法组治愈率18%,总有效率94%,2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师氏理筋法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减小臀部炎症反应带,促进臀部筋结病变炎症吸收,优于常规手法.
作者:李兵;李金学;张志伟;尚国栋;王钲;智照林;吴致力;李喆;邹海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味方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肝郁气滞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60例(120只眼)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局部点色甘酸钠滴眼液联合逍遥散加味方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纯局部点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2周后观察2组基础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指标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及体征指标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减少,泪液分泌增多,泪膜破裂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基础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逍遥散加味方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包银兰;李成武;王颖;胡爱华;李青丽;马东梅;王立军;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肖承悰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主要因经行、术后及产后摄生不慎;或房事不节,损伤肾之阳气,肾阳亏虚,阳虚生寒;或冒雨涉水、感寒饮冷,寒邪趁虚入里,外寒引动内寒,血为寒凝,经脉气血凝滞,久致成瘀,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冲任、胞宫,日久则逐渐形成癥瘕,而致不通则痛,导致痛经的发生.子宫腺肌病痛经主要病因病机为肾阳不足为本,寒凝血瘀为标.肖老临证强调诊断清楚,中医辨证为主,西医辨病为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期论治,补消结合,温通并用.经前及经期温经活血止痛为主,兼以温肾助阳;经后期温肾助阳为主,兼以散结消瘾.
作者:马丽爽;朱亚春;王东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