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延春;陈敏;向芹;李瑞斌;王勤军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6例,根据其再血管化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n=288)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n=168),依据SYNTAX评分将各组分为高、中、低分亚组进行各亚组组间比较.评价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次要终点为12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PCI组高于CABG组(P<0.05),2组间总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评分PCI组高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而在低分亚组与中分亚组,PCI组和CABG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并不优于PCI治疗,但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接受CABG治疗可能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樊少博;李曦铭;高铭佑;赵茹;肖建勇;丛洪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主因咽痛剧烈、吞咽困难伴发热3d,于2011年3月20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查体:体温(T)38.5℃,脉搏(P)98次/min,呼吸(R) 25次/min,血压(BP) 125/7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达咽后壁中线,表面可见点状分布的脓苔,颌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余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 12.4×109/L、红细胞(RBC)3.17x1012/L、血红蛋白(HGB)116 g/L、血小板(PLT)167x109/L,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正常.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20709)4.5 g溶人0.9%氯化钠溶液250 mL内缓慢静脉滴注,1次/d.4d后患者主诉在右前臂沿所穿刺的静脉出现胀痛、灼热,查体见右前臂沿注射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无局部皮肤破溃及外伤感染征象.
作者:杨靓靓;杨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Mosaic瓣膜置换术后血流动力学表现及左心功能变化.方法.33例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行Mosaic生物瓣膜置换术,于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33例患者术后1年大跨瓣压差(18.4±4.4)mm Hg,平均跨瓣压差(6.6±1.3)mm Hg,有效瓣口面积(1.9±0.4)cm2,大跨瓣流速(2.1±0.3) m/s.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左房径、左室舒末径、左室缩末径、肺动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saic生物瓣置换术后1年血流动力学表现良好,患者左心功能得以恢复.
作者:杨寅;刘建实;姜楠;张炜;王联群;陈庆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用于保护电烧伤创面间生态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VSD治疗电烧伤患者30例共42处电烧伤创面,其中37处创面血运不佳者经早期清创后直接应用VSD治疗,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游离植皮修复或行扩创缝合术;另5处基底情况尚可者于早期清创行游离植皮修复后应用VSD治疗.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创面渗出液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并在患者入院及拆除VSD系统时计数创面细菌.结果:42处创面应用VSD治疗后,37处直接应用VSD治疗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二期手术后完全愈合;5处植皮后应用VSD治疗的创面,皮片成活良好,创面均完全愈合.治疗后创面引流液中EGF含量明显增加.创面细菌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在清创后应用VSD治疗电烧伤创面,可有效保留间生态组织,促进皮片成活,有利于电烧伤创面的修复与治疗.
作者:颜莘;张明谏;李小兵;刘宁;刘光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对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将dbcAMP 0.5、1.0、2.0 mmol/L作用于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SW579细胞增殖的变化;经dbcAMP 0.5 mmol/L作用24h后,ELISA法检测细胞成熟促进因子(MPF)的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c2-Tyr15磷酸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不同浓度dbcAMP处理的SW579细胞株的增殖均受抑制.在0.5 mmol/L dbcAMP作用下24 h,SW579细胞MPF活性为(22.87±2.57) ng/L,远小于对照组的(115.50±7.5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4,P<0.05).实验组cdc2-pTyr15磷酸化水平(0.258 ±0.026)高于对照组的(0.142±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4,P<0.05).与对照组相比,应用0.5 mmol/L dbcAMP处理细胞之后,G0/G1期无显著变化,S期细胞数量减少,G2/M显著增多.结论:dbcAMP能够显著降低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株的活力,使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作者:高月;肖建英;赵颂;张秀梅;刘超;王翠瑶;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车前子多糖(PSP)对各期炎症模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和大鼠随机各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PS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清致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棉球诱发小鼠肉芽肿,探讨PSP的抗炎作用.称体质量测定各组小鼠耳的炎症肿胀程度及肉芽增生水平,用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洗涤液中的伊文思蓝含量、滑膜炎渗出液容积、渗出液中的白细胞(WBC)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渗出液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车前子多糖能够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较阴性对照组还能明显减少渗出液容积,降低渗出液中WBC、MDA、TNF-α含量及血清中MDA水平,并能提高渗出液和血清中SOD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SP能够减轻各期炎症形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渗出、消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冯娜;刘芳;郭会彩;曹阿芳;王素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及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Apelin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EH患者34例,EH+ T2DM 35例及正常对照者(NC组)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pelin水平,同时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结果:EH组及EH+ T2DM组血清Apelin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5),EH组血清Apelin水平明显低于EH+T2DM组(P<0.05).血清Apelin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2、0.344、0.365、0.375、0.736、0.338,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51,P<0.05).结论:EH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可升高,血清Apelin水平与肥胖、糖脂代谢有关.
作者:梁晓玲;李淑英;冀秋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糖尿病大鼠肝脏chemerin、cmklr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与吡格列酮组,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吡格列酮组每天按15 mg/kg经胃灌药,连续给药8周.第8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肝脏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脏chemerin、cmklr1及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肝脏chemerin表达低于正常组及吡格列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3组间肝脏cmkl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肝脏TNF-α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17),吡格列酮组较糖尿病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肝脏TNF-α表达增高,吡格列酮可能通过上调chemerin的表达而改善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李国琪;于倩;张捷;刘德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2型糖尿病(DM)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Hhcy患者22例,并以22例2型糖尿病非Hhcy患者作为对照,采用丹麦Keypoint.net肌电图仪通过皮肤交感反射(SSR)检测技术,对2组患者进行四肢SSR测定,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SSR波平均潜伏期、波幅及上肢-下肢SSR潜伏期比和波幅比差异.结果:Hhcy组和非Hhey组SSR潜伏期上肢分别为(1 593.11±149.85) ms、(1 539.75±149.22)ms(P>0.05);下肢分别为(2 795.86±415.24) ms、(2617.93+327.61) ms(P<0.05).Hhcy组和非Hhcy组SSR波幅上肢分别为(1.03±0.38 )mY、(1.22±0.30)mV(P<0.01);下肢分别为(0.28±0.17) mV、(0.38±0.15 )mV(P< 0.01).2组上肢-下肢SSR波幅比Hhcy组较非Hhcy组增高(P<0.01),而同侧上肢-下肢SSR潜伏期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h-cy可以加重2型DM交感神经损害程度,且有长度依赖性特点,而SSR检测是简单可行的手段.
作者:王素红;张哲成;刘娜;朱炬;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重型颅脑创伤大鼠脑组织中COX-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塞来昔布治疗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各组均在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OX-2及Caspase-3蛋白表达.再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脑创伤组、塞来昔布治疗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水迷宫测试.结果:脑创伤组COX-2及Caspase-3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塞来昔布治疗组的COX-2及Caspase-3水平低于脑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创伤组大鼠脑创伤后7~10d搜索平台所需的时间均大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对大鼠重型颅脑创伤有脑保护作用,其可降低COX-2、Caspase-3的表达,抑制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能够改善脑创伤后的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因素及Ki-67、Bcl-2的表达.方法:选取50例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组织(息肉组)、息肉旁正常内膜组织(内膜组)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Ki-67和Bcl-2表达的检测并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组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Ki-67蛋白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Bcl-2蛋白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息肉组的Ki-67和Bcl-2在腺上皮和间]质的阳性表达高于内膜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膜组与对照组Ki-67在间质Bcl-2在腺上皮和间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因素,Ki-67及Bcl-2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某一区域持久地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珺;李建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臭氧溶液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道系统(DUWLs)中乙肝病毒(HBV)的灭活作用,探讨限时灭活HBV的低臭氧溶液浓度.方法:常规培养2215细胞,在室温5 ℃、震荡混合、密闭等条件下配制不同浓度的臭氧溶液.将臭氧溶液加入2215细胞培养瓶中,作用不同时间后,取其上清液,提取HBV-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荧光定量(FQ-PCR)检测HBV-DNA.结果:水温、密闭条件对臭氧溶液的质量浓度有影响,在上述条件下配置的臭氧溶液浓度稳定,臭氧溶液能抑制2215细胞表达HBV-DNA,臭氧浓度越高,其对HBV-DNA的灭活作用越强.臭氧浓度为0.6 mg/L 10 min及0.5 mg/L15min能将设定浓度的HBV-DNA灭活.结论:0.5~0.6 mg/L臭氧水溶液可用于杀灭口腔综合治疗台水系统中的HBV.
作者:杨鑫;冯海;王玉亮;殷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一个马凡氏综合征家系的遗传致病基因.方法:对此家系中全部患者临床表型进行完整地分析,对家系全部参与者的DNA进行排除连锁定位和FBN1基因的直接测序研究.结果:连锁分析在此家系中排除了TGFBR2位点,而将此家系连锁到位于15q21.1区的FBN1基因附近的位点.直接测序结果显示此家系中存在一个新的FBN1基因的无义突变.结论:这个严重的突变与此家系中的严重临床表现可能相关.
作者:赵丰;徐美林;姜楠;刘建实;张秀梅;赵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钙化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用经胸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评估426例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情况,根据瓣膜钙化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比较4组间的一般资料、病史、血压、血脂,同时测量4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及总斑块积分.结果:4组间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情况、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瓣膜钙化程度与冠心病患病率、收缩压、脉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6、0.628、0.512、0.802、0.628、0.544,均P<0.001),与舒张压、软斑块积分无相关性.结论: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可作为推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贾彦青;党群;姚民强;李永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肥胖成年女性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肥胖成年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有氧运动组,每组30例.3个有氧运动组分别以大、中、小运动强度进行12周的有氧运动(每周3次,每次30 min),于试验前后检测4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试验前各组的BMI、HOMA-IR和血清内脂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12周后,3个有氧运动组的BMI、HOMA-IR和血清内脂素较运动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下降明显,与大、小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BMI、HOMA-IR和血清内脂素水平在试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尤其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肥胖成年女性血清内脂素水平.
作者:刘英佳;马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ACS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1次/晚;B组给予氟伐他汀80 mg,1次/晚;C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1次/晚,并加用普罗布考250 mg,2次/d.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清晨空腹取血,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较A组均降低(P<0.05),TC及HDL-C水平较B组均低(P<0.05),而TG及LDL-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中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各组hs-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或大剂量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及hs-CPR水平,尤以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许振坤;姚朱华;王佩显;曹月娟;李永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克隆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hTPO)膜外区基因并构建其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hT-PO膜外区基因,并将其先后重组入pGEM3zf(+)质粒和pFastBacl质粒,以hTPO-pFastBAC1质粒转染E.coli DH 10Bac大肠杆菌,获得重组hTPO杆状病毒表达载体(hTPO-Bacmid),每一步均以PCR及酶切、基因测序等方法鉴定其正确性.结果:与预期一致,PCR扩增hTPO膜外区基因的产物为一约2.5 kb的条带;hTPO-pGEM3zf(+)经EcoR Ⅰ+HindⅢ、EcoR Ⅰ+SalⅠ双酶切后均获得2.5和3.2 kb条带;hTPO-pFastBAC1以EcoR Ⅰ+HindⅢ双酶切得到2.5和4.8 kb的带,均符合预期.分别以重组hTPO-pGEM3zf(+)质粒、hTPO-pFastBAC1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鉴定,均得到约2.5 kb的目的条带;对hTPO-Bacmid进行PCR鉴定,得到约4.8 kb的片段.对hTPO-pFastBAC1上下游接口测序正确无误.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hTPO膜外区基因,并完成了其杆状病毒表达载体hTPO-Bacmid的构建.
作者:刘金泉;肖茜;李宁;李进;韩梅;方佩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胫骨远端软组织覆盖少,具有骨折后组织易发生水肿、靠近关节面、外形不规则等特点,其治疗成为骨科医生的棘手问题.本研究回顾分析我科37例闭合性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资料,了解其临床疗效和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双;吕廷灼;张英剑;王文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髓内皮祖细胞是否可以迁移至假孕大鼠黄体组织,并观察其表达.方法:雌性大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从尾静脉移植已标记DAPI的雄性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受鼠造血重建后.制备假孕模型,于假孕后第7天应用荧光显微镜、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受鼠骨髓、外周血及黄体微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布及分化情况.结果:受鼠骨髓、外周血及黄体中均有DAPI阳性细胞分布,黄体微血管可见SRY阳性内皮细胞.结论:骨髓内皮祖细胞可以迁移至假孕大鼠黄体,并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参与黄体血管发生.
作者:李广斌;刘晓帆;宋春静;孙艳明;李海峡;李瑞环;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阻滞剂替米沙坦对改善OLETF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方法:OLETF大鼠47只,高脂喂养14周诱导建立IR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5组:IR对照组(IR组)、二甲双胍(MET)组、吡格列酮(P)组、替米沙坦(L)组、低剂量替米沙坦(VL)组,12只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NC)组.干预26周后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网膜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内脂素、空腹血糖(FBG)及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I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L组较IR组的血清网膜素、ISI升高(P<0.05或P<0.01);RBP4、内脂素、FBG、HOMA-IR、TC、LDL-C和FFA降低(P<0.05或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网膜素、ISI是RBP4水平的影响因素;网膜素、HOMA-IR是内脂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提高血清网膜素、降低血清RBP4和内脂素调节血脂水平,从析改善IR.
作者:赵姜;田凤石;雒瑢 刊期: 2012年第06期